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究不同条件的回流底泥对絮凝强化的影响,采用智能光谱散射分析仪(IPDA)对絮凝过程进行连续监测.通过分析出水浊度和絮体生长曲线,考察了底泥投加量、存放时间和底泥pH对
【机 构】
: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55;安徽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不同条件的回流底泥对絮凝强化的影响,采用智能光谱散射分析仪(IPDA)对絮凝过程进行连续监测.通过分析出水浊度和絮体生长曲线,考察了底泥投加量、存放时间和底泥pH对底泥强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底泥投加量对于絮体生长FI值(絮凝指数)影响不大,回流单倍底泥时,出水浊度降至1.3 NTU,较常规絮凝下降38%;底泥存放时间越长,絮体生长FI值越小,存放时间<3d的底泥可保证出水浊度维持在2.0以下;底泥pH为3.0时,出水浊度低至1.2 NTU,酸处理后的底泥,其絮体生长变化曲线不稳定,FI值呈明显震荡波动趋势.回流单倍底泥时,底泥能够强化絮凝的去浊能力,絮体颗粒保持较大尺寸.底泥形成24 h内回流,絮体颗粒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最大,能保持底泥的最大活性.过高或过低的底泥pH导致絮凝效果变差,最适宜的底泥pH为3.0左右.
其他文献
泵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通用动力机械,如应用于采矿中坑道的排水、冶金冶炼炉中各种液体的输送、农业灌溉等各个领域。国内的离心泵主要存在效率低、性能不稳定、抗汽蚀能力差、扬程不达标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建立了效率、扬程及汽蚀余量的数学模型,利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对离心泵叶轮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离心泵进行三维建模及流场分析,最后对离心泵叶轮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为优化后的离心泵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本文完成了以下工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囊抛光接触区的形状和稳定性对材料去除控制的影响,对气囊的结构和安装形式进行了改进.通过实验对比,表明改进后气囊的抛光
对小要学的英能语力来说,阅读是一项重,也是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的重要推手.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具体的环节中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以让他们的阅
本课题首先从超细粉碎技术出发,探讨了超细粉碎技术的应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国内、外超细粉碎技术的现状;其次,以带有撞击形式的均质头为研究对象,结合湿法超细粉碎的相关理论,把均质头内部流道分为引流区、分流区、撞击区、射流区和扩流区来进一步说明物料在这几个区内受到的不同粉碎作用力,为合理设计均质头奠定基础,同时,利用FLUENT软件对均质头内部流场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得到了流场内各位置上相关物
在现实生活中,离子风机处处可见。离子风机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环境周围的静电,避免静电对设备的破坏,它被广泛运用于电子设备生产线,维修台等场合。离子风机的核心部件是它的放电针,通过放电针产生电离子,完成对环境中静电的消除。现在的离子风机愈加的小型化,这也要求放电针的加工更加精密,同时也给加工之后的质量检测带来了困难。传统放电针的缺陷检测是靠人肉眼去观察,如针的尖部是否有破损,针身是否有划痕,锥度等等。这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倒置A2/O工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工艺基本情况、主要工艺设计参数及技术特点.对2017-2018年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倒置A2/O工艺可有效去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