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始于专注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0807523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的促进,撇不开思的深入,舍不掉研的提升。故而,教师应专注于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进而快速地、有质量地成长起来。
  [关键词]教师;成长;专注
  有这样一则故事:画家有两个徒弟,大徒弟聪颖伶俐,常常有惊人的构思设计;小徒弟木讷笨拙,长年专注于临摹宋代画作技艺。大徒弟广泛涉猎各家之长,不断创新出异,作品一时受到世人追捧而成名。与之相比之下,小徒弟则显得暗淡不少,他什么都不去研究探索,只是一个劲儿临摹宋代的画作技艺,专一的他多少年来始终默默无名,无所成就。而在三十年后,大徒弟终于因无法持续创新而名声渐衰,小徒弟却在常年的专注中深得旧时技法之精髓,终于名声四扬,成为一代大师。
  不难看出,两位徒弟因其追求不同而导致结果迥异。小徒弟显然没有大徒弟“一时风光”,而是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了正确的定位,耐住寂寞,专攻一点,在长时间的磨砺中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深厚的理论素养,从而厚积薄发一举成名。俗话说,“跑得快不见得跑得远”,书画修习如此,教师专业成长也是如此。
  教师要在专注于“学”中成长。我们身处一个文化更加多元,社会日趋多变,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教师早已不是知识的代言人,学生猎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宽广。教师应抛弃那种“一支笔、一张嘴、一种讲法”行天下的方式,不断地走出自我,多方位、深层次地完善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的多面手。教师应始终坚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学习精神,以“学”的姿态行走于教育生活中,“耐得住十年寒窗苦”的寂寞,“守得住案牍劳形”的煎熬,真正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学习,不盲从,不跟风,用行动厚重自己的底蕴,拓宽自身的教育视野,从而让自己在持续的学中快速成长起来。
  教师要在专注于“思”中发展。“思而不学则罔”“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从大家之言中,我们不难看出“思”的重要性。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有着20余年教龄的教师,看到身边的教师一个个荣誉满载,职称到位,很是苦闷。“我勤勤恳恳工作20年,为什么老是这样呢?”他无奈之下找到校长。“你的工作很勤快,可你是否想过,人家是一年强过一年,从不走回头路,而你则是20个一年的累加啊。”如是这样的教师,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勤快了一辈子,竟不知失误在何方”。想想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师,哪一个不是反思的行家里手,他们无不是从“无情解剖自己”中走出自我,走向成功的。教师要在“思”上下足工夫,做实功课。思与名师的差距,找到前行的方向,让自己不迷茫;思自己的优势,看清前行的目标,让自己不盲从;思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策略,让自己不抱怨……教师的思是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自身素养的有力支撑,“我思故我在”,失去“思”的助推,教师又何谈成长?
  教師要在“研”中壮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不能只教不研,教和研应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现实中,许多教师钟于“教”而厌于“研”,总认为“研”是高大上的物件,和一线教学关系不大。殊不知,教师离开了“研修力”的促进终究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教师要立足于实践,从草根问题入手,抓住教育细节,在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中不断深入,探寻教育规律。教师要扎根学习,不断丰盈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教师的“研”有了力度、厚度,教师才能在专业的道路中得以发展,得以成长。
  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能做出让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教师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具有专注的精神,从而在专注中发展,教师也会因专注而使教育人生更加精彩。(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抱团取暖原意是指在寒冬季节,人们抱在一起,相互取暖。比喻互助协作、积聚力量共度最困难的时期。班主任除了要与科任教师之间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之外,在班级管理中、教学提质中仍然可以“抱团取暖”。初中与小学不同,初中教师各负责一个或几个学科、学年,有学生中考成绩的综合评定的压力,因此,教师往往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想使学生在每次测试中的综合评定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学会“抱团取暖”,发挥出教师自己的整体能
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都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下面我们列举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的鼓励之词,希望引起爸爸妈妈们的足够重视。  “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向你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这时,你说:“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只是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
[摘要]教师通过对试卷进行讲评,能够让每个学生对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在试卷讲评中,以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教育。通过试卷讲评,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深度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从而使学生走向深度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英语;试卷讲评;深度学习;四个走向  “深度学习”一般是指基于知
[摘 要] 在新学期来临之际,以校长的身份送给学生六个能量包,帮助学生注入新能量,助力学生新成长。  [关键词] 开学;能量包;成长  亲爱的孩子们:  一想起我即将见到你们阳光般的快乐面孔,就倍感温暖。这个假期,你们过得快乐吗?有收获吗?你是否想早点回学校看看,看看校园有没有变化?疯狂农场里的小伙伴们可还健康?同班同学有没有长高、变黑,更强壮或者更可爱了?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在你们享受美好假
花800万元送儿子  进京读最好的高中  赵栓柱是辽宁省建平县人,自幼家贫,24岁开始创业,到38岁时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铁矿矿主。赵栓柱有个儿子名叫赵发财,学习成绩优秀,人也忠厚老实,几乎人见人夸。  儿子小的时候,因为忙于创业,赵栓柱在家的时候并不多,跟儿子少有机会交流。赵发财读初中时,家里有钱了,搬到了建平县城,可因为他住校,父亲又经常住在山里的矿上,父子俩还是经常见不上面。  赵发财本性善良
[话题简介]  爱国主义教育是时政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石。爱国情怀是作为国民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没有爱国情怀就谈不上报效国家,谈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加强中小学爱國主义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短片:在一节美术课上,年轻的女老师让孩子们在纸上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孩子们画得不亦乐乎,有猴子、公鸡、小猫……一个小男孩很快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用黑色的蜡笔把一大张纸涂成一片黑色。老师看到后感觉很奇怪,就告诉了孩子的父母。父母发现孩子在家也用蜡笔把白纸涂黑,联想到老师的话,他们惶恐地把孩子送到医院。众多专家给孩子会诊,结果判定孩子精神有问题,让他留下住院。  小男孩在病房里依旧不停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犯一些小错误,有时又不肯认错,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解。孩子年龄小,犯错是难免的,但不肯认错是家长难以容忍的,因为不认错就不能吸取教训。其实,孩子不肯认错有各种心理原因,家长若能准确了解孩子的苦衷,对症下药,就不难解决问题。本期,我们邀请儿童心理学副教授段佳辰女士,与家长朋友共同座谈这个话题。  “我不想被惩罚”  程昊珺(5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本来挺乖的,做错事勇于承认,还主动
孩子身上不缺优点,缺的是发现。  发现孩子的优点,有时也是发现自己。  因为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居然没有一个优点  2010年8月,我应邀作为心理辅导员之一参加了“崇明岛阳光少年夏令营”,对全营初中生进行全程心理监护。报到那天晚上,我在灯下浏览小营员的报名登记表。有一张表,字写得很漂亮,吸引了我的目光。在“您的孩子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些什么”一栏,一位母亲用娟秀的小字填得满满的:  1.情绪控制力差
孩子吃亏不能护短    问:最近,我的孩子几次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有一次居然“挂彩”回家。我问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他支支吾吾,不肯详说。对孩子的窝囊表现,我很生气。请问,我该怎么做,能让孩子以牙还牙吗?  胡雪华  答: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每周都送孩子去游泳馆学游泳。可有一次去游泳馆接孩子时,她发现一位工作人员正满脸歉意地安慰孩子,而孩子哭成了泪人。原来,工作人员在游泳课结束后,一时疏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