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闳宾:艺术原点的寻找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闳宾
   1969年生,成都人。先后师从江溶、郭汝愚先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工笔画会副秘书长,二酉山房书画研究会理事,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师。
  多次举办个展,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成都商报、山东商报、《读者》等媒体曾作专题报道。出版有《当代美术名家俞闳宾国画作品集》《俞闳宾兼工带写画法》《俞闳宾兼工带写花卉画法》《实用国画表现技法》等作品集。
   在我决定凭自己的粗浅观感从“生命”人手解读闳宾绘画艺术的时候,读到了郭汝愚先生为《俞闳宾国画作品集》所作的序。先生写道“他寄情于花鸟,将‘花’‘鸟’赋予人的气息、精神,传达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爱,他用绘画作品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作为花鸟画艺术家,闳宾的这种尊重首先体现为对物象形神追求的工匠精神。在以文人画作为中国画正统,或文人画才能体现中国画的所谓精神境界者看来,闳宾无疑犯了格调的忌讳。因为“匠”总是与刻板、僵化、流俗,尤其境界缺乏联系起来。孰知境界也好,精神也罢往往需要笔墨的“匠心”来表现,需要“鬼斧神工”的形式来寄托。凡事总有两面,就绘画而言,轻形的写意未必得神,重形的,工笔也未必失魂。当闳宾用手中的兽毫为鸟羽进行一遍遍小心翼翼的触摸似梳理,在纸与水、墨、彩的交融、交流、交换中为其注入丝丝的生命温度的时候;当闳宾在笔墨与纸张的物理沟通中,用不激不励的节奏,娓娓道来的语言对物象的形与神进行不以工为工的寻找的时候;当其笔墨所在呈现出崇高的仪式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闳宾笔下的花鸟因为“工”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性与生命活力。
   纵观闳宾花鸟,寄情以工,工在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畅怀以写,写在对生命情怀的释放。在他的笔下,花鸟体舒气缓,也具有了画家一般的从容淡定气质和中庸虚和态度。这种对生命的自重与尊重的、非自得其乐表达,也令其工匠精神在笔墨纸张的参与下,经过笔触墨迹的不断反刍咀嚼,唤醒纸上的生命,使之有了呼吸之生,心跳之动,从而将“工笔”带人到自然而然的写意境界,使绘画的时代视觉性与传统知觉性得到平衡。
   《兼工带写画法》为证。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图画是最原始的美感抒发和追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流行说法——初心。初心是画家从生命出发回到生命达成的艺术生命形态与自然生命形态的自由统一。因此闳宾的画不仅仅能感受自然生命中人与花鸟在生态世界中的和谐共处,还能从花鸟存在、变化的自然生态写意,以及对某种生物、生命的意写,进入到规定的生命情景,看到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感知,看到自我和他我的生命原有的、也本该有的自由自在。令闳宾的花鸟画艺术有一种讨好时代的、从我画到画我的自我代入感。
   老实说,没有故事性原本是笔者反对的,没有思想性也是笔者常常诟病的。读闳宾的作品让笔者意识到,自己以为的只有所谓“思想”平台的搭建,“故事”框架的铺排才能达到一定艺术高度的固执观点,其实是一种艺术见识的浅薄。因为任何故事超不过生命的范畴,任何思想跨不过生命的高度,如华阴老腔所唱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矮板凳都是木头”。中国绘画艺术高度的呈现,是艺术家們从艺术的生命原点源源不断地获取个性特质而产生的各具特色的艺术魅力,闳宾花鸟画艺术的意笔写实、工笔写意亦是如此。
其他文献
两人先是各自在书法之路上独行,而后一见钟情,最后携手同行。高玉才和张义芬都是自幼时起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这份志同道合和某种特殊的际遇,两人走到了一起,并走向平实又绚烂的未来。风雨齐闯,苦乐同享;一生一世执子手,不离不弃共白头。  M=《现代艺术》 G=高玉才 Z=张义芬  M :二位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走上了书法之路?  G:八岁那年,表哥到我们家过年,当时他的暑假作業就有书法,我特别好奇
邓爱平的兰,柔而不弱,清秀雅丽,或于山崖,或于幽谷,或于顽石,似在随风摇曳。其变化过渡的墨色展示出花叶不同的质地与方位,而运笔的轻重徐疾,更觉干净,石的点染若不经心,虚实相生而法度自在其中。  大凡诗人总都知道“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的梅花,只能入“小窗横幅”,境界虽幽雅,却难免有小家之气。传统画梅注重“梅的韵”和“格”,以“横斜疏瘦”与“老枝奇特者”为上品,而鄧爱平认为现代画梅的审美标
浩劫瘟神,祸稔恶盈,躏荆楚恁疯传。岂惧邪祟遍,华夏肩担。北阙谋猷纛举,八荒鼎力拔山。更白衣天使,披挂袍甲,斩魅犹酣。   家国系念,死生何计?悬壶日月忠肝。医大道、良德仁术,济世春还。偏染毒身殒阵,亿民悼泪凄酸。屹存碑颂,长青万古,风范人间。   阳春·颂战疫情   岁节临,桃符灿,堪应万邦民忭。焉恶魅橫生,妖氛T、乱渡荆楚尽弥漫。宇穹霾暗。犹驾驭、震雷飚电。唯我党政龙韬妙,神州赤旗高卷。   病
德明先生书法艺术看似写他、写传统,却是妥妥地在写我、写当下,并在写他写我的交流中,证明中国书法是打破空间阻隔和时间界隔的,在形式与内容、当代与传统之间你侬我侬的综合艺术,从而去证明“书者,如也”的中国式审美判断。  就在太多的书法家被“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以及“传统”与“当代”等问题搞得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的时候,德明先生依然清醒地坚守着书法艺术写他的本分和写我的状态。如此,你说他“写字”也行
在无垠的艺术世界里,传统与现代相融,青年艺术家们以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作的果敢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面貌,这种新不离旧、旧中出新的创作风尚以戏剧界最为突出。在当代戏剧创作舞台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优秀的女性戏剧艺术家崭露头角,她们倾力于文艺创作,或以细腻的笔触抒写着从古至今的故事,或于舞台方寸间演绎世间万物之情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陈巧茹在川剧《卓文君》中所扮演的卓文君的一句唱词,人需
刘崇寿  字沛然,乐石斋、易铭主人,点石金再传,子芳堂后人。1967年4月生于三台。1982年随祖父刘子芳学习刊刻技术。亦随乡贤王芳珍、曾焕章二位先生游艺刊刻艺事,八九时日,于钟贵明先生深入学习刊刻艺事,并有幸得篆刻大家苏园老点化,学习篆刻艺术,1993年入中国书法函授大学系统学习书法篆刻,至1997年入谢季筠先生门下受艺。四川省意象书法研究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简介  内江芭蕉井展览馆建于张大干先生出生地,位于内江市公园街201号,是一栋六层楼的钢结构现代建筑。展览馆白2015年6月建立以来,已成功举办60多场文化艺术活动,组织编纂出版了《中华廉洁文化读本》,创作了《我爱我的大内江》歌曲,举办了近百场音乐会、研讨会、读书会、培训班和艺术沙龙,给数百名艺术家、工人农民和海内外侨胞提供展览、演出平台。2019年,芭蕉井展览馆被内江市中区人民政府列为优秀文旅企
在一次画展上,看到一幅名为《青城天下幽》的作品,画中古树苍郁,崇山峻岭中有流瀑若隐若现地穿流其中,给深幽的山中带来了动的感觉;观宇和茅亭在小桥的引领下,愈显悠远,真是让你走得进去;远山的一抹朝阳,让你的思绪飘浮在这自然的意韵之中,是画非画……  读画是观者与画家的一种心灵的私密访谈,动人的作品是画家心智与自然意蕴的契合,读到这样的作品,有一种超越自然的觉知,故黄宾虹先生曾说了这样的一段话:“自然大
中国漆艺绵延传承,走过了七千年漫长又辉煌的历程。其品类之多、工艺之精、用途之广、历史之悠久,堪称中国古代传统工艺中的华彩篇章。在幾千年的漆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漆器有相同之处,更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如扬州漆器的平磨螺钿镶嵌,北京漆器的剔红和刻灰,福建的脱胎漆器,平遥的堆鼓推光漆器等都各放异彩。而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成都漆艺,以历史悠久、精美华丽、光
现就职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视学院。  电影《春潮》自上映以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该片也作为2019年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的开幕影片,与众多观众探讨女性问题。影片导演杨荔纳以其真实犀利的女性叙事视角,结合多重视听语言的艺术元素将女性主义进行了创新的表达和符号性建构,引发当代人的反思。  一、“反”女性主义的创新表达  影片中,无论是郭建波所认为的父亲,还是母亲纪明岚新的老伴,都体现出男性的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