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主题封面设计研究

来源 :文化产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人》杂志自创办以来,以观点鲜明、视角全面、眼光独到、批判深入著称,其封面设计也独具特色.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野下,以2009-2018期间《经济学人》(亚太版)杂志上出现的54个中国主题封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图形(像)、文字、色彩等视觉模态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研究发现,该杂志中国主题封面多模态话语的构建准确地表达了杂志封面语篇的整体意义.由此可见,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及方法对《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主题封面进行量化与质性研究,对于传统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尝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在分析乡村旅游和文化耦合发展原理的基础上,借助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发展存在地区差异性,苏南的发展指数较高,苏中、苏北指数递减;依据两者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呈现出各地区所处的耦合发展阶段;从发展类型看,南京、苏州、南通和连云港属于乡村文化滞后型,无锡、徐州和常州等9个地区属于乡村旅游滞后型.最后建议: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乡村物质文化为核心、乡村制度文化为形式、乡村精神文化为外延,让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需要对其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经济”身份转换到“文化”身份,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作用使然.从“情感”的角度去思考文化产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认同”问题,需要从历史、记忆、归属三个维度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认同”实际上经历了“经济—文化—新经济(文化产业)”的身份置换,“情感”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践和理论中都陷入“保护”和“利用”的两难困境,这一困境的核心就是“文化”和“经济”是否冲突的“情感”纠结.“美好”的“情感”诉求是非物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的发展对繁荣我国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受媒介技术的更迭、数字阅读习惯的养成、受众多变的消费心理等因素影响,新闻出版上市公司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本文基于我国12家大型新闻出版上市公司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型新闻出版上市公司2015-201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较低,整体经营绩效不够优秀,整体波动较大,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其中尤以技术进步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作用最为明显.未来发展
新媒体经济是一种关系经济,即通过关系产品、转换机制和共享价值实现其经济效益,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中的关系动力,不得不提“粉丝”.从消费偶像到为偶像消费,“粉丝”在新媒体传播中从个体成长为圈层,其身份变化在关系的流动中不断与产业相互赋能,成为互联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关注.“直播带货”这一新零售形态,更是充分发挥了“粉丝”的积极效用,实现顾客从“买者”向“粉丝”的身份转型,创新了新媒体关系谱系,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上升为国家主流媒体扶贫助农战略层面的有利推手.厘清“粉丝”身份在关
用耦合度模型测算了我国省域层面的文化科技融合度,用重要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各驱动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2008-2018年间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度持续提升,但整体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从空间特征来看,融合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地区.省(市、自治区)间文化科技融合的互动影响逐渐突破了地理和行政因素的割裂,具有空间溢出性,其他省(市、自治区)对本省文化科技融合的影响显著为正.从驱动因素看,各驱动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政府干预、市场化、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市场需求.其中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对文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增长机遇.以2002-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现状,并运用CMS模型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阶段探讨.结果 显示:影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变动的主要成因从二阶效应转向结构效应再转向竞争效应;增长效应是影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纯二阶效应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一直具有促进作用;我国文化贸易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
新闻出版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贡献的部门,但是过去的研究不够全面,所以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中国新闻出版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优化路径.新闻出版业的作用表现在对于增加值、收入和就业等经济维度的直接贡献、通过产业间关联效应所形成的间接贡献、通过成果传递对创新的引领和传播效应以及对精神和情绪的调节效应等方面.新闻出版业面临精品力作较为缺乏、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不够充分、营销模式不够精准、国际传播力有待发展和合格人才短缺等问题.由此提出打造精品力作,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拓展营销思维、渠道与技术,提升国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现代化进程亟待加速推进.当前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存在健全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文化产业法律政策体系滞后、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通过比较中国与法、美、英、日韩等国家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差异,学习并借鉴他国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归纳得出我国现代化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仍然需要坚持以“直接管理模式”为主,在此基础上从明确政府文化产业“服务者”角色、探索“小政府”“大部制”管理模式、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探索外部融合四个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互联网+”作为新的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使社会经济实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Web3.0时代,人们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重要革命性工具来扩大和提升艺术信息交流的空间与速度,实现“互联网+”时代与艺术的融合.研究以昆剧艺术的数字化传承为例,针对与昆剧艺术相关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来加速昆剧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互联网沟通效率,让昆剧艺术传承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得以更加多样化地呈现在舞台上,并伴随着“互联网+”艺术的产业趋势而蓬勃发展.
出版领域的跨界融合同时伴随着人员的流动,这不仅改变了出版领域的就业结构,而且挑战了传统的就业统计方法.本文采用澳大利亚人口普查数据,从行业和职位的双重维度,将出版领域的就业区分为专业性就业、支持性就业和嵌入性就业,揭示了澳大利亚出版业深度融合的现状及就业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出版业就业高度集中,嵌入性就业约占总就业的40%,且就业从出版向其他经济部门的溢出将推高从业人员收入和增加值贡献.这一结果不仅为中国出版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模式性参考,而且澳大利亚所实践的行业和职位双重维度的统计方法,也为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