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衔接比较与启示

来源 :城市地理·论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97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职业教育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职业教育较为成功的发达国家英、美、德及澳大利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反思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制度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是变我国职业教育形式衔接成实质性的内涵衔接的核心,完善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和健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是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衔接;比较;模式;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在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同时提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的指导原则。显然,推进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职业教育衔接制度的分析
  我国的中职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为完善,而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这造成了我国直到90年代后期才开始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局面。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衔接在形式上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
  1. 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这实质上是高职院校以培养高职人才为目标,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的模式,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学籍管理上采取的是分段衔接方式,前三年采取中职管理,后两年按照高职管理,五年学业期满符合相应条件的合格者获得专科类高职教育毕业证书。由于在整个培养期属于同一院校管理,因而在教学培养计划上能够整体贯通,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无的缝对接,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知识技能训练、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布局。
  2. 联合办学模式。由专业对口的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经协商联合办学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一般采取“3+2”或者“3+3”的学制。中职学校的学生完成三年的中职学业后,不用参加统一组织的高职招生考试,直接或通过对口高职院校组织的入学测试升入高职对口专业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获得专科类高职教育毕业证书。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整体设计上由联办学校协商达成,而对于学生的培养则由各自学校使用自身资源独立完成。这种模式的衔接局限于联合学校。
  3.对口升学考试模式。是指完成三年中职学习的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三校生”),通过单独组织的高职招生考试或者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升入高职院校学习二至三年。这种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能力和兴趣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学校也可以根据高职教学特点、学校特色及对学生知识、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和思维品质等,这对学生和学校而言,都是一种 “双赢”。但这一模式受到招生计划名额的限制,由于招生少,因而学生入学后一般与普通高中毕业考上高职的学生统一教学。因而只是在形式上实现了衔接,在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上并没有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二、反思与启示
  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的职业教育衔接制度的比较考察,要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紧密衔接,完善和发展现代職业教育体系,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推动内涵式衔接,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由于传统的学历本位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更多注重学历上的形式衔接,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内容的衔接才是实现职业教育各层次有效对接的重点。职业教育的衔接要从教育培养目标的角度,从中职与高职的递进原则和职业教育的系统性原则上考虑,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层次清晰、有序递进、联系紧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2.完善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相衔接。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律应该是切合社会职业对技能水平的需求层次标准,也就是职业教育应该以职业技能水平作为其层次区分的标准,而不是学历层级。只有这样才能破解社会“高学历追逐”造成的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低下的难题。这一点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经验,这些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并且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也很好的契合了职业资格。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系统的职业资格标准,因此,要建立并完善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从而为彻底解构传统的“知识累积式”课程模式,采取“能力累积式”课程模式按照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展开课程衔接提供条件。
  3. 健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职业教育衔接提供制度保障。各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衔接都是以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来提供保障的。如英国的国家资格证书体系涵盖了A 级证书、国家职业资格、普通国家职业资格在内的三种制度,为英国职业教育的衔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美国更是出台了多部法案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教育的经费、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甚至于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作出了规定。而目前,我国只有一部《职业教育法》,关于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法律法规在整体上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因而,未来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内容完备、逻辑严谨、协调统一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保障我国职业教育衔接体系有序构建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陈爱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内涵及其可行性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6-8.
  [2] 荣艳红.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8:136-144.
  [3] 蒋春洋. 国际视野下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特征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4,(4):100-104.
  [作者简介]韦带莲,女,广西钦州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陈小保,男,江西丰城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其他文献
201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在三一集团内部孵化,随后,树根互联于2016年正式宣告成立。快速扩张、大平台路线、高举高打、行业裂变,逐渐成为了树根互联的标签化特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