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更要瞄准“权和贫困”

来源 :理论与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昌俊在6月2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扶贫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权利贫困。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些扶贫项目开发往往容易偏离地方实际,出现烂尾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贫困人口在项目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的自主权利和意愿被忽视了:再比如,对于扶贫资金的滥用与挪用,本应是最大受益者的贫困民众,却往往缺乏监督权和申诉权。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权利贫困的存在,扶贫效率也被拖累。权利的贫困更会制造一种“贫困隐身”的现象。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公共空间中,我们通常看不到贫困人口的权利表达,他们基本上都处于一种被忽视的位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结合省情启动了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铜仁市委、市政府把德江列为全市第二批于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27期的《瞭望》刊登评论员文章说,全面深化改革椎进过程中,以下四种不良倾向需引起高度警惕,并应采取措施尽快消除。一是不敢负责任。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何时改,谁负责改
文化是德育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凭借,德育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指引、改造、规范等作用。诗意德育强调诗意德育场的营造。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动、凝聚与超越等功能。中山纪念中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重德的思想贯穿于民族的发展过程,在几千年历史积淀中形成了重视道德,崇尚情操的情怀。“重德”是指在人的言行中,自觉地以道德价值约束自已,养成
据5月8日的《解放军报》刊登的文章说,近读邓颖超回忆文章,感到周恩来总理的保密观很值得我们学习。革命年代,周恩来和邓颖超无论在通信中,还是在家中,从来不提党的纪律不许
通过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并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研究发现:在面临压力或应激时,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付方
“灌输”是知识获取的基本方式之一,“灌输”作为美德教育的方式之所以一直遭到排斥,是由于概念理解上的窄化和实践中的滥用和误用。在传统美德陷入严重失落的情况下,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