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咪达唑仑滴鼻对患儿七氟烷麻醉诱导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_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滴鼻对患儿术前焦虑和七氟烷麻醉诱导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择期手术患儿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试验组(咪达唑仑组,n=50)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50)。2组患儿在术前30 min分别经鼻给予咪达唑仑0.3 mg/kg或生理盐水,容量均配至2 ml。分别在术前访视期间(T1)、滴鼻给药前(T2)、诱导间玩耍期间(T3)和七氟烷吸入诱导开始时(T4),应用改良耶鲁患儿术前焦虑评分(m-YPAS)测定患儿的焦虑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父母对患儿离开自己进入手术室的满意程度;应用麻醉诱导合作评分(ICC)测定患儿七氟烷吸入诱导时的合作程度;全程记录2组患儿麻醉诱导过程,统计七氟烷麻醉诱导时间,记录麻醉诱导期间有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

试验组患儿在诱导间玩耍期间(T3)和七氟烷吸入诱导期间(T4)的m-YPAS评分分别为(32.38±10.67)、(56.50±20.02)分,对照组分别为(26.48±9.04)、( 40.88±17.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3、4.173,均P<0.05)。试验组患儿父母VAS评分为(8.18±1.46)分,对照组为(6.55±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4,P<0.05)。试验组患儿诱导总时间为(104.21±31.05)s,对照组为(84.35±22.4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4,P<0.05)。2组患儿在术前访视期间(T1)、滴鼻给药前(T2)的m-YPAS评分,麻醉诱导时的ICC评分,以及诱导闭眼时间和兴奋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

结论

咪达唑仑滴鼻可以降低患儿术前焦虑程度,缩短七氟烷麻醉诱导的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患儿术前镇静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比较经直肠腔内超声与磁共振对术前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的评估结果,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对术前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1例经直肠镜活检确诊为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术前行经直肠腔内超声及盆腔磁共振检查,分别评估环周切缘,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经直肠腔内超声和磁共振评估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的准确率分别为91.9%(102/111)、85.6%(95/11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胎儿肝静脉–门静脉分流的产前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胎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0例肝静脉–门静脉分流中门静脉左支–肝左静脉分流3例,门静脉–肝中静脉分流2例,门静脉–肝右静脉分流2例,两处及以上静脉分流3例,10例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均有共同的声像图特征。①二维超声上肝静脉远端显像,门静脉与肝静脉远端在同一平面显示,两者借无回声区相通。②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腰椎及其毗邻结构的超声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健康成人腰椎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描述腰椎、椎管内容物及腰丛神经的扫查方法和声像图特点。结果①腰椎及其毗邻结构纵切断层扫查图像显示:腰椎棘突宽大,呈现为"城墙样"声像;椎弓板位置低而下关节突位置高,两者呈现为"波浪线样"声像;关节突关节位于高峰而横突处于低谷,两者呈现为"峰谷样"声像;腰3腰4棘突间隙声窗内由浅到深组织依次为棘上
期刊
目的应用氢气结合甲烷乳果糖呼气试验(LBT)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利福昔明对IBS-D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北医三院消化科门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D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应用LBT检测IBS-D患者中SIBO发生率并分析IBS-D合并SIBO(IBS-P组)和不合并SI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的方式诱导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取3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NP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射频热凝组(R组),每组各12只。另取12只同月龄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STZ后28 d,R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