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变化、能力需求与培养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470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工智能时代,程序化工作和一部分非程序化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工作将向高度智慧化转移,劳动者的工作定位将发生升级方式、介入方式、前进方式、转移方式和集中方式等不同的变化。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要在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中注重提高受教育者的人工智能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交流能力以及环境应变能力。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培养所需人才的关键措施包括:突出个性化培养理念;构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体系;实施问题导向及跨学科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版)》数据显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为3.312,在全国625种统计源中位列全国高校学报第一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已连续三年位列全国高校学报首位。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8年度考核情况通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2018年年度考核中再次被评为'优秀'等次,同时再次荣获期刊'专项资助'。这是学报自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以来,第三次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和期刊专项资助。2018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综合全国高校主要办刊举措,特别是'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两个专题专栏的建设情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国之治”的政治宣言。“中国之治”是中国本土之治的创造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伟大成果,实现了科学性、民族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证。
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文本基于地方大型管理数据,在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群的就业、缴费和待遇领取等微观结构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构建养老金支付缺口精算模型。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当前政策参数的前提下,要实现制度在未来十年获得收支平衡非常困难。通过对养老金支付缺口来源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政策扩面引起的二元费率差异,遵缴率水平、费基等参量变化都对支付缺口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的改革需在社会养老保险之终身收入平滑、长寿风险分散和社会再
2019年为5G通信商用元年,随着5G系统的开启,研究人员开始对下一代即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6G)进行研究。文本探讨了6G通信系统的需求和场景,用4个关键词概括6G愿景:智慧通信、深度认知、全息体验、泛在连接;分析了6G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超高峰值速率、超海量接入、超高能耗、超广泛在通信网络;论述了6G系统支撑理论(空间信息论、压缩感知、人工智能)和潜在关键技术(太赫兹通信、可见光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超大规
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版)》数据显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合即年指标为4.069,此数据位列全国文科类2337种来源期刊第一名。复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全球视野、前沿聚焦、问题探究、丝路情怀”的办刊理念,以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基本遵循,抓住人文社科领域热点、难点、焦点
监督受托人制度的本质不是法律关系的改造,而是竞争执法机构、经营者集中方和监督受托人在法律制度中的协同治理。协同治理既在逻辑起点、制度动因、运行机制、制度效果方面与监督受托人制度具有内在统一性,也在保护消费者福利、促进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复杂市场环境、预防救济措施风险等方面回应了监督受托人制度的需求。因此,协同治理为监督受托人制度提供了完善进路:基于多元角色参与和核心主体功用,设置独立而互助的主体关系;基于主体间目标一致,设置多维度且有主次的制度原则;基于行为的深度交互,设置监督受托人的任职和履职规则;基于资
文本旨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发表的关于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国学术界既往对国家生物安全以及相关法律和立法问题的研究成果,围绕正在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的各项规定,从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国家生物安全立法、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治体系的具体学术方案和政策建议。文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法治原则有效地贯彻到国家生物安全的各个适用领域,必须要
生物遗传资源安全作为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价值选择层面,生物遗传资源法制应着重协调价值体系中的内在冲突。在此基础上,应当对生物遗传资源权属作出科学安排,建立公平公正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同时健全生物入侵防范机制,以确保生物遗传资源安全的充分实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以集体经济积累为主的低成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期、集体经济体制调整后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期、城乡统筹发展和国家-集体功能融合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期三个阶段。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与重构农村社会网络和乡村治理相结合、与农村社区文化的重构和伦理道德的回归相结合、与"后脱贫时代"的扶贫模式转型相结合,将国家财政投入与村庄集体经济积累两种力量相结合,构建"集体-国家-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