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官正:毕业证书上的照片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n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张毕业证书,40年前我很珍视对它们的保管,藏在木箱底层,上面放了些书和当“礼服”穿的的确凉衬衣,以及一条半新不旧的茄色裤子。
  1986年到江西当省长时,不知是由于淡忘还是衣服多了几件,也不知是谁有意无意的“帮助”,证书找不到了,政务缠身,无暇以顾,也未放在心上。
  约两年前,要搬家,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少,家人在破烂堆里扒拉,可能是找找还有没有可用的东西。据说在一个旧塑料包里发现了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的毕业证书,通电话告诉我时,我说:“莫烧掉了,请放到我楼上书桌抽屉里。”去年回南昌时,看到了它们,翻了翻,又放回去,也没多想。
  退休后,闲来无事,不知怎的,又想起它们,拿出来看看。
  小学毕业证书上的照片,剃了个瓦片头,似乎向人炫耀说,土改时,人民政府分给我家瓦房,不再住茅草屋了,头顶上的这片瓦可以作证。脸部是皮包骨、棱角清晰的孩子相。之前没照过相,第一次摆姿式,显得很不自然;龇牙咧嘴,好像饿狼吃食,没个看相。
  1953年,我对小学毕业证上的照片就很不满意,也不相信自己是这般模样。一天,我到王老师房间里去,向她借镜子照了照,尽管摆过几个姿式,都差不多。当时想,算了吧,不是照片的问题,就是这个又黑又瘦的样子,再说又不是我的错。
  这张照片,勾起了我一段难忘的记忆。解放后,想读书,家里穷无钱上学。一天,我下定决心,把父亲的土布裤子的一条裤脚扎死,“偷”了米,到学校报了名。后来父母知道了,也没责怪我,只是无奈地说:“实在没钱,家里人多劳力少,还去读什么书?你不听,我们也没法。”
  余干初中毕业证书上的照片,头发有些乱,比三年前“一团茅草”盖在头上好了一些,脸还是那样瘦、那样黑,嘴巴还是张开的,但牙齿外露已不太显眼。对这张照片,我虽不满意,但还勉强能接受。
  这张毕业证书得来可真不容易啊!1954年发大水,家里田地几乎淹光,住的破牛栏砖瓦房被水浸了两米高,拆了家里一些旧船板做挡风壁的板子,在高的地方露天过夜,蚊子很多,我得了疟疾,死里逃生。没有钱上学怎么办?母亲把自己的耳环,姐姐、妹妹头上手上的首饰都狠心地摘了下来,几经周折才到县银行换了十元四角钱,用十元钱报了到。由于政府的关心,学校的照顾,我得了乙等助学金,才得以延续学业。这张毕业证后面,隐含着多少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暖、师长的关怀!
  鄱阳高中毕业证书上的照片,发型是与时俱进了,但因长时间生病,样子更难看,像个捡垃圾的,面无表情,病态木讷,毫无精神,看了心酸。
  怎么能不心酸呢?得了副伤寒,差点儿死了,还有一连串的苦难,至今不堪回首。填报大学志愿时,班主任薛番琛老师的建议,影响了我大半辈子的命运。学校给了我20元到北京的路费,实在是喜从天降,要是这时照毕业照,脸上兴许会有点儿笑容啊!
  清华大学毕业证书上的照片,发型在大城市都不算落后,脸上长了点儿肉,表情还比较自然,也有点儿自信的样子。在首都上大学,党和政府关怀照顾,一直领的是最高等级的助学金。后来,生均伙食费每月增加了4元钱,生活改善了,再不长肉,效益太差了吧?恐怕也对不起助学金。大学6年,辛辛苦苦,顺利完成学业,心里好像放下了一块石头。想到今后当个工程师不会有问题时,眼前好像一片光明。
  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是参加工作后补发的。一些造反派说我们这样的人是走白专道路的,是修正主义苗子,不给我们发毕业证,也不按研究生发工资。当时家庭负担很重,读了9年大学同读4年大学的发一样的工资,心里很有想法,对发不发毕业证书倒无所谓。清华大学通知补发研究生毕业证书时,要我拿照片去,我选了一张自己认为对得起观众的照片。头发有些长,向左边倒,是个货真价实的“左派”。脸上还是很瘦削,额头上多了几条浅浅的皱纹,五官尚端正,嘴巴的样子自然从容,头微昂,两眼有神,看上去像个年老学生。这时,我已是葛店化工厂党委委员、车间主任,还做出了点儿成绩,同工人和技术人员在一起,心情很好。
  这5张毕业证书上的照片,印记了我艰难的漫漫求学路,印记了党和政府对我的恩情,印记了求学路上恩师与同窗的关爱。
  看到这些照片,我心里难安的是,没有为母亲的哺育做半点儿回报,她就过早离开了人间;没能对卖首饰为我筹学费的姐姐有所关照,她也离我而去;没有为对我人生命运起关键作用的张泗安、薛番琛二位班主任做什么事情,两位恩师也过早离世。这些有恩于我的亲人,没得到我半点儿好处,也没看到他们的心血和期望没有被辜负,想来又何以心安!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党和政府重视教育,资助学子。只要个人努力,考取了中学、大学、研究生的都能完成学业,怎么能不为今天的青年、为祖国的明天而欣慰!
  5张毕业证书和上面的照片,尘封起来,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被扔掉被烧掉,或许被保存下来,这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见证了我个人艰难曲折的成长,也从细微处见证了共和国历史的变迁!
  (注:作者写于2009年,本刊有删节。)
  (责编:田茵)
其他文献
历史与现实  在越南首都河内的历史博物馆中保存着不少图画、地图等文物,越南人说,这些文物许多都见证了公元11世纪、15世纪和18世纪越南人抵抗“北方上国的入侵”(中国宋、明和清等几代王朝对越南的军事行动)那段历史。但历史事实是,在此前,越南独立历史,则有些短暂,公元10世纪(939年)越南才建立吴朝、脱离中国五代十国的南汉政权独立,这也是越南第一次独立建国。如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在讨论南海问
期刊
农历小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梁棚户区,随机走进几户人家,察看居民生活。在高俊平的家里,高俊平的小孙子从被子里躲到了柜子中,并从柜门缝偷看爷爷和李克强聊天,过了一会儿又从柜子里溜出来迅速钻回到被窝中。面对孙子的举动,高俊平连忙解释:“小孩不好意思。”听罢,李克强和主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随机走访不事“装饰”,以及小孩躲进柜子偷看偷听,尔后光着屁股钻进被窝
期刊
2004年以来,10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构建起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第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并且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主题。  在连续10个一号文件的推动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和农民物质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负担从有到无,支
期刊
在中南海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欢聚一堂,共迎新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党外人士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  总书记一席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遗憾的是,以往因为批评会让有些领导“面上无光”,让决策程序增多,甚至会让地方形象暗淡,很多领导对于批评还非常反感。于是,讲真话实话的氛围没了
期刊
“养生”是现下最热的生活话题,但是对现在常见的“养生讲座”、“养生书籍”、“养生大师”一定要慎重理性对待,切勿一不小心上了“伪养生”的当。  清肺食品的迷思  社会上盛传各种“清肺食物”:“白萝卜治痰多咳嗽;雪梨炖百合、银耳莲子羹润肺抗病毒;罗汉果茶清肺降火;木耳、葡萄、紫甘蓝滋阴润肺。特别推荐鸭血和猪血,清肺效果最棒!听说矿上的工人,每天收工必吃一顿新鲜鸭血。”  其实粉尘是空气污染中的主要因素
期刊
2012年年底,年过五旬的沈淑萍拿到了来自北戴河人民医院的赔偿,但她没有多少喜悦。她说:“一场官司,打了13年。我告赢了,但我爸不能复生;因为打官司,我忽略了对我妈的照顾。我不应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打官司上,我应该好好照顾妈妈。现在我才悟出这个道理,太迟了。”  父亲死在自己工作的医院  1999年9月23日,76岁的沈明在秦皇岛市北戴河人民医院病逝。沈明是10天前因为哮喘入院治疗的。他退休前是这家
期刊
新春伊始,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再次成为关注焦点。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截至2月4日,31个省市区中,已有14个地区基本确定了涨幅或采取了上调措施。除此之外,针对老年人异地养老和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等老年社会新问题,各地两会代表委员们也提交了不少细致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上海:
期刊
郑州一位保姆偷了雇主的手机,没想到这部手机价值6万多元。2012年6月,法院一审判处保姆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2万元。随后,“保姆偷天价手机案”在国内引发诸多争议,郑州市中级法院将案件发回重审。2012年12月28日,法院重审宣判,以该保姆对所盗手机的价值存在重大认识错误,判其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3000元。对此有法学专家称,该案依法改判符合法律规定,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  一  张芸现年50
期刊
我的大姑姑姚文辉生于1917年,今年96岁。  姚家祖籍安徽贵池,清代文学家姚鼐的后人曾刊刻姚鼐诗文集分赠族人,姚家也得到一套。这套诗文集经代代相传曾存于大姑姑处,可惜“文革”中因抄家遗失。19世纪中期,太平军进入安徽波及贵池,姚家先人为避祸携家迁至江苏 茶。  1928年,爷爷姚国玖病逝,年仅33岁。爷爷书法颇佳,在南京国民政府里做薛笃弼的机要秘书,与南通实业家张謇颇有交往。堂哥冠华至今存有张謇
期刊
我是原机械工业部的退休干部,今年88岁。与服装模特结缘是在1989年。那年北京电视台举办“今日风光正好”中老年服装模特大赛,当时我刚从机关退休,没有像样的服装,连双高跟鞋都没有,在朋友的鼓动和帮助下,从未接触过这行的我贸然参加了比赛,没想到竟幸运地闯入决赛,获得了“风韵奖”。  从那以后,我被吸收进北京市中老年服装表演队。这个队是由原纺织部纺织协会秘书长陆士英组建的。尽管后来队员渐渐疏离,但我却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