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独自与幻想——评独角戏《我是谁?你们又是谁?!》

来源 :戏剧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独白与自白——小人物的叙事rn该剧在长达三分多钟的开场音乐中展开,观众在一片漆黑中聆听着空灵而又具有佛道意味的乐曲,随后紧接着是将近两分钟的静默,在一片漆黑之中,导演似乎是让观众完成了某种宗教仪式,进而用一种朝圣和超脱净化后的灵魂走进阿Q的精神世界.紧接着一声枪响,黑暗中发出“我手持钢鞭将你打……二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的凄惨的叫声,然后随着一束白色光斑,阿Q的魂灵飘荡到舞台上,他身着麻布长衫,却穿着与之不相匹配的短裤和布鞋,披头散发,脸戴面具,开始了长达1个半小时的独白.(直到戏剧快要结束之时,舞台上才出现一个同样佩戴面具的玩偶,阿Q的魂灵此前一直是一人在舞台上独白).
其他文献
时间当代.rn地点城市一个家庭.rn人物父亲 30多岁,穿着朴素,外表憨厚.rn母亲 30多岁,穿着靓丽,气质干练.rn孩子 14岁男孩(初中),聪明伶俐.rn快递员 20多岁(大学生),阳光稳重.rn[父亲削萝卜儿子在上网课.rn[画外音:(新闻播报)截止到2020年3月1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48例,新增死亡病例97例,湖北96例,新增疑似病例882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230例……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吉林省多家医院组成的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这支
期刊
时间清末民初的一个秋夜.rn地点未庄.rn人物阿Q.rn[暮秋,深夜.rn[天地寂寥,霜气栗冽,枯叶飘零.rn[夜空中,一弯月牙斜挂天际.舞台之上,薄雾弥漫rn[远处传来阿Q的喊声:“我手持钢鞭将你打,二十年后咱又是一条……”未等“好汉”二字出口,一声枪响,惊彻苍穹.rn[哀婉的乐曲淡淡袭来,惹起秋愁无限……rn[阿Q的魂灵,身着灰白色长衫,深灰色宽脚裤,赤足背身,落魄地由舞台后方缓缓走上.在舞台中央站定后,他慢慢转过身,怆然地打量着眼前的未庄.rn[一阵萧瑟的秋风划过.
2021年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邀请二十余位青年导演,相继在线上、线下两个媒介推出他们的最新戏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类型不同、风格迥异,但却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立足当代、着眼现实.“青戏节”的戏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青春力量,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表达技巧和戏剧观念上有稚拙之处.虽然如此,青年导演人借助“青戏节”这个平台不断展露了他们的才华,为我国戏剧的发展储备了青年导演人才.
1921年12月鲁迅先生完成了他的蜚声中外的杰作《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先生以思想家、文学家的观察与敏锐的判断,通过他的中篇小说,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做了深刻地分析,镌刻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畸形的形态和面貌,对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农村穷苦人仍旧承受政治上、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奴役,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与揭示.
厚积数十载的谷文昌精神,底蕴厚重、历久弥新,持续而久远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指引我们共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话剧《谷文昌》是2017年中国国家话剧院新创话剧,通过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和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塑造了独特的“谷公”形象,展现了其赤诚为民、勇于担当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因此本文对话剧作品《谷文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美学探析,进一步深刻了解谷文昌精神的核心价值和内涵.
时间 1899年-1980年.rn地点京津冀以及闯江湖的各大码头.rn人物张长福男,相声艺人.rn李延寿男,相声艺人.rn之桃长福的爱人,延寿的表姐.rn长福妈 20多岁,张长福母亲.rn延寿爹 40多岁,富商.rn延寿妈 20多岁,李延寿母亲.rn周世海男,相声艺人,长福的师父.rn师娘刁蛮妇女,又懒又馋.rn管家男,李延寿家管家.rn李二爷 30多岁,当地恶霸.rn混混男,20多岁,李二爷手下混混.rn李世奎男,相声艺人,40多岁,周世海的师兄弟.rn同行丁男,相声艺人.rn同行丙男,相声艺人.rn结
期刊
自1921年12月鲁迅小说《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以来,至今正好100年.100年来,“阿Q不但是代表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同时也代表世界性的一般民族弱点”[1],就连法国的罗曼·罗兰也曾感叹:“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话剧新作《我是谁?你们又是谁?!》将阿贵与符号“Q”一起展现于舞台,观众发现原来鲁迅笔下的小说也可以用如此平凡人的舞台视角来思维.新时代以来,对平凡人(小人物)的关注成为话剧写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源泉,具体表现为用平凡人的视角重新
作为“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话剧代表作,《捕鼠器》自1952年首演至今已近70年,并保持着“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剧场演出”的世界纪录.在影视剧以碾压之势霸居主流的今天,一部经典话剧仍然拥有这样顽强的生命力,不能不称之为奇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奇迹的背后其实是阿加莎对生活的关怀洞察与对艺术规律的敬畏.
2021年6月21日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川剧作家李一清先生逝世,四川剧坛又痛失了一位优秀的剧作家.李一清先生生前曾创作多部小说、川剧,根据其小说《山杠爷》改编的同名川剧先后获得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文学奖等.根据其小说《木铎》改编的川剧《木铎声声》参加了第17届中国戏剧节展演.李一清先生扎根川东北的农村地区,从熟悉的乡土生活中汲取养分,创作的小说地域色彩浓厚,具有强烈的“川味”,这也为川剧改编提供了天然土壤.本文就以李一清先生担当总编剧,由其小说改编的《木铎声声》探究“川味”文本到川剧
期刊
一、缘起rn2006年,我排演完第一部新京味戏剧《枣树》.在酝酿《卤煮》的同时,还有一个创意一直在萌生发芽,那就是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这一表演形态做一部相声剧.当时的初定名为《衣食住行》,由四个带表演的相声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关乎我们老百姓日常的起居.而从2006年产生想法到2021年《福寿全》终于与观众见面的这十几年间,我不断地反思,是什么使得我这十几年总是想要做与相声相关的戏剧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