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唾液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唾液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由嗜酸性细胞、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及中问型细胞构成,部分区域仅见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呈片状、巢状或腺状排列的嗜酸性细胞,瘤细胞大小一致、形态温和,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组织化学染色:黏液分泌细胞及部分表皮样细胞PAS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阳性,CEA肿瘤细胞灶状显示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蛋白A(CgA)阴性.结论 唾液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是黏液表皮样癌的一种亚型,极为罕见.组织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与唾液腺嗜酸性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进行鉴别。

其他文献
十四经脉疏理是指在十四经脉上施以推、揉、按等按摩手法,以疏通调节十四经脉,维持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我们对亚健康患者,进行十四经脉疏理时,观察到很多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明
目的 探讨阴道镜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断及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268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5.8 min,平均出血量6.7 ml,无继发性感染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官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
目的 对256层螺旋CT检查肺撕裂伤(PL)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73例P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患者,共累计112个病灶,其中肺周边区及胸膜下
目的 评价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碎石成功,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在42例宫颈癌组织及13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7.6%与92.3%,P<0.01).宫颈癌高、中分化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54.2%与38.9%,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FHIT蛋白阳性表达
目的 探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施行改良Sa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分别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切脾前为(3.06±0.39)kPa,切脾后为(3.07±0.32)kPa,离断术后为(3.22±0.31)kPa,切脾后与切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离断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早期出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在饮食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共12周.对照组予安慰剂12周.均空腹采血查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格,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患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闭合插扳技术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10年6月-2012年10月,使用锁定加压钢板闭合插板治疗肱骨干中下段粉碎骨折22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
目的 动物实验观察大豆异黄酮对雌性大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周龄雌性大鼠42只随机分配为三组:低剂量组每日灌胃大豆异黄酮40 mg·kg-·d-1,高剂量组每日灌胃大豆异黄酮80 mg·kg-1·d-1,对照组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14 d后颈静脉取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促卵泡生成索(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四项指标.结果 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高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