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发展并实现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逐步强化高校艺术教育,也就成了高校迎合素质教育的必然之举。但是,因部分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还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有序展开。基于此,文章就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新时期,我国众多高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而鉴于艺术教育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众多高校也纷纷加大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力度,并开设了多门公共艺术课程。基于此,积极构建一个迎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与本校特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明确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目标
对高等教育而言,其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基础课同专业课、实践课同理论课、选修课同必修课间所占比重关系中。故针对公共艺术课程,其课程设置应该采取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形式,即在大一、大二将其设为必修课,大三以上将其设为选修课,以此来确保课程的层次性与整体性。而针对不同的课程设置,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即:(1)必修课设置目标为:①理论方面。音乐上,要求学生能简单识谱,初步了解节奏、音程关系与大小调关系;美术上,能够简单了解构图、平面构成与素描基本知识等;②实践方面。音乐上,要求学生会唱谱,能准确打拍子,能唱准音阶;美术上,可画简单素描、水粉画与装饰画等;③鉴赏方面。音乐上,要求学生能简单分辨出不同音乐的载体、作品结构与构成要素、使用手法以及创作构想等;美术上,要求学生可从技法上分析对应美术作品的构图、点线面构成与画面节奏、色彩等,能准确分析创作者意图,谈谈自己理解;(2)选修课设置目标为:①理论方面。能够较全面把握艺术学的基础知识,如音乐舞蹈篇、影视篇与美术设计篇等,从而在理论方面把握艺术各个门类与内在规律;②实践方面。院校可开设一些简单技法课程、形体课程等,也可结合地方特色开设一些特色课程等;③鉴赏方面。除教育部规定开设的相关艺术鉴赏课程,院校还可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与社会资源开设一些艺术鉴赏课程,并光邀各艺术领域专业学者来院开设讲座,以逐步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二、合理设置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
在明确课程设置目标后,就需对其课程内容加以设置、革新。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处理。对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其内容既要涵盖基础理论课程,又要具备一定技能实践课程。前者需注重课程的体系化与综合性,即在教学中,需重视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大量接触经典作品或展开相应作品赏析活动,循序渐进提升自我鉴赏能力;后者则需重视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即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展开相关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其次,综合落实课程内容。即一方面,要求学科内容综合与某一个艺术形式中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综合;另一方面,要求学科间的综合与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同其它专业学生间的综合联系,以此来构建更加健全的教育体系,将公共艺术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让艺术成为一门实用学科;最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规划处理。即要求高校具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与师资力量,把公共艺术课程分成规划为必修课、选修课与艺术专题讲座等多个层次,让学生能更自由选择艺术课程来学习,使之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得到大大激发,迎合学生的个性发展[1]。如对大一新生,因其对艺术课程还比较陌生,故通过必修课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浅显地了解各类艺术形式,从而明确自身的兴趣;而对高年级学生,因其对自身兴趣有了一定把握,故就可为其开设选修课,让其自由选择艺术课程来进行自我充实。
三、落实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模式
在明确课程标准与内容后,还需对课程展开的管理模式加以落实,即在日常管理中落实以下几方面给工作:(1)做好教师遴选工作。因有些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还没有成型,故普遍存在着教师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为此,在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模式上,必须坚持高标准,直接由教育处下达各个艺术系科学院的教学任务,后经该艺术门类主管学院负责遴选教师与课程,最后在将其集中上报给教务处批复,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2]。(2)做好教学质量控制工作。教务处在明确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后,需及时通知任课教师,于新学期课程开课前把课程教学大纲、课程预期进度等报于其所在学院,待课程经过学生选课开课之后,专业课程所在的学院也需做好定期查课工作,跟踪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于学期末,要求教师登录学生成绩,做好相关的反馈工作,从而为后期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3)落实管理方式。紧随新时期高校教育手段的日渐现代化与多样化,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管理,也应走向多样化、现代化道路,即充分发挥可科技手段,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等来落实学生选课、学生评教与成绩查询等工作,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高校需从课程设置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管理几方面入手,展开对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工作,从而构建出更加健全的课程体系,用以指导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展开,更好迎合并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沁凝.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音乐创作,2013,(07):188-189.
[2]彭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优化[J].云梦学刊,2015,(04):119-122.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新时期,我国众多高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而鉴于艺术教育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众多高校也纷纷加大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力度,并开设了多门公共艺术课程。基于此,积极构建一个迎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与本校特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明确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目标
对高等教育而言,其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基础课同专业课、实践课同理论课、选修课同必修课间所占比重关系中。故针对公共艺术课程,其课程设置应该采取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形式,即在大一、大二将其设为必修课,大三以上将其设为选修课,以此来确保课程的层次性与整体性。而针对不同的课程设置,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即:(1)必修课设置目标为:①理论方面。音乐上,要求学生能简单识谱,初步了解节奏、音程关系与大小调关系;美术上,能够简单了解构图、平面构成与素描基本知识等;②实践方面。音乐上,要求学生会唱谱,能准确打拍子,能唱准音阶;美术上,可画简单素描、水粉画与装饰画等;③鉴赏方面。音乐上,要求学生能简单分辨出不同音乐的载体、作品结构与构成要素、使用手法以及创作构想等;美术上,要求学生可从技法上分析对应美术作品的构图、点线面构成与画面节奏、色彩等,能准确分析创作者意图,谈谈自己理解;(2)选修课设置目标为:①理论方面。能够较全面把握艺术学的基础知识,如音乐舞蹈篇、影视篇与美术设计篇等,从而在理论方面把握艺术各个门类与内在规律;②实践方面。院校可开设一些简单技法课程、形体课程等,也可结合地方特色开设一些特色课程等;③鉴赏方面。除教育部规定开设的相关艺术鉴赏课程,院校还可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与社会资源开设一些艺术鉴赏课程,并光邀各艺术领域专业学者来院开设讲座,以逐步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二、合理设置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
在明确课程设置目标后,就需对其课程内容加以设置、革新。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处理。对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其内容既要涵盖基础理论课程,又要具备一定技能实践课程。前者需注重课程的体系化与综合性,即在教学中,需重视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大量接触经典作品或展开相应作品赏析活动,循序渐进提升自我鉴赏能力;后者则需重视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即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展开相关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其次,综合落实课程内容。即一方面,要求学科内容综合与某一个艺术形式中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综合;另一方面,要求学科间的综合与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同其它专业学生间的综合联系,以此来构建更加健全的教育体系,将公共艺术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让艺术成为一门实用学科;最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规划处理。即要求高校具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与师资力量,把公共艺术课程分成规划为必修课、选修课与艺术专题讲座等多个层次,让学生能更自由选择艺术课程来学习,使之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得到大大激发,迎合学生的个性发展[1]。如对大一新生,因其对艺术课程还比较陌生,故通过必修课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浅显地了解各类艺术形式,从而明确自身的兴趣;而对高年级学生,因其对自身兴趣有了一定把握,故就可为其开设选修课,让其自由选择艺术课程来进行自我充实。
三、落实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模式
在明确课程标准与内容后,还需对课程展开的管理模式加以落实,即在日常管理中落实以下几方面给工作:(1)做好教师遴选工作。因有些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还没有成型,故普遍存在着教师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为此,在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模式上,必须坚持高标准,直接由教育处下达各个艺术系科学院的教学任务,后经该艺术门类主管学院负责遴选教师与课程,最后在将其集中上报给教务处批复,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2]。(2)做好教学质量控制工作。教务处在明确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后,需及时通知任课教师,于新学期课程开课前把课程教学大纲、课程预期进度等报于其所在学院,待课程经过学生选课开课之后,专业课程所在的学院也需做好定期查课工作,跟踪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于学期末,要求教师登录学生成绩,做好相关的反馈工作,从而为后期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3)落实管理方式。紧随新时期高校教育手段的日渐现代化与多样化,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管理,也应走向多样化、现代化道路,即充分发挥可科技手段,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等来落实学生选课、学生评教与成绩查询等工作,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高校需从课程设置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管理几方面入手,展开对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工作,从而构建出更加健全的课程体系,用以指导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展开,更好迎合并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沁凝.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音乐创作,2013,(07):188-189.
[2]彭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优化[J].云梦学刊,2015,(04):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