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土著民族的汗屋仪式

来源 :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汗屋仪式是美洲印第安人满足精神需求、治疗身心疾病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由于殖民统治与同化教育,印第安人所有的传统宗教仪式均被禁止。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土著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汗屋仪式逐渐在美洲流行开来。本文通过在加拿大的城市与农村参与汗屋仪式的亲身经历,结合相关的文献与访谈资料,描述与分析该仪式的内容及社会文化内涵,探索处于社会边缘的土著民族如何通过传统信仰仪式的实践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认同。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藏文早期碑文和敦煌藏文历史文献,考察了连词cing/zhing/shing的语法化进程。文章主张cing/zhing/shing是由实义词zhing演变而来,从现有资料推测,zhing可能源于实词bzhin。
文章以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阿富汗瓦罕走廊地区发现的7处吐蕃石刻遗存为研究对象,转译介绍石刻上的图像与题记,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石刻的图像艺术特征及刻文所反映的吐蕃历史信息做了解读,最后对学界亟待解决的吐蕃始入瓦罕地区的时间和大小勃律的地望问题进行了探究。
圆明园正觉寺是一座清朝藏传佛教寺院,不仅象征着圆明园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是历史上汉、藏、满、蒙古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标本。文章在简要分析正觉寺历史、功能、价值、现状的基础上,就保护和展示方面提出一些意见,以期对实际工作有些许帮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专题,近70年西藏考古的回顾与展望(1951—2019),霍巍《中国藏学》2019:3,牢记嘱托守护净土——西藏生态环境保护70年记,张天华《中国藏学》2019:3,70年来西藏唐卡的传承与发展历程,刘冬梅《中国藏学》2019:3,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林继富周灵颖《中国藏学》2019:3。
自17世纪以来,随着国外探险家和传教士对青藏高原的不断考察,藏学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推崇,从而形成了藏学的故乡在中国,而藏学的研究却在国外的不良局面,藏学的命运与敦煌学的命运一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我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也彻底打破了藏学研究在国外的神话。70多年来,党和国家把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放在了重要位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队伍,从而也产生了诸多优秀科研成果,为藏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新近,拜读了我校学者孔繁秀研究馆员主编的《明实录藏族史料类编》(1
2006年,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的我有幸被派往中央民族大学参加古藏文研究班的培训学习,同行的还有扎西才让和卓玛才让两位老师,主要授课业师是王尧先生和陈践老师。记得当时,陈践老师先给我们开始上古藏文文献研读课程。
本文意在分析宋明以降钦州西部溪峒社会的变迁与当地人群祖先记忆创制之间的关系。在宋代,今广西防城港市一带为广南西路钦州西部七峒之地,是一种以地方酋领为核心的社会。进入明代,里甲制度的推行以及宣德年间的弃交趾事件,使七峒中的四峒叛附安南。嘉靖间,知州林希元加强了对钦州西部的经营,他还参与当时的"议征安南",积极主战。于是,四峒一事成为林主张"讨"安南、"取"安南的重要理由。此时,四峒之民也急于归正复业。正是在这种情景下,"汉将后裔"的记忆得到创制。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并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处理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目的、内容、方式、路径、需要处理的关系、原则,以及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等八个方面梳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概念、内在逻辑及中国特色,以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民族理论体系提供学理支撑.
期刊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和黑龙江、吉林两省的部分地区,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等民族中间存在着将萨满巫祖作为血缘群体祖先神的特殊的祖先崇拜状况。本文从巫祖的产生、巫祖的形象和组合方式、祖先神的性质、巫祖崇拜成为祖先信仰的社会基础等方面,分析了这种信仰的内涵、特点和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