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压痛敏化现象的多中心动态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guang9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穴位压痛敏化现象的时空动态分布规律.方法:招募256例KOA患者,同时招募232名健康受试者.使用瓦格纳压痛仪检测KOA相关穴位的压痛阈值,每例患者每周固定时间检测1次,共4次,健康受试者检测1次,比较KOA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相关穴位压痛阈值、压痛敏化率的差异,观察患者相关穴位4次检测压痛阈值及压痛敏化率的变化,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经脉、分区的压痛阈值、压痛敏化率的差异.结果:KOA患者鹤顶、梁丘、曲泉、阴谷、内膝眼、犊鼻、委阳、阴陵泉、膝关、足三里、阳陵泉、大杼、肾俞、命门、腰阳关、血海、委中、悬钟压痛阈值低于健康受试者(P<0.01);KOA患者上述穴位压痛敏化率高于健康受试者(P<0.01);鹤顶、梁丘、曲泉、内膝眼、犊鼻、阴陵泉、足三里、大杼L、肾俞L、命门、腰阳关、委阳的4次压痛敏化率有升高的趋势;足少阳胆经的4次压痛敏化率均较高,最高达87.5%;Ⅴ区、Ⅸf区的4次压痛敏化率均较高,最高达88.6%.结论:KOA患者穴位压痛敏化率均较高,穴位压痛敏化现象具有普遍性;穴位压痛敏化现象具有规律性,可能与经络、分区相关.
其他文献
月经病作为妇科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多数医家普遍认为气血失和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然“百病皆由痰作祟”,可见痰的致病作用也不可小视,纵观历代医家著作中均有痰致月经病的相关记载,经过传承与发展,直至清代月经病痰证理论才日趋完善.文章分别从清代对痰的认识、清代痰的分类及治法、清代痰致月经病举隅三方面入手,总结清代痰致月经病的理论及临床经验,为后世医家治疗月经病提供广泛思路.
整体观念是中医思维中的核心思想,它要求在诊断过程中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观察人体患病这一现象.因此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致病的各个要素,只有全面地审视疾病各要素,才能更加准确地揭示疾病本质,作出正确的诊断.李灿东教授提出的“五辨”(辨人、辨症、辨证、辨病、辨机)中医诊断模式切合了这一需求.这一模式为中医诊断提供了新思路,为中医诊疗开创了新思维.使用时根据病情需要,在“五辨”模式中择其一种或几种,临床必能泛应曲当,但切不可拘泥于“五辨”齐用,更不可仅“一辨”而以偏概全.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残的首位病因,康复功能结局表现多样.随着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大数据的信息化得到了广泛应用,丰富了真实世界数据的来源,如何将脑卒中真实世界数据转化为真实世界循证证据并形成康复结局评价体系是面临的重要挑战.依托康复结局大数据平台,融人前期研发的适合中国人群的脑卒中量表评估工具,从功能康复整体观视角,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在康复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服务的结局改变,对优化临床决策、提高康复资源效率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