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筑艺术不断更新变革的当下,《设计色彩》作为建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务必要以新技术、新理念为导向,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以适应现代建筑类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文章细致分析了当前建筑专业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探讨色彩教学在内容、课程、方式上的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建筑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方法
前言
色彩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既是用于表达个人感情的工具,也是用来表现建筑个性的一种方式。随着建筑设计观念及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色彩相关课程在各个建筑类专业院校中越来越受重视。在建筑专业中,《设计色彩》课程融合了建筑设计、写生色彩、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等多门课程知识,真正实现了设计由最初的手工行当到专业学科的转变。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以解释基本原理和阐述实际应用为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色彩在美学、生理、物理、心理方面的设计知识,引导学生领悟色彩的本质内涵和应用逻辑。并结合系统的基础训练,提升学生运用理性知识指导感性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对色彩美的认知和感觉,升华到更科学、更开阔的境界,进而实现自由运用色彩来表达设计构想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倍重视培养学生在色彩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紧密切合现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1]。
一、建筑专业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现状
受艺术专业绘画教学观念的影响,建筑类专业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在方式上主要偏向于风景及静物写生,而容易忽略与建筑专业本身的结合,失去了建筑设计色彩基础教学的本质特点和方向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更多专注于对眼前静物的造型进行描摹,而很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此外,很多职业院校在建筑色彩教学中,依旧沿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章节式色彩写生模式,致使训练形式单一、针对性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且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上存在很大不足。与纯艺术专业不同,建筑专业更多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色彩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这同时也造成了建筑专业学生在色彩及美术基础上的局限性。而建筑专业的色彩训练课时又少,以致于在传统绘画教学中,很多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上了很长时间色彩课之后,仍然无法掌握色彩的基本构成原理和构成规律,进而极大阻碍了色彩训练与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
二、建筑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提高学生在色彩造型上的表达和创意能力,以更好适应现代建筑企业对管理技术及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应与所学的建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可适当增加对比调和等色彩构成知识,促进学生更深入掌握色彩对比、调和、配色的原理及方法,进而真正学会灵活运用色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建筑色彩的设计与赏析环节。充分利用生活中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对国内外代表性建筑进行色彩及造型赏析时,能深刻体会到每一种色彩运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色彩学习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的思维习惯。
(二)课程模块的调整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建筑的艺术性在于其空间、色彩及造型所表现出的美感与和谐。这就表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技巧、艺术修养及创造能力。首先,可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适当穿插艺术赏析环节,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吸收借鉴其他优秀色彩设计经验,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其次,结合不同地区的建筑艺术开展实践考察,丰富学生对空间塑造及审美感受上真实体验。学生经过一次次实地考察,不仅眼界和胸怀有所开阔,还能在不断被震撼、被熏陶,进而慢慢沉淀与总结的过程中,积累无数创意设计素材和想法,而这些素材和想法由于有真实场景的映射,才不会轻易失去实质性[2]。
(三)教学方法的调整
为突破色彩教学课时不足的局限,教师可以在传统手绘教学中灵活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通常同样的配色方案及造型方案通过电脑制作能够更快完成,这就大大减轻学生在绘制及制作方面的工作量,进而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于色彩设计创新与分析上。此外,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妨采取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分析、调查或参观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负责项目引导和做最后的结果评价,其余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均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有所提高。并且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设计色彩教学不能脱离建筑专业本身,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建筑色彩设计案例,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的模式及方法,帮助学生在对色彩的实践应用上有更理性、更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琳.建筑设计专业设计色彩教学改革探讨[J]美术大观, 2014,7(15):68.
[2]张霞.浅谈高职建筑类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14,2(164):97.
关键词:建筑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方法
前言
色彩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既是用于表达个人感情的工具,也是用来表现建筑个性的一种方式。随着建筑设计观念及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色彩相关课程在各个建筑类专业院校中越来越受重视。在建筑专业中,《设计色彩》课程融合了建筑设计、写生色彩、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等多门课程知识,真正实现了设计由最初的手工行当到专业学科的转变。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以解释基本原理和阐述实际应用为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色彩在美学、生理、物理、心理方面的设计知识,引导学生领悟色彩的本质内涵和应用逻辑。并结合系统的基础训练,提升学生运用理性知识指导感性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对色彩美的认知和感觉,升华到更科学、更开阔的境界,进而实现自由运用色彩来表达设计构想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倍重视培养学生在色彩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紧密切合现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1]。
一、建筑专业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现状
受艺术专业绘画教学观念的影响,建筑类专业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在方式上主要偏向于风景及静物写生,而容易忽略与建筑专业本身的结合,失去了建筑设计色彩基础教学的本质特点和方向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更多专注于对眼前静物的造型进行描摹,而很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此外,很多职业院校在建筑色彩教学中,依旧沿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章节式色彩写生模式,致使训练形式单一、针对性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且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上存在很大不足。与纯艺术专业不同,建筑专业更多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色彩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这同时也造成了建筑专业学生在色彩及美术基础上的局限性。而建筑专业的色彩训练课时又少,以致于在传统绘画教学中,很多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上了很长时间色彩课之后,仍然无法掌握色彩的基本构成原理和构成规律,进而极大阻碍了色彩训练与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
二、建筑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提高学生在色彩造型上的表达和创意能力,以更好适应现代建筑企业对管理技术及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应与所学的建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可适当增加对比调和等色彩构成知识,促进学生更深入掌握色彩对比、调和、配色的原理及方法,进而真正学会灵活运用色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建筑色彩的设计与赏析环节。充分利用生活中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对国内外代表性建筑进行色彩及造型赏析时,能深刻体会到每一种色彩运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色彩学习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的思维习惯。
(二)课程模块的调整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建筑的艺术性在于其空间、色彩及造型所表现出的美感与和谐。这就表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技巧、艺术修养及创造能力。首先,可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适当穿插艺术赏析环节,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吸收借鉴其他优秀色彩设计经验,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其次,结合不同地区的建筑艺术开展实践考察,丰富学生对空间塑造及审美感受上真实体验。学生经过一次次实地考察,不仅眼界和胸怀有所开阔,还能在不断被震撼、被熏陶,进而慢慢沉淀与总结的过程中,积累无数创意设计素材和想法,而这些素材和想法由于有真实场景的映射,才不会轻易失去实质性[2]。
(三)教学方法的调整
为突破色彩教学课时不足的局限,教师可以在传统手绘教学中灵活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通常同样的配色方案及造型方案通过电脑制作能够更快完成,这就大大减轻学生在绘制及制作方面的工作量,进而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于色彩设计创新与分析上。此外,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妨采取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分析、调查或参观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负责项目引导和做最后的结果评价,其余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均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有所提高。并且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设计色彩教学不能脱离建筑专业本身,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建筑色彩设计案例,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的模式及方法,帮助学生在对色彩的实践应用上有更理性、更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琳.建筑设计专业设计色彩教学改革探讨[J]美术大观, 2014,7(15):68.
[2]张霞.浅谈高职建筑类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14,2(1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