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数字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了线上线下以及翻转课堂、微课、移动学习等教学理论与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者研究的熱点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展开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构建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分析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者情感体验良好、学习积极性均较高、课堂互动效果明显、课前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等。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微课;学习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1-0049-05
  前言
  混合式教学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至今,美国solon联盟指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了一定比例的在线教学及面对面教学,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是由何克抗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随着信息技术及教学理论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界定从技术与教学维度不断演变[2]。总体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本文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技术上是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目的应是辅助、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在形式上,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目前,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也较多,比如清华大学杨芳等以“生活英语交流”课程为例实施混合式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交流互动以及丰富的资源[4];张其亮等人构建了一种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5]。另外,还有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实施效果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在此不一一列举。
  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弥补传统课堂时间不足,减轻教师课堂软件教学辅导,弥补课程时间短,减轻教师课堂软件教学负担,而且能够帮助重构课堂师生关系,激发课堂活力,同时改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6]。本文将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为例,结合翻转课堂、微课、移动学习以及MOOC(慕课)等教学理论与方法,借助超星尔雅平台以及手机端学习通APP(此两者资源、数据等内容均互通)为资源共享、课程实施平台展开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计划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让传统意义上的被研究者(如实际工作者)参与到研究之中,并将研究的结果直接运用于对制度和行为的改变上,强调研究的行动功能,即对改进行动的实际意义[7]。研究者首先制订研究计划,包括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内容及选取研究方法;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设计及评价指标;最后,研究者根据行动计划实施教学,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研究计划与教学设计。
  本研究对于实施数据的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作为定性研究的分析软件,近年来Nvivo在国内外研究中也越来越普遍。如李艳等人通过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日志了解学生在慕课与翻转课堂中的感受、收获及问题等[8]。本文也将使用该方法研究学习者混合式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此处,本文将大量搜集学习通后台统计数据多方面量化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水师范学院2018—2019第二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课为例展开混合式教学实践,在本学期笔者面向4个班级开展此门课程,研究中随机选取实验班A和实验班B共84人为研究对象,另选两个班实施传统教学作为实验的参考对象(分别为参照班A与参照班B)。4个班级均为同一个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表均一致。
  二、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实施——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例
  (一)以微课为载体进行碎片化教学
  为满足学生碎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本研究节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 2018”内容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将Camtasia studio 2018软件的教学划分为4大模块,包括“安装、录制与保存”“音频与旁白”“动画与行为”“注释”“转场与指针”“视觉效果——抠像”“字幕”与“库与片头”等知识点,并将知识点全部录制成微课视频。
  (二)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课程实施过程中,线上教学活动均在超星尔雅平台和学习通APP上展开。上课前一周研究者将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视频并上传至学习通,同时向实验班级发送学习通知。每周的线上学习任务包括:(1)在学习通平台上完成相应微课视频的学习任务;(2)在学习通平台上发表讨论、点赞或为其他同学答疑;(3)完成每节课布置的作业;(4)在每次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根据自身对在线学习或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感受、态度撰写学习日志或提出意见。
  线下教学有两小节,共90分钟,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教师用15分钟左右时间总结串讲每节课重点内容;然后由各小组组长汇报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另外,为保证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以及后期的教学研究,在第四次线下教学中,研究者提前设计了15分钟的在线测验用以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构建 “教师—助教—组长—学生”在线督学系统
  为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建立了由“教师—助教—组长—学生”构成的在线督学系统,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为保证师生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首先由研究者确定一名助教,并且将实验班每5~6人分成一组并指定一个小组长。助教的主要职责是直接和教师联系,负责向各组长下发通知、收交作业、辅助教师批阅作业、统计学生的后台学习数据等,各小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监督线上学习进度,从而起到督学的作用。每次微课视频均在上课前一周上传并通知学生进行学习,同时明确学习任务、要求及考核标准等。每次课的学习任务及考核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学习时间(学生用个人账号登录,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习任务)、线上互动(包括发帖、讨论、点赞、答疑等)、视频编辑作业以及每节课结束后提交学习日志。这些数据的统计、作业的提交均在面授课前一晚8点由各小组成员收齐、汇总统计并由助教汇总给授课教师。   (四)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为保证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及科学性,本研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最终成绩除了传统的出勤、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本研究还将学生的登录超星尔雅平台或学习通APP的次数、视频观看时间、互动答疑次数、测试成绩、学习日志以及最终作品的打分等均作为总分的评价范围[9]。
  三、研究分析与讨论
  (一)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的情感体验
  本次实践研究过程中共收集到来自84位被试者共300余条学习日志。为探究学习者在混合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本研究以其中一个实验班A的学习日志为例分析学习者的情感体验。本文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分为挫败感、压力与紧迫感、期待、逐渐适应、信心与成就感、兴奋与愉悦感以及不舍七种。首先,分别将四次学习日志导入Nvivo软件,并建立以七种情感为节点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结果导入EXCEL统计得到如图2所示的雷达图。第一次课程中,学习者对混合式教学以及学习任务的完成充满压力与紧迫感,但又期待后期能更进一步突破自己。经过第一次课的适应,大多数学习者完成第二次任务后体验很丰富,学习日志中体现出兴奋、愉悦、信心及成就感。第三次课后学习日志中,学习者在信心与愉悦的基础体验更加深刻,并且都基本上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最后一次课程学习中,学习者在完成课程作业后表现出较大的自信心及成就感,整体学习体验愉悦、满足,并且对这种教学模式回味无穷、依依不舍。
  (二)学习者在混合式学习中的行为分析——基于学习通数据的统计
  1.学习者登录情况
  (1)登录设备
  从学习通后台统计数据可知,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学习过程中,有99.38%的学习者使用移动终端登录学习,而只有0.62%的学习者通过电脑网页进行学习。由此可知,学习通移动客户端为学生的在线移动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基础,也充分表明学习者具有移动学习的潜力与能力。
  (2)访问频率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四次在线学习任务基本每隔一个星期发布一次,从学习通统计的访问次数可知,学生在这一教学实施周期内的访问次数具有一定的弹性。由图3可知,在每一次教学任务发布后的两天左右,学习者的访问次数迅速增加,而在其他时间的访问次数都较低。
  2.学习者在线互动分析
  线上学习任务时间截止后,由各小组长及助教统计各个小组在线互动情况,主要包括发帖、答疑、点赞等活动。由统计结果图4(见下页)可知,在本部分教学实施周期内,学生的答疑、点赞、发帖次数均呈线性上升趋势,且学生的答疑积极性最高。由此可知,学生的在线互动随着在线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增强。
  3.在线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混合式教学在线课程实施过程中将知识点划分成9个任务点平均到每次课程中,每个任务点的教学时间不等。结合学习通的后台数据以及笔者的量化统计得到图5,学习者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视频观看时间均高于视频原始时长,个别知识点的平均学习时长高于视频原始时间长度的两倍。其中在知识点学习过程中,有个别学习者观看视频的反刍比高达百分之六百多,也有极少部分被试者的视频观看反刍比未达到百分之百。这也表明,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看视频,也有个别学习者并不能按要求完成视频学习,人数为三四人。
  (三)线下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经研究者的线下课堂教学观察,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课堂提问的频率及质量明显提高,对于问题发现与总结很到位,而且基本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线上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表现出对于课堂时间的珍惜与把握,求知欲明显增强,上课态度端正,课堂教学气氛很活跃。
  (四)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比较
  为得到传统教学模式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量化比较,研究者在最后一次课设计了一套测试题,满分100分,测试内容深入全面地涉及教学内容的每个知识点,测试对象面向实验班和参照班。由测试结果可知(如图6所示),实验班A与实验班B的测试平均成绩均高于参照班A和参照班B的平均成绩。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五)微课作品的比较
  本部分教学内容要求所有学生根据所学微课设计、录制、编辑等技术完成一幅优秀的微课作品,最终四个教学班级(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参照班)的所有学生均按时完成作业。经对四个班级作品的赏析可知,实验班学生微课作品选题恰当、教学设计合理,且视频编辑中恰当运用了抠像、注释、字幕、转场等技术;而参照班学生作品大多数是用Camtasia studio 2018软件录制,较少使用软件编辑。因此,实验班的微课作品从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均优于参照班的作品。
  四、结论与反思
  学习通平台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平台,为课程资源的发布、学习任务的设置、评价指标的制定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载体,同时,又能为教学实施提供检测、督促作用。此外,学习通平台也是學生学习数据的挖掘与统计的依据。通过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高校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较高,课堂互动频率增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同时,学生线下课堂表现积极,问题意识明显增强,上课注意力更集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总之,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认可度较高,能力及成绩有所提高,而且随着混合式教学的推进,学生的适应性也不断增强[10]。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改革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较灵活的空间与时间。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3]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4):63-65.
  [4]杨芳,魏兴,张文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7(1):21-28.
  [5]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6]王建明,陈仕品.基于线上课程和工作室制度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3):107-114+139.
  [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李艳,张慕华.高校学生慕课和翻转课堂体验实证研究:基于231條在线学习日志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73-84+93.
  [9]谭伟,顾小清.面向开放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估指标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2):126-130.
  [10]于洪涛.高等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案例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29-133.
  Research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Learning Through
  —Taking the Course of“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HU Ermei,XIE Bin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Gansu,China 741000)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mode,blended teaching mode has combined teach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like offline and online,flipped classroom,micro lecture,and mobile learning,etc.,and it is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among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and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initiatives of teaching reform.This paper will carry out blended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with the course of“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establish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teaching design to implement teaching, and adop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probe into and analyze learners’emotional experience, learning behavior,learning effect,etc.in the blended teach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blended teaching mode improves learning effect, learners’emotional experience is rather good,learning initiative is relatively high,the effect of class interaction is obvious,and the self-study 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class has increased,etc.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flipped classroom;micro lecture;learning through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开设新媒体产业课程体现了专业延展性,顺应了国家战略性需求,能促进文化产业与新兴媒体产业高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子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新媒体产业导论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以跨学科、潜学科的学术视角学习整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和动手创新能力。本研究以翻转课堂模式为主,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微课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对过去30年在线学习研究的研究进展。研究如何设计在线教学是将学习科学应用于教育的一个案例。在线教学设计研究有助于发展学习科学(如认知负荷理论、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以及学习的元认知、动机和情感的综合),教学科学(如有研究证据的教学设计原理不断发展)和评估科学(如多侧面的迁移测试,同时辅以保持测试和自我调查报告,学习过程中的日志文件数据,以及学习认知过程中的认知神经科学测量等)
期刊
摘 要:当今,教师培训进入了“互联网+”、大数据变革的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为高速发展的经济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变得尤其重要。2017—2018年,郑州师范学院小学科学国培项目利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采用“线上+线下”和“讲授+互动”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培训模式有机整合,并且在组织形式、内容和活动设计上遵循教师行动学习特征和学习活动设计理念,取得了较好
期刊
摘 要:为清晰地了解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中相关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采用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国内外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研究目的方面差异性较小。文章在对目前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内容分析
期刊
摘 要:借助移动互联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便携式移动学习终端和二维码技术,教师利用二维码能够在课前将微课等资源推送给学生,方便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还能随时掌握课前检测数据的汇总结果,增强后续教学的针对性。本文以《爱莲说》一课为例,介绍了二维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各环节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二维码的教学功能,并对基础教育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二维码;文言文;《爱莲说》;移动互联;智能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江阴市要塞中学课题研究成果,对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内涵进行解读,结合STEAM教育特点阐述了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着重分析了创客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应用,希望对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开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STEAM教育;创客教育;活动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1-0076-04  江阴市要塞中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智慧校园主题研究文献综述,得出基于高频关键词的智慧校园主题研究社会网络分析图谱,进而分析得出智慧校园主要研究领域、技术运用热点、主力研究机构、智慧校园建设较成熟的应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等,并从智慧校园体系架构研究、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应用服务研究三个方面进行高校智慧校园研究概述。文章通过对高校数据共享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高校大数据治理,以“智慧新医”为例,提出
期刊
专家导读:犹如文化可以由无数个故事来定义,教育也可以由无数个文化行为编织的故事来承载。“新东方1001夜”传统文化故事教育是“爱满天下”的教育,从课程设计出发释放儿童的天性。以儿童的未来发展为核心,让孩子在故事中接受根的滋养,这在普陀小学传统文化故事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播撒阳光的“和美”教育,支撑生命的11种品质培养,追寻儿童立场的教育主题活动,这显然是基于儿童的智慧之举。当教育顺应了生命自然
期刊
摘 要:各种各样的学习如何在人的大脑和身体中发生,这是学习理论的基本问题。它主要发展于“学习心理学”这一门学科,同时也得到了其他心理学学科以及社会学、教育學和生物学(包括现代大脑研究)等毗邻学科的有益补充。通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作者阐述了学习理论的历史。同时,在对其进行认识和解释的基础上,作者逐渐形成了对人类学习的广泛理解。  关键词:学习理论;人类学习;学习理解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
期刊
编者按:在“互联网+”浪潮之中,中小学教师教研正在开展持续深入的创新探索。如何理解“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研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解读“互联网+教研”形态发展的新趋势?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错位发展的现象,探索“互联网+教研”的理论新框架?如何理解“互联网+教研”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创新模式、机制与方法?本刊特邀胡小勇教授为我们分享他的学术观点。  胡小勇: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