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js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在师范院校化学(师范)专业高分子化学基础课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探讨了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从理论知识、实践探索、科技前沿和师德培养4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事与国情,将高分子工业中的技术和挑战与专业基础知识相结合;在实践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其积极参与课程实践;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融入师德培养内容,实现新型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落实师范人才培养,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其他文献
藏东南地区是我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高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该区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热点难点之一.本文考虑了气候变化和冰川积雪活动对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影响,引入了积温和冰川积雪消融量两个特色因子,提出了距平差气象插补法和冰川积雪消融量概化模型,并从孕灾环境、动力条件和人类扰动等方面共选取了1 3 个因子,建立了藏东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证据权 -投影寻踪模型,实现了灾害易发性评价计算、分级区划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 )冰川积雪消融量和积温对高寒山
山地为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提供天然场所.研究不同梯度下旅游气候舒适度对山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尺度传统气候舒适度的评价模型未能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不能准确地评价山地区域旅游气候适宜性.基于1 987—201 7 年秦巴山地及其附近地区1 1 6 个气象站点数据,采用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THI)结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梯度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县市行政区山地旅游气候舒适度,以及不同海拔高度下旅游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对秦巴山区山地旅
泥石流的降雨预警指标常常选用前期有效降雨量和激发雨强进行评价,而前期有效降雨的关键在于确定前期降雨影响天数和日降雨衰减系数.福建山区每年发生的泥石流众多且危害大.本文结合福建山区降雨特点,总结了前期有效降雨量确定方法以及福建区域的泥石流概况,通过对比历史数据 8 d 及14 d 前期降雨量,确定了8 d 作为前期有效降雨量影响时间;通过引入格拉布斯准则剔除异常数据和利用凸包算法寻找散点数据的外边界,建立了前期有效降雨量与1 h激发雨量的幂指数关系;最后根据福建地区的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了泥石流降雨阈值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