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8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爆发,人们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各行业互相渗透,由于非金融企业的跨行业竞争,客户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越来越不满意,这就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加大业务的创新力度。经过创新,新型的“互联网+”银行将会比传统的商业银行更加的安全、便捷、可靠。总的来说,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互联网金融必须在协调共赢的背景下协同发展,实现金融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化,使更多的现代产业、传统金融和互联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互联网 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创新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在1971年,美国就发明了Nasdap系统,这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这种新颖的经营模式由构想变成了现实。1995年10月18日,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上银行”成立,它是由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成立的,这代表着互联网金融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里程。西班牙Uno-E公司同爱尔兰互联网银行第一集团在2000年7月3日正式声明合作,成立了当时业务范围分布全球的首家网上金融服务公司Uno First Group。组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系统是这两家公司跨洋重组的最终目标。
  从1980开始,计算机开始在中国银行业普及,中国经济电子化步入正轨。20世纪90年代初,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网络系统建设方面获得了迅速发展。1993年,金卡等类别的“金”字业务项目被我国政府认为是关键的国民金融信息化工程后,银行金融网络化建设进程加快,并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从1995年开始,由于互联网信息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金融逐渐迈入互联网金融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银行业务现状
  因为外国商业银行的创新,也因为金融发展和改革的趋向,在中国,近些年的业务创新,在品种,工具,制度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上,各行也推出其所创新的互联网产品。中行与华为推出首个国产移动支付服务 huawei Pay,工行推出融e购“一触即贷”全线上住房按揭贷款产品,“E秒贷”是广发行的网络贷款产品,等等,由于我国体制、政策、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现在我们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依然是相对落后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品种少
  我国在现今推行的是分业经营,各个行业完全分离,银行、证券、信托等都相互独立,因此限制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所以,如今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相对国外比较单一。如今我国比较成功的创新业务也不多,仅有信用卡业务、票据贴现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这些年发展的还不错,如今正在慢慢走向常规化;而其他业务的办理量就比较少,比如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等等,但是它们依旧是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部分。
  (2)规模小
  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受到了内外各式各样的约束和限制,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业务的发展规模还是比较小的,整个业务规模中,这些业务的比例还是很小的,这种情况下,需要他们去调整以及优化整体资产负债的结构还是很难去实现的,更别说还有相应的规模效应产生了。
  (3)收益低
  着眼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国内银行业务创新仍处于初级的水平。为了推动新型业务的初期发展,国内各大行积极扩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相应采取的营销手段大多数都是低价促销、减少收益。除此以外,国内缺少统一的市场规模和宏观制度,使得国内银行市场混乱无序,创新业务的收益大大降低,阻碍了银行新型业务在国内的发展。
  日前,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发布了一份报告书,其显示到2030年银行及其服务可能“消失”,未来将有类似于siri(或者手机应用)的电子助理代替银行提供金融业务服务。这无疑在银行业中投入了一个重磅炸弹,使得银行工作人员有失业的危险。
  报告的具体内容为:毕马威提出了一种电子助理EVA,在联网时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客户储存于各类网站、APP中的使用数据,从而得知用户的各类喜好和习惯,再通过日常语音沟通提供给客户商品和提供给客户金融服务如适合的理财方案和理财产品。
  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我们研究小组对社会群体、学生群体、商业银行职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步抢占商业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服务正逐渐被人们所不喜。并且,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支付方式的创新层出不穷(比如支付宝、微信等),这种方式成本低,并且使得日常生活变得既简便又快捷。这促使人们在存款和转账汇款时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金融方式。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关于贷款业务大多数人仍然倾向于传统商业银行,因其对安全的保障更高。总的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有利也有弊,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和创新来保持其市场份额。
  第三方市场的发展规模依然呈持续上升态势。截止2015年,第三方市场的交易规模已达31.2万亿元,上升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48万亿元。
  第三方支付手段在交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银行创新刻不容缓。
  “互联网+”条件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策略
  (1)转变思维,重视客户体验
  在业务创新背景下,客户反馈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改革服务体系,围绕客户打造新的日常经营模式。在新产品的设置上,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体验角度设计新产品,在
  新产品推出之前,充分做好客户调研,尤其是重视小微客户的需求。
  (2)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在“互联网+”概念越来越家喻户晓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热度也在不断上涨,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也已成为了金融改革的新的风向标。各商业银行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业务创新。如加速推动网上银行从“金融互联网”到“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提升其操作的便携性、产品的丰富性,以及打造应用场景,增加获客功能;还有开发基于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和移动金融业务等。
  (3)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和拓展移动金融
  目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以上,估算到2020年可突破20万亿,市场前景很好。上下游企业利用电商平台从而积聚商品供销,随之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或供应链,进一步的累积交易信息。这是互联网企业融入金融领域的关键,同时也正是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金融供应链的核心所在。正因如此,商业银行应把力度放在开发线上供应链产品。便捷性和客户体验度是互联网金融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商业银行目前积极拓展移动金融业务:打造掌上移動金融服务平台;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跨界合作项目,发行专门的移动金融app,将金融服务、消费、娱乐等场景融合在一起,构建一种移动金融生态环境;与各个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以NFC-SIM卡模式为基础的手机近场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
  (4)理财产品的新时代创新发展
  加强理财产品针对性。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提出弹性大和竞争力强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开发具有本行个性化特色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以便于未来能够在分化的理财市场中优先占据自己独特的优势地位。首先,应对金融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明白客户的根本需求,精准、全面、及时的掌握客户信息及理财需求。再者,通过科学、准确的市场细分,提出有针对性地研发和服务。最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
  [2] 狄卫平,梁洪泽.网络金融研究.金融研究,2000.
  [3] 卓尚进.互联网金融:在创新中蓬勃发展[N].金融时报,2013.
其他文献
期刊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的,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的。语言课堂的教学过程应是在互动的话语交流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知识。而我们的老师,总是想法设法地通过各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两大趋势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和产业组织形式,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同时,在越发深化的全球化竞争中,创新一再被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鱼治疗哮喘 最新的研究发现:多吃鱼类可以润肺、补肺,从而缓解哮喘病的症状。这是因为鱼肉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难怪急诊室的医生都用含镁类药物来治疗哮喘病人。对于患严
期刊
摘要:本课题基于安徽烟草商业系统企业成长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抬高标杆、争创行优”的工作方针,以蚌埠烟草商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积极探索以客户价值为出发点、符合成长型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融合功效系数与线性比例方法得到量化的成长指数,构建出 “三档四区”的评价模型,形成可视化的信息平台,实现精益、精准、精细营销,带动企业全面成长。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
期刊
建议一个描述研究项目负责人与研究助手之间的科研合作网络的双粒子图自适应发展模型.模型考虑每个项目负责人或研究助手作为作用者采取的选择、决策、竞争以及由此导致的自
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粮食生产成本的高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