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事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且公路交通流量也随之增大,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也越来越被重视,且引起了广泛地关注。通过旧沥青路面就地再利用工艺的利用,使原道路面层重新变成为新道路基层,从其实践应用情况来看,所获成效显著,适用于市政道路或者等级相对较低公路的改造。为进一步认识该工艺,下面笔者就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施工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与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公路建设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重荷载交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同时公路交通流量也不段增大,而早期所建设的这些公路由于其承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其技术等级较低,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公路交通建设的需求,很多早期所修建的公路,其局部路段已经被严重损坏,急需进行改造。基于这一情况下,对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也变得非常有必要。
二、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的发展
在传统的旧路该改造上,最初所采用的方式为全部拆除之前原路面,即将石灰土基层与沥青面层等拆除,接着对路基重新进行整理,最后在新路面进行二次施工。传统这种改造工艺所翻新的这一道路,其整体性较好,且路面结构也比较稳定,在受力上也比较均匀,但同时该工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拆除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在改造上所投资的成本也比较大,工期相对较长,在废料处理上比较困难,在施工过程中需就近长期推放于路肩上,不便于道路绿化以及养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这种工艺改造的关键在于重新翻新所有道路,需长时间地对交通进行限制,对于交通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上个世纪末期,国内公路建设队伍曾经尝试过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来修路,这种再利用工艺一般用于非机动车道、轻交通路面以及路面垫层等,而该工艺也是公路接地再利用工艺的一个新雏形,对该工艺的探索与研究满足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的要求,能够使就路面潜在的剩余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便于旧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与循环利用,能够有效减轻资源浪费,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从2003年开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进步,公路改造工程也随之增多,通过对不同公路路段改造工艺的尝试,利用旧路面材料再利用工艺来实施改造工程,所获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均比较好。在这种形势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社社会构建的要求,国内各个省市均加大了对沥青路面材料再利用工艺的研究力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规模建设了一系列再生工程实例,而这些工艺也在道路建设以及养护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为进一步推动沥青路面再利用工艺的应用,使该工艺得到规范,确保其工程质量达标,交通部门编制了关于公路沥青路面再利用工艺方面的规范任务,而这一编制也使得该工艺得到规范,且其工艺流程也得到了规范。
三、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分析
(一)施工原理 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是指在原道路改造中,利用原沥青路面材料来实施改造。根据新路面结构的建设与设计需求,选用相应的水、水泥、土以及石灰等各种添加剂,借助于专用拌合设备,接着在自然常温的条件下,完成旧路面拌和、铣刨以及破碎等作业,最后实施整平以及碾压,使其形成为一种新道路基层,这种基层又叫做冷再生路面基层。
(二)使用范围以及优点 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一般适用于市政道路改造或者等级相对较低的公路改造中,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公路改造的实际情况来选用。相对于传统道路改造工艺而言,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具有以下几点优点:第一,工序比较简单,可节约一定的工程成本。因之前全部的原路面材料被就地利用,可省去厂内加工、挖掘、回填以及外运等相关操作,大大简化了传统的道路改造工艺。据相关统计资料与大量实践发现,相对于传统道路改造工艺而言,由于原道路材料已基本全部被利用,在侧面上来讲,能够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减少。第二,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增强道路的承载力。旧路面材料的就地再利用是基于自然条件所实施的,在整个道路改造的过程中,除了有个别比较严重的道路坑槽需预处理以外,其他路面都可不需再进行任何的处理,同时在加上该工艺自身所具备的一次性通过施工特点,使得作业时间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对此,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借助于旧沥青路面材料再利用工艺来进行道路改造,可使每一个工日效益提高2倍左右。在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的应用中,基于该工艺施工原理,在原有的基础厚度上进行了适当地增加,同时还添加了相应的碎石,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基础承载力得到了提高,在根本上确保了道路承载力,该优点对于等级比较低的道路改造而言,所产生的作用特别重要。第三,对于交通影响较小,且有利于资源以及环境的保护。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的工序相对比较简单,在施工过程中,所投入的设施较少,当交通量不是很大的时,可半幅通车与施工,以此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此外,由于该旧路面材料大致已全部被利用,使新材料开采以及利用得到了减少,不会存在废料随意存放或者旧料运输等问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废弃污染以及粉尘污染较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环境得到了保护。
(三)施工工序
第一,详细且科学地勘察原路面,补强沉陷路段以及较深的坑槽。在补强时,可根据新道路设计技术标准来明确补强标准,通常情况下利用石灰土来夯实填充,若道路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可利用水稳碎石来补强。接着测出改造原路的纵断中心高程,并进行布点与放样,根据新路面设计标高,若原路面存在凹坑或者坎坷不平等问题,应该在面层铺筑前整修完毕。
第二,结合所明确的新路面基层厚度掺入相应的添加剂,可通过实验来明确外掺剂具体剂量。根据所明确的白灰用量以及水泥用量,利用冷再生拌合机来实施拌和,其拌和的深度应该控制在16-20cm左右。接着彻底粉碎所要改造的原路面,将破碎的这些沥青路面材料分布在拌合层中,要注意其分布必须要均匀。待拌和工作结束以后,利用脚轮压路机或者链轨车来实施稳压,待其含水量符合要求以后,上刮平机进行整平,并用振动压路机来碾压。沥青路面压实流程主要单分为三道工序,即初压、复压以及终压,实施初压的主要目的在于整平以及稳定混合料,并且为复压提供有利条件;复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混合料成型、密实以及稳定;终压的目的主要在于消除轮迹,使路面平整。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养护工作,其养护的时间不可低于两周。
参考文献
[1]孙文波,马泽华.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车辙处理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2,30(3):28-30,48.
[2]万祥斌.就地冷再生机在沥青路面改造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2013,(14):122-123.
[3]赵圣琦.矿渣基层再利用大修改造方案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4]王夕鹏,王福建,陈兴等.保温板废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J].公路工程,2011,36(4):207-209.
[5]潘志亚.公路工程沥青温再生技术及工艺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6]王德斌.公路工程瀝青温再生技术及工艺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关键词】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施工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与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公路建设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重荷载交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同时公路交通流量也不段增大,而早期所建设的这些公路由于其承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其技术等级较低,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公路交通建设的需求,很多早期所修建的公路,其局部路段已经被严重损坏,急需进行改造。基于这一情况下,对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也变得非常有必要。
二、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的发展
在传统的旧路该改造上,最初所采用的方式为全部拆除之前原路面,即将石灰土基层与沥青面层等拆除,接着对路基重新进行整理,最后在新路面进行二次施工。传统这种改造工艺所翻新的这一道路,其整体性较好,且路面结构也比较稳定,在受力上也比较均匀,但同时该工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拆除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在改造上所投资的成本也比较大,工期相对较长,在废料处理上比较困难,在施工过程中需就近长期推放于路肩上,不便于道路绿化以及养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这种工艺改造的关键在于重新翻新所有道路,需长时间地对交通进行限制,对于交通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上个世纪末期,国内公路建设队伍曾经尝试过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来修路,这种再利用工艺一般用于非机动车道、轻交通路面以及路面垫层等,而该工艺也是公路接地再利用工艺的一个新雏形,对该工艺的探索与研究满足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的要求,能够使就路面潜在的剩余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便于旧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与循环利用,能够有效减轻资源浪费,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从2003年开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进步,公路改造工程也随之增多,通过对不同公路路段改造工艺的尝试,利用旧路面材料再利用工艺来实施改造工程,所获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均比较好。在这种形势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社社会构建的要求,国内各个省市均加大了对沥青路面材料再利用工艺的研究力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规模建设了一系列再生工程实例,而这些工艺也在道路建设以及养护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为进一步推动沥青路面再利用工艺的应用,使该工艺得到规范,确保其工程质量达标,交通部门编制了关于公路沥青路面再利用工艺方面的规范任务,而这一编制也使得该工艺得到规范,且其工艺流程也得到了规范。
三、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分析
(一)施工原理 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是指在原道路改造中,利用原沥青路面材料来实施改造。根据新路面结构的建设与设计需求,选用相应的水、水泥、土以及石灰等各种添加剂,借助于专用拌合设备,接着在自然常温的条件下,完成旧路面拌和、铣刨以及破碎等作业,最后实施整平以及碾压,使其形成为一种新道路基层,这种基层又叫做冷再生路面基层。
(二)使用范围以及优点 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一般适用于市政道路改造或者等级相对较低的公路改造中,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公路改造的实际情况来选用。相对于传统道路改造工艺而言,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具有以下几点优点:第一,工序比较简单,可节约一定的工程成本。因之前全部的原路面材料被就地利用,可省去厂内加工、挖掘、回填以及外运等相关操作,大大简化了传统的道路改造工艺。据相关统计资料与大量实践发现,相对于传统道路改造工艺而言,由于原道路材料已基本全部被利用,在侧面上来讲,能够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减少。第二,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增强道路的承载力。旧路面材料的就地再利用是基于自然条件所实施的,在整个道路改造的过程中,除了有个别比较严重的道路坑槽需预处理以外,其他路面都可不需再进行任何的处理,同时在加上该工艺自身所具备的一次性通过施工特点,使得作业时间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对此,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借助于旧沥青路面材料再利用工艺来进行道路改造,可使每一个工日效益提高2倍左右。在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的应用中,基于该工艺施工原理,在原有的基础厚度上进行了适当地增加,同时还添加了相应的碎石,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基础承载力得到了提高,在根本上确保了道路承载力,该优点对于等级比较低的道路改造而言,所产生的作用特别重要。第三,对于交通影响较小,且有利于资源以及环境的保护。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利用工艺的工序相对比较简单,在施工过程中,所投入的设施较少,当交通量不是很大的时,可半幅通车与施工,以此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此外,由于该旧路面材料大致已全部被利用,使新材料开采以及利用得到了减少,不会存在废料随意存放或者旧料运输等问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废弃污染以及粉尘污染较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环境得到了保护。
(三)施工工序
第一,详细且科学地勘察原路面,补强沉陷路段以及较深的坑槽。在补强时,可根据新道路设计技术标准来明确补强标准,通常情况下利用石灰土来夯实填充,若道路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可利用水稳碎石来补强。接着测出改造原路的纵断中心高程,并进行布点与放样,根据新路面设计标高,若原路面存在凹坑或者坎坷不平等问题,应该在面层铺筑前整修完毕。
第二,结合所明确的新路面基层厚度掺入相应的添加剂,可通过实验来明确外掺剂具体剂量。根据所明确的白灰用量以及水泥用量,利用冷再生拌合机来实施拌和,其拌和的深度应该控制在16-20cm左右。接着彻底粉碎所要改造的原路面,将破碎的这些沥青路面材料分布在拌合层中,要注意其分布必须要均匀。待拌和工作结束以后,利用脚轮压路机或者链轨车来实施稳压,待其含水量符合要求以后,上刮平机进行整平,并用振动压路机来碾压。沥青路面压实流程主要单分为三道工序,即初压、复压以及终压,实施初压的主要目的在于整平以及稳定混合料,并且为复压提供有利条件;复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混合料成型、密实以及稳定;终压的目的主要在于消除轮迹,使路面平整。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养护工作,其养护的时间不可低于两周。
参考文献
[1]孙文波,马泽华.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车辙处理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2,30(3):28-30,48.
[2]万祥斌.就地冷再生机在沥青路面改造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2013,(14):122-123.
[3]赵圣琦.矿渣基层再利用大修改造方案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4]王夕鹏,王福建,陈兴等.保温板废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J].公路工程,2011,36(4):207-209.
[5]潘志亚.公路工程沥青温再生技术及工艺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6]王德斌.公路工程瀝青温再生技术及工艺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