水稻稻谷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栽培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苏垦农发三河分公司水稻生产不同田块和相关试验田的稻谷进行取样检测以及对苏垦米业三河收购的稻谷检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稻稻谷出米率等加工和外观品质有诸多因素,如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年份、不同种植方式、自然灾害等。
  关键词 稻谷;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04-02
  随着稻米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稻谷加工企业对稻谷生产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出米率等是稻谷质量重要指标,市场价格与稻谷质量关系也越来越密切[1-2]。因此,研究影响稻谷质量相关因素,提高稻谷田间生产质量非常迫切和重要[3-4]。本文从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播期等因素对稻谷出米率等质量影响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
  1 调查材料与方法
  检测样品来源于苏垦农发三河分公司水稻生产的大田或相关试验田块,取样时间为水稻完全成熟期(除特殊说明外,2014年取样时间为11月5日,2015年取样时间为11月10日),采取人工田间抹粒,每个品种在不同类型田块采取五点取样法[5-6],然后取混合样,样品重量不少于2 kg,自然晒干至水分小于17%时,统一在苏垦米业三河公司检测。出米率过筛孔径为2.5 mm[2]。稻谷收购检测:在各种植户收割后稻谷交售时,由收购单位(苏垦米业三河分公司)按统一方法抽样检测得出的结果。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的稻谷出米率
  2015年,对机插稻和旱直播稻(以下简称直播稻)淮稻5号进行田间取样检测,取样时间为2015年11月10日,检测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机插稻出米率最高田块为74.60%,最低为61.73%,极差为12.87个百分点,变异系数为6.187%。直播稻出米率最高田块为73.93%,最低为59.80%,极差为14.13个百分点,变异系数为6.308%。从出米率平均值来看,机插稻较直播稻高1.75个百分点。从变异系数和极差来看,直播稻都比机插稻高。因此,直播稻与机插稻相比,出米率略低,且直播稻出米率稳定性较机插稻要差。但从直播稻最高出米率为73.93%可以看出,旱直播也可以实现较高的出米率。
  2.2 不同品种与稻谷部分品质指标
  根据2014年对不同品种田间取样测定,不同品种之间垩白率、不完善率、出米率、千粒重存在较大差异。从垩白率、不完善率、出米率和千粒重变异系数来看,不完善率最高,但不完善率都小于1%。不同品种垩白率变异系数为32.92%,差异较大,其次分别为出米率和千粒重,变异系数分别为7.99%、4.66%(表2)。
  2015年对7个不同品种田间取样稻谷抽样指标测定,出米率最高品种是华粳5号,为69.33%,最低是Y两优1号,为57.89%。2个品种相差11.44个百分点。其中粳稻最高是华粳5号,为69.33%,最低是淮稻18,为60.93%,粳稻出米率最高和最低相差8.4个百分点。2015年平均为64.76%,其中主栽品种淮稻5号平均为67.16%(表3)。
  2.3 不同年份稻谷部分质量指标
  把2014年(29个样品平均)和2015年(66个样品平均)淮稻5号稻谷部分品质指标进行比较。2015年出米率较2014年高0.05个百分点(均未倒伏),黄米率高0.42个百分点(2015年收割期间雨水较多造成),不完善率高0.36个百分点,垩白率低0.06个百分点,千粒重高0.39 g(表4)。但2015年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后进行收割,2015年11月20日雪后收割其出米率较2014年低,2015年对633户出米率统计其算术平均值为62.86%。
  2.4 后期不同断水时间与稻谷质量
  表5为2014年对淮稻5号机插稻断水较早和较迟,11月5日植株卷叶和未卷叶时取样进行检测结果。未卷叶千粒重高0.69 g,出米率高3.22个百分点,垩白率高0.08个百分点,整精米率低1.15个百分点,不完善率低0.58个百分点。
  2015年对机插稻进行了不同断水时间试验,检测其稻谷相关质量,结果见表6。
  通过对不同断水时间的各处理出米率等稻谷质量指标调查来看:10月5日断水的出米率最高,为71.13%,其次是9月30日断水,为69.27%,断水过早或过迟出米率都会降低。各处理与平均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碎米率最低为9月25日断水,为2.57%,其次是10月5日断水,为3.19%。各处理间差异较显著。整精米率最高是9月25日断水,为97.43%,其次是10月5日、9月30日断水,分别为96.81%和96.44%。但各处理与平均差异不显著。垩白率10月10日和9月20日断水较低,均为68.00%,与平均差异较显著;9月25日断水为77.00%,与平均差异较显著。不完善率最低为9月30日断水,为0.790%,其次是10月10日断水,为1.180%,与平均相比较显著。较高的为10月5日断水,为1.600%,与平均相比较显著。
  综合分析来看,10月5日虽然垩白率和不完善率数值稍高,但出米率最高。因此,本区域常规年份,10月5日左右断水时间最为理想。
  2.5 直播稻不同播期的稻谷质量
  根据直播稻不同播期试验的出米率等指标检测分析(表7)来看,直播稻7月1日播种的碎米率、不完善率明显增加,出米率降低,因此7月1日播种其稻谷质量下降比较明显。6月25日及以后播种千粒重下降比较明显,对产量影响较大。
  2.6 成熟期自然灾害影响
  三河分公司2015年水稻成熟后,在11月出现多次降雨过程,区域降雨量92.3 mm,阴雨天气17 d,期间出现降雪恶劣天气。降雨时间之长,雨日之多,历史罕见。在这种天气情况下,在不同断水时期试验小区进行取样,品种为淮稻5号,灾前取样时间为11月10日,灾后取样时间为11月30日,均未倒伏,灾前灾后出米率变化见表8。灾前和灾后出米率平均分别为68.65%和63.44%,灾后较灾前平均下降5.21个百分点,出米率下降极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稻谷加工和外观品质的栽培因素较多,如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年份、不同种植方式、自然灾害等对水稻稻谷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都有一定影响。品种对稻谷生产影响较大,因此水稻生产中要选好品种。不同年份间稻谷生产质量有一定差异,但相同年份相同品种稻谷加工和外观品质差异性也更大。这就要求生产上可以采取合理科学措施提高稻谷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从水稻种植方式来看,机插稻比直播稻的稻谷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要好,要稳定一些。生产上要注重水稻适期断水和适时收割,以保证稻谷最佳生产质量。影响稻谷生产质量的因素还有投N肥量的多少,投N肥量超过一定值,出米率下降;倒伏也是影响稻谷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这2个因素取代表样较少,本文没有列入分析。本文中尚有系列数据不太完整,关于稻谷加工成稻米的蒸煮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的影响缺少数据。本文采取的是大面积生产大数据统计分析和相关试验的取样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和结果,还有待于在生产中进一步验证,以便精確指导生产,以此提高稻谷生产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夏春龙.浅析稻谷生产现状对大米加工质量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0(26):11.
  [2] 周士良,李育娟,孙富林.不同播期、播量对直播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5(3):49.
  [3] 姜磊,陶诗顺.油后直播杂交稻粒质量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11):51-56.
  [4] 席运官,钦佩,丁公辉,等.基于RCSODS的有机水稻栽培施肥管理与效果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07,23(2):28-33.
  [5] 陈新红,赵步洪,叶玉秀,等.麦秸还田下不同育秧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4(4):75-80.
  [6] 夏春龙.稻谷生产对大米加工质量的影响[J].粮油食品科技,2010,18(4):52-53.
  [7] 李天真.影响稻谷加工中整米出率各因素的综合分析[J].粮油食品科技,2001,9(6):9-11.
其他文献
摘要 熊峰1号奶参选自湖南奶参道地产区新化大熊山区的野生品种,可药食两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熊峰1号奶参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苗繁殖、水肥管理、搭架、病虫草害防治、采种与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奶参;熊峰1号;特征特性;规范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53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
摘要 介绍了济宁市直播稻栽培技术,分析了其存在的利弊,并提出了直播稻生产发展措施,以期为济宁市直播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直播稻;栽培技术;利弊;措施;山东济宁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47-01  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栽培水稻的一种方式。目前在济宁市的鱼台县、任城区等地已发展到2
摘要 羊鼻蝇蛆病作为羊的常见多发寄生虫病,在生产实际中较普遍。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绵羊鼻蝇蛆病的诊疗经过,探讨其发病的原因、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羊;鼻蝇蛆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217-01
摘要 为初步掌握巴中市各区(县)丹参种植情况,深入了解巴中市丹参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对巴中市5个区(县)种植丹参的村镇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目前丹参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丹参产业想要健康有序的发展,除了科学的规划、逐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外,还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种源混乱、方法各异、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关键词 丹参;产量;品质;栽培技术;不同产区;四川巴中  中图分类号
摘要 为探索夏玉米最佳播期,特进行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年度播期以6月8日最佳。小麦收获后,争取及早播种夏玉米,可有效避开高温“卡脖子旱”,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关键词 夏玉米;播期;植株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007-02
摘要 研究了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即苗期叶面喷施氨基寡糖链蛋白500倍液3次,每7 d喷1次;定植后用1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30 kg/hm2灌根2次,每30 d灌1次;结果期轮换使用1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15%黄腐酸水剂2 000倍液、2亿CFU/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甲壳素水剂800倍液,每7 d喷1次,交替用药。结果表明,免疫诱
摘要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对于济研麦7号小麦来说,播期10月15—20日、播量187.5~225.0 kg/hm2条件下,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摘要 本文应用MICAPS常规资料、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7年6月22—24日铜仁市中北部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加深对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共同导致贵州省暴雨的认识,丰富此类天气系统配合下的贵州省暴雨天气分析个例,为建立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配合型贵州省暴雨天气模型积累个例档案,为今后此类暴雨预报与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低层切变辐合是
摘要 恒丰优3550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用优质不育系恒丰A与抗病恢复系R3550组配育成的高产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本文介绍其特征特性,并从合理安排播种期、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恒丰优355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
摘要 为了切实满足番茄正常生长发育对气温的要求,确保在早春寒流影响下植株不被冻伤,如皋市经济开发区通过多年探索,尝试采用大棚加中棚加小拱棚加草帘、地膜的多层覆盖方式来提高温度,使番茄播种期提前,尽早上市,不仅满足了社会大众对番茄的需求,还提高了番茄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如皋市经济开发区早春大棚番茄多层覆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更好地指导实践种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