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新态度和新行动,以此作为理解、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行动的思想基础和自觉意识。中学地理教育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目的是使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
对周围环境质量及人地关系引起兴趣和关注,正确判断和评价人地关系现状和趋势,并能自觉调控自身行为使之适应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树立环境伦理道德观,学会识辨人类生产和消费方式中的美或丑的行为并自觉给以正确导向。以身作则,倡导绿色文明行为。
学生懂得环境作为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环境对人类这一主体在物质、精神、文化、情感、美学、经济诸方面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是指为使环境价值得以保持和提高,必须对环境有一定的经济投入,使环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另外,环境具有所有权。为此,应用法律、政策、经济手段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管理和制裁。
让学生懂得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认识经济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毁灭资源为代价。要在不降低环境质量、不破坏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不减少未来收入的基础上创造经济利益。落后国家和地区要摆脱贫困,应走发展清洁生产、生态经济的致富之路。
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要加强全球合作,建立一系列新的、公正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全球伙伴联系。要认识当代人对自身生产和消费的合理制约和正确导向是对后代人的一种负责和公平,以实现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
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社会的发展战略。它几乎涉及所有的学科领域和产业部门,必须依靠全体公民、社会团体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公众、团体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将决定持续发展的进程,要使学生增加自觉参与的意识。
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和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应用能力。一是学会学习,成人后继续完成终身教育;二是学会应用,就国家或地方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发表见解、提出方案,有效参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观认为,能力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第一位的任务。因为接受知识是一个终身过程。随着知识的高速增长,使学生具备各种学习过程所需要的能力,比获得知识更有价值和意义。所以,中学地理教育也应把地理能力的培养视为中心任务。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即地理认识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总和。培养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地理能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地理自学能力,包括地理阅读、地理图解、地理信息分析、处理及地理思维能力等;二是地理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地理调查、地理评价、地理判断和地理预测等。能力培养与单纯传授知识不同,它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的训练,使地理技能和地理知识加以综合利用才能完成。
在学习地理知识方面,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则,中学地理教育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对德育和智育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如与人类活动联系密切的地球表层知识的重要的地理信息。这些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解决人地关系矛盾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强化环境意识。
在地理技能训练方面,不仅要训练学生在课堂利用文字、数字、图表和地图等地理信息资料获得知识或表达知识的技能,还要训练学生直接从社会、自然的实践大课堂中获得地理知识信息并准确表述它们的能力。如测量、统计、调查、绘制等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地理技能。
系统地理的教学内容改革必须走出为学知识而学知识的误区,同时也要避免在知识上面面俱到。在人地关系的教育上应改变重说教、轻能力的现状。避免只是从消极方面对人类活动加以限制,而要从积极的角度指出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
地理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两条原则:一是强化人地关系,使学生懂得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预测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以正确地调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活动方式。二是突出地理应用的特色,使学生明确所学各类地理系统及要素性质,物能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和发展规律的意义,并掌握利用、改造和保护各类地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及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例如,学习气温的水平分布,要使学生理解气温水平分布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关系和农业布局的联系,知道主要农作物适宜分布的温度范围。再如学习地质构造,要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工程建设的影响,明确在工程建设选址时应如何考虑地质构造等因素。又如,水电站的建设,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影响的重要方式,应使学生懂得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对生态平衡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应如何认识和评价等。
地理教学要对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考虑,协调解决。地理课的教育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地理名词和地理分布,了解区域地理现状,而是要让学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地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地理教学内容要更深刻地揭示人地关系,为地理应用提供广阔的领域。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还可与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
利用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个别化教育,就能较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
第一,在教学中帮助突破重点、难点。这个问题对于缺乏阅历的青年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地理学科中许多内容是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CAI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的联系、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等,如“月相”一课中,“月相的成因”是难点又是重点。过去我在这一课教学中,只注意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但是,青年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很费力。现在使用微机操作,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用音乐、动画和语言显示变化的不同阶段,把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揉合在一起等,显得特别生动直观,学生一看就懂,且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在教学中,动画的各个步骤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另外,CAI软件能够方便地模拟动态,这对于地理教学中一些动态性知识的展示很有好处。例如,“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中,各种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只能运用图示进行静态展现,而CAI软件则能化静为动,清晰地展现各种锋过境前后不同的天气现象,帮助学生进行动态观察,突破难点。
第二,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知作用。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决定教学的质量,而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动性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CAI软件有着得天独厚中的优势。例如,上例“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操作微机,观察各种锋面天气。然后,我们拼摆或绘制表现锋面天气的过程的示意图。这样的小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主体性教学的成功模式。
第三,在集体化情境中实施个别化教育。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其个性特征、认知结构、认知策略等各有不同,究竟如何在集体化教学的情境中注意个别化教育,就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而计算机在培训教学中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CAI可以说实际上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个别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把接受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过程。如前例“月相”一课,在课堂上讲解个别疑点的基础上,即由学生控制计算机,进行个别观察、小组讨论、归纳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程序练习。计算机练习不仅形式多样,情境逼真、反馈及时,使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度,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练习。既可反复练习,也可单一练习,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耐心地指导,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会吃不饱。当然,这种个别化教学的模式,只可能出现在一些关键性环节的教学和练习上,但它必然会成为真正实施个别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总之,地理教学要摆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单摆浮搁的结构,从区域条件、问题;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建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培养学生成人后参加地区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能力。
对周围环境质量及人地关系引起兴趣和关注,正确判断和评价人地关系现状和趋势,并能自觉调控自身行为使之适应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树立环境伦理道德观,学会识辨人类生产和消费方式中的美或丑的行为并自觉给以正确导向。以身作则,倡导绿色文明行为。
学生懂得环境作为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环境对人类这一主体在物质、精神、文化、情感、美学、经济诸方面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是指为使环境价值得以保持和提高,必须对环境有一定的经济投入,使环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另外,环境具有所有权。为此,应用法律、政策、经济手段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管理和制裁。
让学生懂得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认识经济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毁灭资源为代价。要在不降低环境质量、不破坏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不减少未来收入的基础上创造经济利益。落后国家和地区要摆脱贫困,应走发展清洁生产、生态经济的致富之路。
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要加强全球合作,建立一系列新的、公正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全球伙伴联系。要认识当代人对自身生产和消费的合理制约和正确导向是对后代人的一种负责和公平,以实现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
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社会的发展战略。它几乎涉及所有的学科领域和产业部门,必须依靠全体公民、社会团体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公众、团体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将决定持续发展的进程,要使学生增加自觉参与的意识。
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和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应用能力。一是学会学习,成人后继续完成终身教育;二是学会应用,就国家或地方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发表见解、提出方案,有效参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观认为,能力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第一位的任务。因为接受知识是一个终身过程。随着知识的高速增长,使学生具备各种学习过程所需要的能力,比获得知识更有价值和意义。所以,中学地理教育也应把地理能力的培养视为中心任务。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即地理认识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总和。培养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地理能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地理自学能力,包括地理阅读、地理图解、地理信息分析、处理及地理思维能力等;二是地理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地理调查、地理评价、地理判断和地理预测等。能力培养与单纯传授知识不同,它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的训练,使地理技能和地理知识加以综合利用才能完成。
在学习地理知识方面,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则,中学地理教育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对德育和智育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如与人类活动联系密切的地球表层知识的重要的地理信息。这些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解决人地关系矛盾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强化环境意识。
在地理技能训练方面,不仅要训练学生在课堂利用文字、数字、图表和地图等地理信息资料获得知识或表达知识的技能,还要训练学生直接从社会、自然的实践大课堂中获得地理知识信息并准确表述它们的能力。如测量、统计、调查、绘制等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地理技能。
系统地理的教学内容改革必须走出为学知识而学知识的误区,同时也要避免在知识上面面俱到。在人地关系的教育上应改变重说教、轻能力的现状。避免只是从消极方面对人类活动加以限制,而要从积极的角度指出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
地理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两条原则:一是强化人地关系,使学生懂得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预测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以正确地调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活动方式。二是突出地理应用的特色,使学生明确所学各类地理系统及要素性质,物能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和发展规律的意义,并掌握利用、改造和保护各类地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及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例如,学习气温的水平分布,要使学生理解气温水平分布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关系和农业布局的联系,知道主要农作物适宜分布的温度范围。再如学习地质构造,要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工程建设的影响,明确在工程建设选址时应如何考虑地质构造等因素。又如,水电站的建设,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影响的重要方式,应使学生懂得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对生态平衡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应如何认识和评价等。
地理教学要对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考虑,协调解决。地理课的教育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地理名词和地理分布,了解区域地理现状,而是要让学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地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地理教学内容要更深刻地揭示人地关系,为地理应用提供广阔的领域。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还可与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
利用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个别化教育,就能较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
第一,在教学中帮助突破重点、难点。这个问题对于缺乏阅历的青年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地理学科中许多内容是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CAI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的联系、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等,如“月相”一课中,“月相的成因”是难点又是重点。过去我在这一课教学中,只注意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但是,青年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很费力。现在使用微机操作,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用音乐、动画和语言显示变化的不同阶段,把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揉合在一起等,显得特别生动直观,学生一看就懂,且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在教学中,动画的各个步骤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另外,CAI软件能够方便地模拟动态,这对于地理教学中一些动态性知识的展示很有好处。例如,“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中,各种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只能运用图示进行静态展现,而CAI软件则能化静为动,清晰地展现各种锋过境前后不同的天气现象,帮助学生进行动态观察,突破难点。
第二,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知作用。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决定教学的质量,而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动性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CAI软件有着得天独厚中的优势。例如,上例“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操作微机,观察各种锋面天气。然后,我们拼摆或绘制表现锋面天气的过程的示意图。这样的小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主体性教学的成功模式。
第三,在集体化情境中实施个别化教育。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其个性特征、认知结构、认知策略等各有不同,究竟如何在集体化教学的情境中注意个别化教育,就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而计算机在培训教学中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CAI可以说实际上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个别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把接受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过程。如前例“月相”一课,在课堂上讲解个别疑点的基础上,即由学生控制计算机,进行个别观察、小组讨论、归纳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程序练习。计算机练习不仅形式多样,情境逼真、反馈及时,使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度,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练习。既可反复练习,也可单一练习,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耐心地指导,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会吃不饱。当然,这种个别化教学的模式,只可能出现在一些关键性环节的教学和练习上,但它必然会成为真正实施个别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总之,地理教学要摆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单摆浮搁的结构,从区域条件、问题;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建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培养学生成人后参加地区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