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有句谚语叫“你是什么,取决于你读了什么”。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伯恩斯在其代表作《领袖论》中,分析了阅读与政要之间的关系:一是阅读欧洲一些政治思想家(如柏拉图、西塞罗、洛克等)的名著,对政要的影响非常大;二是那些爱读书的政治家总是能闪烁出不一般的气质。
克林顿:一年读书300本
克林顿也是喜欢读书的美国总统之一。1996年,他正面对着联邦预算危机,但依然接受了一家雜志的邀请,列出了他正在读的12本书,包括三位前总统林肯、罗斯福和安德鲁·杰克逊的传记。他曾经对人夸口说,在牛津大学上学时,他一年读300本书。这意味着几乎每天都要读一本书。据说,萨特终身保持着一年读300本书的数量。但是要记住,萨特是位哲学家,专业读书人,只是业余搞政治。
希拉里:钟情女性题材书籍
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表示要“做一个读很多很多书的女人”。她对媒体说:“我总要忙里偷闲去读一些书籍。”据报道,希拉里对女性题材的书情有独钟,如《小妇人》、《喜福会》。《小妇人》阐释了女性如何平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从养家糊口到事业有成的追求。《喜福会》让希拉里了解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她说,这部小说开阔了我的视野,不仅使我看到了中美文化截然不同的特别的传统,而且也了解到,不同时代的移民女性,为了适应社会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普京:不看写自己的书
除了战争和间谍题材小说之外,普京还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俄罗斯和世界上的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里等人的作品。另一类是一些比较实用的书籍,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沙俄政府强硬派代表人物彼得·斯托雷平等名人的生平传记等。他认为,要多学一些与自己的工作有关的知识,另外,俄罗斯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物值得人们去品味。
普京最不喜欢读关于自己的书。他总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喜欢别人炒作自己。
曼德拉:将监狱变成大学
被誉为“活着的传奇”的“南非斗士”曼德拉同样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因为投身反殖民斗争,他曾被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囚禁在罗本岛上,前后长达27年,但在这27年里他手不释卷,把“罗本岛监狱”变成了“罗本岛大学”。他后来说,其实监狱生涯对他而言十分宝贵,使得他有了大把的时间用于读书,而且通过默默读书,他成功地改掉了急躁的坏脾气,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和宽广胸襟的政治领袖。曼德拉说不出究竟哪一本书对他影响最大,尽管他认为“圣雄”甘地对自己人格形成关系最大。
卡斯特罗:毛泽东和海明威的忠实读者
早在打游击战时,卡斯特罗就十分景仰毛泽东,最喜欢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他要求司令部将毛泽东关于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著作印成小册子,下发到各部队,被起义军称为“来自中国的粮食”。
卡斯特罗还是海明威的忠实读者,马尔克斯亲眼看到海明威的小说被放在卡斯特罗的车内,同时他说“很荣幸自己的作品能够和海明威的作品摆在一起”。卡斯特罗用极富感情的措辞概括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和《丧钟为谁而鸣》。卡斯特罗对古巴民众说,艺术品的魅力会“持续几千年”,文学的生命将长过“我们所有的人”。
查韦斯:印100万册《堂·吉诃德》送百姓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虽为军人出身,却博览群书。通常在发表演讲的时候,查韦斯都会随口提到他正在读的书或者喜欢读的书。而且有一种书始终放在他的书架上,那就是一些军事或者游击队领导人的著作。这些人包括委内瑞拉的独立之父西蒙·玻利瓦尔、拿破仑、切·格瓦拉和毛泽东。
此外,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在查韦斯的讲话中也频频出现。2005年,为了纪念《堂·吉诃德》一书出版400周年,委内瑞拉政府还掏钱印刷了100万本书,免费分发给本国老百姓。
潘基文:最爱看英文版《TIME》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小被称为“爱读书的孩子”。据其亲友回忆,他读书并不挑剔,而且读完后还会反复再读。如果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书刊,恐怕是英文版的《TIME》(《时代》)。青少年时代,他为了学习英语和了解国际大势,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期《TIME》,很快,他的英语水准和时事理解能力都同步提升。据他的同学说,经常能看见他在课余拿着《TIME》和英语老师单独讨论。这一阅读习惯自然影响了其后来的政治生涯。
希拉克:最爱吟“李杜”
希拉克身上有着太多中国情结,常伴他左右的书籍中,少不了各种关于中国青铜器的专著。中法文化年期间,希拉克曾表示,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尤其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还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一部关于李白的电影剧本。
顾煜摘编自《新闻午报》 编辑/刘杨
克林顿:一年读书300本
克林顿也是喜欢读书的美国总统之一。1996年,他正面对着联邦预算危机,但依然接受了一家雜志的邀请,列出了他正在读的12本书,包括三位前总统林肯、罗斯福和安德鲁·杰克逊的传记。他曾经对人夸口说,在牛津大学上学时,他一年读300本书。这意味着几乎每天都要读一本书。据说,萨特终身保持着一年读300本书的数量。但是要记住,萨特是位哲学家,专业读书人,只是业余搞政治。
希拉里:钟情女性题材书籍
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表示要“做一个读很多很多书的女人”。她对媒体说:“我总要忙里偷闲去读一些书籍。”据报道,希拉里对女性题材的书情有独钟,如《小妇人》、《喜福会》。《小妇人》阐释了女性如何平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从养家糊口到事业有成的追求。《喜福会》让希拉里了解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她说,这部小说开阔了我的视野,不仅使我看到了中美文化截然不同的特别的传统,而且也了解到,不同时代的移民女性,为了适应社会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普京:不看写自己的书
除了战争和间谍题材小说之外,普京还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俄罗斯和世界上的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里等人的作品。另一类是一些比较实用的书籍,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沙俄政府强硬派代表人物彼得·斯托雷平等名人的生平传记等。他认为,要多学一些与自己的工作有关的知识,另外,俄罗斯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物值得人们去品味。
普京最不喜欢读关于自己的书。他总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喜欢别人炒作自己。
曼德拉:将监狱变成大学
被誉为“活着的传奇”的“南非斗士”曼德拉同样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因为投身反殖民斗争,他曾被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囚禁在罗本岛上,前后长达27年,但在这27年里他手不释卷,把“罗本岛监狱”变成了“罗本岛大学”。他后来说,其实监狱生涯对他而言十分宝贵,使得他有了大把的时间用于读书,而且通过默默读书,他成功地改掉了急躁的坏脾气,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和宽广胸襟的政治领袖。曼德拉说不出究竟哪一本书对他影响最大,尽管他认为“圣雄”甘地对自己人格形成关系最大。
卡斯特罗:毛泽东和海明威的忠实读者
早在打游击战时,卡斯特罗就十分景仰毛泽东,最喜欢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他要求司令部将毛泽东关于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著作印成小册子,下发到各部队,被起义军称为“来自中国的粮食”。
卡斯特罗还是海明威的忠实读者,马尔克斯亲眼看到海明威的小说被放在卡斯特罗的车内,同时他说“很荣幸自己的作品能够和海明威的作品摆在一起”。卡斯特罗用极富感情的措辞概括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和《丧钟为谁而鸣》。卡斯特罗对古巴民众说,艺术品的魅力会“持续几千年”,文学的生命将长过“我们所有的人”。
查韦斯:印100万册《堂·吉诃德》送百姓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虽为军人出身,却博览群书。通常在发表演讲的时候,查韦斯都会随口提到他正在读的书或者喜欢读的书。而且有一种书始终放在他的书架上,那就是一些军事或者游击队领导人的著作。这些人包括委内瑞拉的独立之父西蒙·玻利瓦尔、拿破仑、切·格瓦拉和毛泽东。
此外,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在查韦斯的讲话中也频频出现。2005年,为了纪念《堂·吉诃德》一书出版400周年,委内瑞拉政府还掏钱印刷了100万本书,免费分发给本国老百姓。
潘基文:最爱看英文版《TIME》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小被称为“爱读书的孩子”。据其亲友回忆,他读书并不挑剔,而且读完后还会反复再读。如果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书刊,恐怕是英文版的《TIME》(《时代》)。青少年时代,他为了学习英语和了解国际大势,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期《TIME》,很快,他的英语水准和时事理解能力都同步提升。据他的同学说,经常能看见他在课余拿着《TIME》和英语老师单独讨论。这一阅读习惯自然影响了其后来的政治生涯。
希拉克:最爱吟“李杜”
希拉克身上有着太多中国情结,常伴他左右的书籍中,少不了各种关于中国青铜器的专著。中法文化年期间,希拉克曾表示,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尤其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还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一部关于李白的电影剧本。
顾煜摘编自《新闻午报》 编辑/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