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曾无贬义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ame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一窍不通”出自《吕氏春秋·过理》:“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意思是,纣王性格不仁义,心智不开明,对作恶感到心安理得,杀了比干。因此孔子说纣王只要有一窍通(有一点仁义之心),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了。
  因此,这个词语最早是用于骂商纣王的。不过,在先秦的《列子》中,也提到过一个“一窍不通”的人,却无贬义。
  龍叔是春秋时宋国人,觉得自己生了病,就去找当时宋国的名医文挚。文挚要他说说病征,龙叔说:“我这病严重了。我受到地方上的赞誉,却不以为荣;受到举国的诋毁,也不觉羞耻。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住在自己家,却感觉在旅店。这些病搞得我很烦,爵位不能激励我,刑罚不能威逼我,利害不能改变我,悲欢不能打动我。这让我不能向国君尽忠,不能结交亲朋,不能约束妻儿,不能管理奴仆,这是什么病呢?有啥好方子能治呢?”
  文挚听完,他让龙叔背着光站好,从他背后向着光亮处看了一会儿,笑着说:“我看到您的心了。您差不多是圣人了!您的心有六孔流通,一孔不达。或许您的病就是您把圣人的心智当病看。这种病不是我这种医术浅陋的人能治愈的。”
  古人认为心有七窍,七窍皆通,则为圣人。在这里,“一窍不通”的意思,是说已通六窍,只有一窍不通,是褒义的。不过后来流传久了,又变成一窍也不通,成贬义了。大概是因为流传过程中,大家对这个词“望文生义”了吧。
  (文/曾昭安)
其他文献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2月23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唐人街发生危机》,摘要如下:  旧金山的唐人街条件在这个国家差不多是最差的。1/3的家庭的收入低于联邦规定的贫穷标准。2/3的成年人没有上到七年级,在该区最新的学校是1925年修建的。失业人数比率是12.8%。  华人主要受他们自己的种族的人摆布。但是华人学生已开始注意他们自己人的问题。两年前,唐人街第一次尝到了好斗作风的滋味。一个从香港来的名
生活在朝鲜半岛上的居民似乎总给人留下一种民族情绪高涨的印象。他们有着执着的民族自尊,似乎喜欢把任何事情都上升到民族大义的层面;他们的民族歌曲哀婉悲凉,如泣如诉;他们似乎还对抢注文化遗产有着谜之热情。朝鲜半岛上的这种“朝鲜(韩国)民族主义”为何如此盛行?  这首先源于中日夹缝里的生存危机。弱国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近代以来的朝鲜历史便不断印证着这一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朝鲜
我叫徐乐天,1925年3月出生在天津市西南50多里的王庆坨镇。抗战时期,父亲工作调到北京,我也跟着一起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就读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北平大学医学院在华北地区招生,在600个考生之中,我出乎全家人的意料,考了个第二名,平均83分,如愿进入北平大学医学院学习。  我是1944年开始学医的,那时北平大学医学院用现在的话说是德日系,教科书都是德国派或日本派的,那时的院长鲍鉴清就是德
1928年4月底,朱毛紅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然而,这支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红一军”呢?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将广东各派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计有8个军。其中由李济深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扩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共产党员廖乾五任党代表。李济深受孙中山影响,主张国共合作,因此第四军各部均有共产党员担
飞春《为啥日军既可以效忠天皇,又可以效忠美国、效忠苏联?》  1945年8月29日,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乘坐的运输机降落日本机场跑道。機场是反叛分子的基地,此时的日本,尚有300万荷枪实弹的日军。除了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外,军方没有任何书面承诺。拿什么保障自己走下舷梯时的安全?对此麦克阿瑟一点不担心,甚至早已让随同军官解除武装。  麦克阿瑟如此淡定,与他对日本人性格的熟知有关。1905年,麦
您可能没听说过伯劳这种鸟儿,成语里有劳燕分飞,“燕”自然指燕子,“劳”指的就是伯劳。劳燕分飞说的其实就是两种鸟不同类,不能飞在一起,只能各飞各路。  伯劳是一种小鸟,也是一种恶鸟。西班牙拍摄的纪录片《人和大地》中有一集就说:伯劳虽生得小巧,却天性食肉,它能用喙啄死大型昆虫、蜥蜴、青蛙、老鼠和小鸟,它将食物挂在树木的荆棘上,一次享用不完,下次接着吃。于是,血淋淋的画面出现了,树上挂满小动物的尸体,看
有人认为,招聘制度是新生事物,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这就大错特错了。早在商代,我国就有招聘制度了,以后历朝历代都有过招聘,特别是秦汉,当是人才招聘的黄金时期。  秦汉不但是招聘人才的鼎盛时期,而且一系列制度已经建立。对精通《孝经》《论语》《尚书》等经典的专门人才,优先录用。招聘来的人如果不合格,可以罢免、斥退。《冊府元龟》卷六十七中明文规定:“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就是复试不合格一律刷掉。已经当官,不
汤婆子,又称锡夫人、脚婆、汤壶。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卷四:“有制大锡罐,热水注满,紧覆其口,彻夜纳入被中,可以代炉,俗呼‘汤婆子’。”“汤”在古汉语中可指滚水或热水,“婆子”则戏指其陪伴人睡眠的功用。冬天,将汤婆子里灌上热水用来暖被窝热脚。  汤婆子由来已久,从文献资料看,应始于北宋。《清稗类钞》记述:“铜锡之扁瓶盛沸水,置衾中以暖脚,宋已有之。”苏轼写给友人杨君素的两通尺牍文中就有“送暖脚铜缶
“文革”时,湖南隆回县司门前镇孙家垅公社的李家坊水库,是国家二级人工土坝水库。1969年冬,我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该水库的群众义务加固水库大坝填土劳动。  有一天,我和民工们像往常一样,从清早起就在水库工地上不停地来回挑土。天快黑的时候,水库指挥长孙卫良(时任公社武装部长、李家坊水库指挥部指挥长)宣布收工。同时,要求民工们收工后继续留在水库指挥部会议室开会,不许擅自回家,否则将承担严重责任。  在
在古装影视剧里,京师是个高频词。京师自然是首都的代名词,那首都缘何唤作京师呢?  先看京字。京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是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所以京字本义是人工筑起的高土堆。这个高土堆明显就是古代城市的先驱,哪里的土堆最高,哪里的城市最大,当然是首都啦,因此周朝建都于镐,就专门命名为镐京。这种命名方式一代代延伸下来,像汉以后把长安称西京,洛阳称东京,北宋有四京,唐、渤海国、辽、金甚至新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