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结合心率变异性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xiand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结合心率变异性(HRV)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左心室肥厚患者100例,分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4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左心室肥厚组(32例)、主动脉瓣狭窄所致左心室肥厚组(15例)及肥厚型心肌病所致左心室肥厚组(13例).记录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4组患者间歇性完全性LBBB发生率及HRV差异.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冠心病所致左心室肥厚组间歇性完全性LBBB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12/40)比28.1%(9/32)](P>0.05),此2组间歇性完全性LBBB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主动脉瓣狭窄所致左心室肥厚组及肥厚型心肌病所致左心室肥厚组[6.7%(1/15)、7.7%(1/13)](均P0.05).4组患者间HRV频域指标极低频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完全性LBBB与HRV时域指标SDNN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左心室肥厚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VIG)治疗川崎病的时机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9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VIG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