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一些教师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自己的真情促进学生的转化。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美国哲学家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视同至宝,精心地予以呵护与引导。即使是对所谓的“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在教学实践中,“差生”经过正确引导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对他们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避免产生认识上的偏颇,才能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校五年级有一名男生杨某,因父母离异,长期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游手好闲,生活无保障,而且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致使杨某在校很少遵规守纪,时常受到同学们的冷淡,由此更加自暴自弃。有一次,他和两名伙伴在油田工人的篮球场上玩,看见一辆微型车上无人,便撬开车门拿出了放在座位上的一部手机,随后扬长而去。后来失主找到了学校,学校经过调查了解了事情的真相。班主任得之此事后大为恼火,自觉丢了面子,有损自己和班级的名誉。于是,马上召开班会,对杨某的行为进行严厉声讨,还发动同学揭发他平日的不良行为。班会俨然成了批判大会,致使该生更加厌恶老师和同学,甚至不愿到校上课了。由此可以看出,不去了解、尊重学生是不会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
二、以人为本,倾注爱心
教育学生应以爱为基点,从细微处倾注爱心。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即使学生有缺点也应耐心地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尊重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之友、忘年之交。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在温暖中敞开心扉。在上面的案例中,当班主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损伤了杨某的人格尊严、致使他逆反心理加强才离师远之时,立即又组织全班学生以“如果我是杨某”为题展开讨论。经过角色互换、以心比心,使学生认识到,杨某本应享受同龄人的快乐和父母之爱,由于他已经没有了父母之爱,因此我们更应以师生情来填补他的乏爱。于是,班主任和同学都主动与他交朋友,生活上照顾他,学习上帮助他,活动上联系他,使他重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师生的关爱,表示一定要改掉一切不良的恶习,做一名让同学和老师放心的好学生。后来,他在学习、体育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如今已经被选拔进了前郭县体校,而且表现一直很好。
总之,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我们要倾注爱心,付出真情,要以理服人,不能搞恐吓威胁,也不能用苛刻的语言讽刺挖苦,更不能用粗鲁的行为体罚。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用和蔼、友善的语气感化学生,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以爱动人,以情感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美国哲学家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视同至宝,精心地予以呵护与引导。即使是对所谓的“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在教学实践中,“差生”经过正确引导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对他们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避免产生认识上的偏颇,才能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校五年级有一名男生杨某,因父母离异,长期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游手好闲,生活无保障,而且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致使杨某在校很少遵规守纪,时常受到同学们的冷淡,由此更加自暴自弃。有一次,他和两名伙伴在油田工人的篮球场上玩,看见一辆微型车上无人,便撬开车门拿出了放在座位上的一部手机,随后扬长而去。后来失主找到了学校,学校经过调查了解了事情的真相。班主任得之此事后大为恼火,自觉丢了面子,有损自己和班级的名誉。于是,马上召开班会,对杨某的行为进行严厉声讨,还发动同学揭发他平日的不良行为。班会俨然成了批判大会,致使该生更加厌恶老师和同学,甚至不愿到校上课了。由此可以看出,不去了解、尊重学生是不会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
二、以人为本,倾注爱心
教育学生应以爱为基点,从细微处倾注爱心。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即使学生有缺点也应耐心地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尊重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之友、忘年之交。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在温暖中敞开心扉。在上面的案例中,当班主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损伤了杨某的人格尊严、致使他逆反心理加强才离师远之时,立即又组织全班学生以“如果我是杨某”为题展开讨论。经过角色互换、以心比心,使学生认识到,杨某本应享受同龄人的快乐和父母之爱,由于他已经没有了父母之爱,因此我们更应以师生情来填补他的乏爱。于是,班主任和同学都主动与他交朋友,生活上照顾他,学习上帮助他,活动上联系他,使他重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师生的关爱,表示一定要改掉一切不良的恶习,做一名让同学和老师放心的好学生。后来,他在学习、体育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如今已经被选拔进了前郭县体校,而且表现一直很好。
总之,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我们要倾注爱心,付出真情,要以理服人,不能搞恐吓威胁,也不能用苛刻的语言讽刺挖苦,更不能用粗鲁的行为体罚。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用和蔼、友善的语气感化学生,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以爱动人,以情感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