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星光灿烂的文学天空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并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每个人的状态,是每个人对时间的凝视。《普鲁斯特的凝视》一书,就是用朴实和确切的文字,介绍了100位外国文学大家的主要经历、思想和代表作。根据这些作家的写作特质,全书分“越界”“回望”“日常”“即刻”“行旅”“介入”“诗性”“博识”“异数”“综合”十辑,期待以这样的划分,让作家在读者中的印象更为清晰,并且作为了解作家及其代表作的起点。
  这些文章意在深入浅出地刻绘出作家思想的肖像、艺术的肖像、精神的肖像,有助于读者最大程度拓展文学视野并提升文学趣味。而对于希望“遇见”这些作家的读者而言,循着文章给出的线索,或许就能对这些作家乃至整体的现当代外国文学“了然于心”。
  本书涉及的100位作家,既有普鲁斯特、菲茨杰拉德等经典作家,又有门罗、石黑一雄等诺奖得主,也有乔纳森·弗兰岑、理查德·耶茨、让·菲利普·图森、扎迪·史密斯等国内读者相对陌生的名家和新秀。涉及世界名著、经典名著600多部,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阅读指南。
  现当代外国文学在我们的阅读和学习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鉴于文学创作本身的进行时,我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有一种片面和错乱,进而失去一种标准,甚至失去了兴趣。本书围绕“标准”和“興趣”两个核心词进行撰写和编辑,不同于教材的体系化和论文腔,也不同于时尚文章的过度发挥和任意阐述,而是以一种较为经典的散文写作模式,以充满细节和理解力的行文,将每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中文传播简史、思想与艺术的核心、作家的精神世界图谱等关键信息加以呈现。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部关于文学大师的美文,100篇文章,则汇集为一部现当代西方文学全景式的描述和关于文学本质的深入探索。
  文学赋予时间以品质
  每个人面对时间,都难免感觉它流逝得太快,一天一周一月一年,当它们以不可抗拒的速度消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不曾存在的感觉。时间之于人类的谜团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科学或者哲学前赴后继,但我们得到的解答依然是苍白的,或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种复杂之后的苍白。
  相对而言,文学在面对时间时更为从容,它没有科学和哲学的责任感和终极追求,没有战胜或者控制时间的野心,它更多的是“面对”时间,和时间共谋,于是文学反而留住了时间——这个世上有很多事物留住了时间,比如建筑,比如古迹,比如遗传,但文学留下来了最多的时间,远远超过历史。如果我们深入文学深处,可以发现更多的时间,而且可以看到,文学让匀速穿过每一个人的时间,有了一种品质,这种品质甚至给我们一种感受:时间停留了,时间可以被抓住,时间不再只是无情到虚幻的概念,不再只是前沿科学的实验对象,不再只是一去不返的永恒之物。
  在与时间的相处中,文学通常具备多重的技能,记述、描绘、刻画,甚至想象。这些都是表面的相处,真正与时间相处的方式,是凝视。作者傅小平在自序里说:“在写普鲁斯特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凝视,正如我能想尽,他定然是屏息凝视《追忆似水年华》里的那些人物,让他们以活生生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而这样的凝视无论于他,还是于一百多年后作为读者的我,或许都会不由生出庄周梦蝶的感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长诗《霓裳羽衣歌》里有云: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极言他观赏霓裳羽衣舞时的全神贯注,以及看完后的意犹未尽。深度阅读大作家的作品时,我们经历的或许也是类似的体验。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真正的阅读是‘我们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纳博科夫在《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一文中也说,聪明的读者在欣赏一部天才之作的时候,为了充分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不只是用心灵,也不全是脑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读的。而只有凝视所包含的那种全神贯注,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杰作之所以为杰作,大作家之所以为大作家的重要理由。”
  凝视是文学的一种方式,作为读者,凝视作品,可以进入另外一个时空;作为作者,比如书名中的普鲁斯特,他的凝视带来的是《追忆似水年华》,一部被形容为“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的现代文学开山巨著。“生命太短”,是每个人身上的表象和本质,“普鲁斯特太长”可以理解为,文学让时间具有了某种品质,这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品质。文学让每个读者拥有了超越自身那不多的线性的时间,拥有了足够多甚至无穷尽的时间。
  以“普鲁斯特的凝视”作为这本书的书名,意在阐明文学的发生问题,它源自于一种凝视,所凝视之处,即成为我们所拥有的时间。
  星光灿烂的文学天空
  普鲁斯特不仅出现于书名,而且也是开篇,是这本书第一要介绍的作家。
  卡夫卡、乔伊斯和普鲁斯特,联手开创了现代文学,虽然他们三人之间几乎没有交集和交往,但一种以人的存在、人的变异和人的内心为核心的现代文学就此揭开大幕,100多年始终保持着浩浩荡荡的奔腾姿态。本书舍弃了对卡夫卡的写作,因为关于他的文章实在太多,而几乎天才、生而知之的卡夫卡留给文学的气息过于激烈和反常,普鲁斯特更适合作为文学的某种起步,他让人惊叹于,对真心热爱的事物可以展开无穷无尽的描述,由此也构成了我们的关于时光、生命和世界的一切理解。
  普鲁斯特之后,理应是20世纪上半叶的伟大作家,但作者似乎是虚晃一枪,完全摒弃了时间顺序,而是以他所理解的逻辑,开始了对莫迪亚诺、菲茨杰拉德、麦卡锡、陈舜臣等作家的介绍。文学就是一种没有逻辑的逻辑,试图理清文学的逻辑,犹如在试图理清自己多年前某个瞬间的情绪和选择一样,是一种有悖于事物本质的做法。
  《普鲁斯特的凝视》一书分为“越界”“回望”“日常”“即刻”“行旅”等十辑,但我们依然看不出其中的逻辑,这更多的是气息和情绪,即作者按照所涉及文学名家的气息,结合自己对作家的了解认识,再综合自己书写时的情绪给出了这十个分类。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旅行”“博识”,但很难说清楚“越界”“介入”,更不确定“异数”到底到什么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都是所在时代的异数,很难想象一个对时代俯首称臣、唯命是从的人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作家。
其他文献
父亲虽然只上过几年学,并且一直生活在馬良镇鸡冠河村,朝夕相处的都是乡村百姓,但在我眼里,却是一个文化人,一个真正的、纯粹的、高尚的文化人。  听奶奶说,父亲小时候聪慧过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可惜的是,他生于20世纪50年代,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加上家境贫苦,作为家中长子,没读完初中就不得不辍学了,回家帮爷爷奶奶养家糊口。其实,父亲心里是极不情愿辍学的。离开学校后,他一边劳动,一边找人借书自学,学习非
1  在中国乡间,讲故事一直被赋予各种质朴的称呼,例如说书、摆龙门阵、唠嗑,而在我的老家,故事被称之为“古”,讲故事叫讲古,听故事自然就是听古。这也没错,几乎每个讲古人都愿意带听众走进历史,就算讲的不是历史故事,他们也会神秘莫测地以“从前”或者“很久以前”作为开场。当一个人开始讲古,他的人生可能正步入暮年,当人类开始讲古,历史势必就此拉开帷幕——既然都在追寻历史的所谓“真实”,那么其背后自然就隐藏
章镇的牌楼、戏台、祠堂、大队部、榨油坊、砖瓦厂、水泥厂、煤矿、石灰窑,到后来的电子厂、制药公司、包装厂和板材公司,还有穿梭在这里南来北往的人,他们被井字形的道路分割,被平行的铁路隔开,被自然的山川阻断,他们成为我虚构在小说的人物:刘医生、六尺叔、李木、刘伟不、曹菊花、小西、苞苞、阿强、鱼姐、裘细花、小美、阿童、毛细等。更多的是没有名字的车夫、服务员、警察、司机、路人甲以及某男或某女,他们和那些消失
一  父亲的眼前是苍茫的老河滩,他握着镐,身边是一副柳条筐,新掘出的沙冒着潮气。这是村西的老沧河,河床的大半拉都干涸着,只在一侧还有一股细细的流水。沙子丰沛时父亲也在河滩上掘过沙,那时候的沙是从水里淘出来的,清冽冽的像一粒粒珍珠。几十年了,父亲没有离开过这条河,一直没有脱离和一条河的关系。  父亲遇到一个对手。也不算对手,就是村里的哑巴,哑巴其实是放羊的。哑巴那天把羊赶到了沧河边,随羊在河坡上找草
1  雨不只是下那么简单,简直是有人故意在泼一样,一盆盆地兜头倒下来。  除了天上的雨声,就是地上走街串巷猛兽一样的洪水。它们咆哮着向前,倔强而任性,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此时,项青躲藏在屋檐下,仍然躲不过雨水没有规则、覆盖式地从各个方位给他的打击。好在他没有时间考虑水的问题,抬头一看,竟然发现上面晾着几件衣服。虽然那些衣服和刚洗完的差不多,正在往下淌着水。项青没有过多考虑,一把扯下上面看不清颜色的
山里住着一家猎户。父亲是个老猎手,在山里闯荡了几十年,猎获野物无数,走山路如履平地,从未出过事。  然而,有一天,因下雨路滑,他不小心跌落山崖。两个儿子把父亲抬回了破旧的家,他已经快不行了。弥留之际,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两根绳子,断断续续地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两个一人一根。”还没说出用意就咽了气。  安葬了父亲,兄弟二人继续打猎生涯。  然而,猎物越来越少,有时出去一天连个野兔都打不回来,二人的日子
常有朋友问我:你的家乡盘锦有海吗?我答:有!盘锦地处辽河入海口,有海水也有河水,但岸边大多不是沙滩,是泥滩。泥滩中的生物多样性远比沙滩丰富。泥滩如温床,为鱼、虾、贝类和藻类提供了更多的营养。金滩、银滩也比不上我们的泥滩。  盘锦境内,波光粼粼的大海中、银光闪闪的池塘里,海鲜、河鲜数不胜数,为有滋有味的美好生活设下了流动的盛节,那正是味蕾的狂欢。  在集市上转转,花不了几个钱就可以置办一桌鲜味十足的
孩子们为自己创造了许多标签,这是他们独特的解压方式。没有哪个标签是一帖定终身的,不少学渣、学弱其实也很热血,只是表现得不以为意而已。  智商和成绩决不是人生的决定性因素,不过在可能的情况下,力争使自己跻身第一和第二象限,依然是明智的选择。
柯勒律治认为每个人天生不是亚里士多德派就是柏拉图派。这是博尔赫斯常用的一句话。非此即彼的选择固然稍显绝对,却表达了一种明确的倾向。时至今日,人们或许很难再确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柏拉图仍然拥有致命的魅惑力。在流动不居、转瞬即逝、充满偶然和缺憾的感性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标准、必然、完美的理念世界,赋予杂多以秩序,赋予虚幻以实在,这被认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质,也被他的后来者认为是所有
患者通过定期检测血糖,可以掌握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为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了解进食对血糖的影响,正确指导饮食治疗。如果光治不查、盲目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均得不到保证。    一、血糖自我监测适合于哪些人群?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尤其是2型糖尿病药物调整初期、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应用胰岛素泵、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平时血糖波动大的患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