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副现象论及其论证:自由意志的能动性的认识论拯救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义副现象论内在地蕴舍下向因果流失难题,这有可能危及自由意志的能动性.在此科学怀疑论面前,自由意志作为心理现象就本体论上来说因缺乏能动性而表现出不太真实的一面.因此,如何拯救自由意志的能动性事关确保自由意志对于实践理性具有足够真实的一面.康德式认识论转向有助于发掘和改造广义副现象论的辩证性优点,即根据节俭论证、筛选论证和抽象论证等重新确立起赋予高阶属性或现象以因果作用的世界科学图景,自由意志的能动性也因为通过兼容论的解释主义阐释而可能获得认识论拯救.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代表及广大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研究会发展的有关部门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期刊
如何看待因果关系在物理学和专门科学中的角色是当代哲学和科学哲学中一个最富争议的论题.与消除物理学因果关系的罗素及新罗素主义相反,高层次因果还原论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认为物理学是唯一适用因果关系的科学,而专门科学中的因果关系要么是多余的,要么是无意义的.然而,鉴于高层次因果还原论形而上学假定的内在限制及专门科学因果关系的特质,可以说,高层次因果还原不过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还原论.
2021年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正式确立为高校理工农医硕士生思政必修课40周年.以一手史料为依据,以时间为顺序,按编年形式研究中国共产党引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传承课程历史文化,亦有助于从历史中汲取课程发展的现实力量.研究表明,伴随高校思政课改革,课程发展大致分五个阶段:1977年3月28日至1981年3月27日的筹备阶段、1981年3月28日至1985年7月31日的正式开设阶段、1985年8月1日至2004年10月14日的第一次改革阶段、2004年10月15日至2019年8月13日的第二次改
本文从儿童福利保障中的争议和问题出发,以《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在湖北省多个县市的实施状况调研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发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中需要协调政府责任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关系,解决儿童利益最大化与道德风险防范的矛盾,厘清儿童权益保障与残疾人权益保障之间的交叠,化解儿童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冲突.未来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政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律制度;精准识别,分群分类分级保障;加强评估体系、服务体系和保护体系建设;强化政策督导和调研,解决保障
尽管马克思没有一个充分发展的关于空间的哲学理论,但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在社会理论的研究中显示出“地理理论萌芽”的迹象.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广泛地运用了地理学方法,阐释了社会过程和空间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称之为“空间辩证法”.通过空间中的嵌入来把握社会过程,马克思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人文科学的空间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地理学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科学框架.
最佳说明推理的有效性是当前科学哲学研究备受关注的话题.范·弗拉森反驳这种推理的有效性.他通过质询正确的好说明是否在那堆被考虑的可能说明中,表明如果遗漏正确说明,在考虑它时“无动于衷”,那就无法认为一堆可能说明中最佳的那个说明是正确的.范·弗拉森对这种推理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充分.结合他的相关表述,就能看到他的无动于衷论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可由此来表明他的反驳论证是失败的.
当代哲学对思想实验提出一系列重要且困难的问题,比如认识力问题和规范力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揭示思想实验的论证结构,从逻辑上给出对思想实验的证成,消除相关的神秘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往往被看作理性主义广泛目标的一部分.以此为背景,论文就以下三个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第一,思想实验与论证之间有怎样的关联;第二,怎样借助这种关联对思想实验进行形式整编;第三,思想实验的形式整编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思想实验的哲学问题和达成理性主义目标.
明确界定资格权的内涵是深入阐释和科学构建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关键.本文引入“人-地”二分的视角,对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权利关系进行解析,重点阐释了资格权的内涵及其法律定位,探究了资格权的实现路径与演化取向.首先,资格权是一种区分“人”的规定,而所有权、使用权是关于“地”(物)的归属和利用的规定;农户的宅基地资格权属于人身权中亲属法外身份权.其次,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质在于通过重组权利束实现赋能扩权.再次,唯有先界定并落实资格权,才能放活宅基她使用权.最后,资格权“实现即灭失”,其实现路径多
卡罗尔疑难,又称卡罗尔悖论,实质上是指任何推理规则,尤其是MP规则,被从元层次上运用于它自身,并且最终都表现为MP规则被从元层次上反复运用于它自身,而导致的推理无穷后退问题.这里的推理在层次上是扩张的.因此,凡是推理层次扩张的方案都是无法成功解决卡罗尔疑难的.推理规则的有效性包括并且仅包括两个方面,即推理规则有效和推理规则为何有效,前者预设后者.卡罗尔疑难的挑战在于追问推理规则为何是有效的,而非追问推理规则是否是有效的.卡罗尔疑难本质上不涉及经验事实.因此可以推断,凡是预设推理规则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者凡是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rn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八届六次理事会,总结近一年来的重要工作,谋划和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受第八届常务理事会的委托,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