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广西文学中一个闲置的问题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时空伦理来看,广西文学空间是由杂交的文化状态,日益演化为以中原的汉文化为主导。先前古“百越文化”时代,随着汉文化的“同化”已经被日渐消损,而且在改革开放之后,广西的文化空间,更是被强大的现代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占据。以回望的姿态来审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30多年广西文学时,可发现广西文学发展的运动形态是由外而内的带有“裂变”性的“核变”,而坚持文学本土立场的“百越境界”的文学主张也越来越多地为广西作家所认同与坚守。
其他文献
投资效益是影响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和良好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从优化教育结构、合理学校布局及提高学校人才、财物的利用率等方面加以论述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亟须进行改革。对此,可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和加强对教师的考核、激励与服务等方面着手,调动师生参与教学
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科研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科研管理中没有以人为本,社会对科研工作的认同度不高,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科研工
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是决定其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关键因素。在目前教师双师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是当务之急。该文以本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
未来公民素质的养成需要学校公共生活的土壤,专制的学校生活培育不出能满足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合格公民。职校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重建学校公共生活就成了培养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公共生活与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生活不同,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与成年公民也不同,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准确把握这些差异,建构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又具有公共品质的学校生活,进而推动职校公民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