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基硫酸镁热化学吸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来源 :储能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j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凹凸棒土、硅藻土和膨胀蛭石三种矿物材料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矿物基硫酸镁热化学吸附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与孔结构测试表征了矿物载体与矿物基硫酸镁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基于热失重(TG)、动态水蒸气吸附(DVS)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复合材料的吸附/脱附动力学性能和储热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硅藻土的圆盘形微观结构有利于复合材料获得更快的脱附/吸附反应速率和更高的储热能力,其脱附反应热可达557.1 kJ/kg。此外,环境温度25 ℃、相对湿度85%为矿物基硫酸镁复合材料的最佳吸附反应条件。
其他文献
“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师生面对面课堂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自主课堂已成为疫情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的新趋势。它重构了职业教育原本的教学理念,重构师生关系,重构学习环境,重构教学方式,构建全新的多样化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无论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还是在教育的生态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呈现多样的形态。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其通过配备储热系统可解决太阳能不连续供给与连续的电能消耗之间的矛盾。CaO-CO2热化学储热技术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及储热密度高等优势,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对CaO-CO2太阳能储热系统展开回顾与总结,介绍了其储热原理及与太阳能电站集成方案,分析了影响钙基材料储热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提高钙基材料循环储热性能及机械性能的方法,以期为高性能钙基储热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和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这既是搞好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又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
当前,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目标。培养审美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的锻造,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思维处于最灵敏阶段,加强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发现社会中的美并创造美,发挥自身价值,为社会增添色彩。中学时期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质,不断提高其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需掌握一定的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学,使这些方式融入到教学之中,
气论是中华传统学术的核心理论,“以时为正”的观念是气论产生的关键。文章对形气关系进行探析,认为物有形,气无形,气与形构建万物,并且气物交融而生象,象介乎无形和有形之间。基于此,提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3条路径:有形物质世界的认识,无形之气的认识,对事物“象”层面的认识。文章还对气论与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认为量子力学归根结柢属于物质科学,与同心念相通的气学属于两个本质不同的门类。
为了解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的变化,我们通过样线、红外相机调查和检索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并将其与后河保护区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于2017–2019年共在后河保护区内设置了82km的鸟类调查样线,共在309个位点上放置了红外相机,累计99,586个相机日。我们用“后河”“鸟类”“湖北省”等关键词搜索
气论技术是指古代医家及各家基于气论理论的修炼技术。中医气论创新技术是在继承传统气论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创新出与中医学密切相关的三大中医气论技术,分别是:内证体察技术、行气技术、组场技术。文章对这三大技术的涵义、原理、操作和渊源进行了探析,认为其原理是通过意识认识、调控气这种非实体性物质并使之对人体及外在物质产生作用。文章还对三大气论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指出其发展方向。文章认为气论三大创新技术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不断发展,地下顶管隧道工程日益增多。顶管的进出洞是顶管施工安全风险最大的阶段,尤其是在富水砂层中大直径顶管隧道和平行顶管施工,如何选取合理的顶管端头土体加固方式来确保顶管进出洞施工的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海口市美兰机场二期改扩建场外排水三排顶管工程为依托背景,针对富水砂层顶管(群)进出洞端头地层失稳和施工技术难题,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式,研究了在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选修课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对专业课进行有效补充,弥补专业课程思政融入难、融入方式受限等问题。依托遥感选修课“遥望地球探索天地变化”,充分挖掘遥感类课程蕴含的思政要素,采用丰富的科普形式,构建“思政引领+科普驱动”的授课模式。利用公选课学生范围广、授课手段灵活的特性,结合遥感知识独特、应用性强的特点,采用科普性的、新颖的、开放的、互动的模式实现遥感技术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