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和孩子一同成长 等4则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in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下手机和孩子一同成长
  成为“手机控”的家长们,想必年纪都不会太大,为人父母的时间也不长。甚至可以想见,在成年人都普遍“晚熟”的当下,有些父母自身的心智可能都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承担养育责任的心理准备。虽然孩子的降生,给了他们“父母”的身份,但真正称职的家长,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学习的。
  沉溺手机与沉溺网游、麻将等事物,从实质上看并无二致,都可以看作自制力缺乏的表现,只是人数更多,也更加普遍而已。而对孩子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拨弄手机轻松愉快,但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比孰轻孰重,做父母的心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家长提到,自己患上“手机病”的一大原因,是亲子间的活动缺乏吸引力。的确,相比手机中的五光十色,与孩子一起的日常生活可能多少显得有些平淡。实际上,在闲暇时间陪孩子读一本好书、教孩子认识公园里的花鸟鱼虫……都可以让亲子间的互动更加富有乐趣。家长需要多加思考,发现更多与孩子分享生活的方式。
  手机里的世界即使再精彩,依然是遥远虚幻的,既比不上身边实实在在的亲情和温暖,更比不上亲历孩子成长时的喜悦和感动。放下手机的过程中,获益的不仅是孩子,对年轻的家长们来说,无疑也是再次成长的机会。
  摘自“人民网”
  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
  在亚洲,韩国人最重视幼儿启蒙教育,“迷信”0~3岁是最佳教育时段。于是,孩子在刚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去“上学”。最新调查表明,受早熟教育的幼儿,极易患上精神疾病——忧郁症和自闭症。其症状为情绪不安、注意力障碍和认知发展不均衡等。
  我国古人对人生每个阶段该干什么做过总结,将10岁以下孩童统称黄口小儿,而黄口小儿的任务就是吃好玩好。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
  游戏就是玩。别小看玩,它能让孩子身体、心灵、智力都得到发展。如果单单看重智力,孩子成人之后,即便聪明超凡,如果病恹恹,因不会与人相处而忧郁,也是家长们所不愿见到的吧。
  我们的一些家长,一再压缩幼儿甚至婴儿的游戏时间,结果是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一些孩子家长,自以为非常疼爱孩子,怕他生病,勤搞卫生,结果呢,孩子倒生病了。太干净,孩子抵御细菌能力降低,一旦换个环境就容易生病。
  一些家长心太重,想让孩子出人头地,想让孩子一世顺遂,比自己更强,更聪明,更幸福。他想越俎代庖而不能,就不顾孩子的身心、意志,替他做人生规划。孩子成了缩小的成人(鲁迅语),让孩子在自己的指挥棒下做这做那,最后倒有碍孩子的发展。鲁迅奉劝家长要解放孩子,因为他们“非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让孩子玩好。我们从许多事例都能看到,违背天性,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最后都是事与愿违。
  摘自“文摘网”
  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4月17日前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
  这份《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一些地方卫视表示,目前已对涉及的节目进行了相应调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真人秀将不再制作播出。
  据统计,2015年,全国卫视频道有100余档综艺节目播出,其广告市场份额也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一些儿童真人秀节目。同年7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避免过度明星化,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并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
  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真人秀节目“限童令”将对综艺节目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及扶持作用。
  摘自“新华网”
  家庭教育须实现五个转变
  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
  现今中国的许多家庭不像家庭,父母不像父母,孩子怎么可能像孩子呢?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巨大的社会难题,根本原因就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家庭处于崩溃状态。而城市里太多缺少父母陪伴甚至家庭崩溃的未成年人,无疑是隐性的留守儿童。
  今天的父母与孩子有许多显著的变化,家庭教育必然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因此,现代父母的家庭教育观,需要实现五大转变。
  第一是从家庭教育学校化转变为遵循家庭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第二是从以知识教育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格教育为中心。第三是从家庭依赖学校或政府等机构转变为依法履行父母的主体责任。第四是从家长为所欲为转变为尊重儿童权利。第五是从家长对孩子指手画脚转变为与孩子共同成长。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其他文献
邦邦:妈妈,外面在下雨吗?  妈妈:是呀,在下毛毛雨呢!  邦邦:哦,猫猫雨?那等一下是不是要下狗狗雨了?  记录人:浙江绍兴 裘海燕老师
按照正确的规律在瓢虫身上涂好颜色
作为一个有两宝的妈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用担心大宝不接受弟弟妹妹,爱,是可以传递的,但其中需要引导。  多给大宝爱的时间  女儿的到来让家人非常忙碌,尽管如此,我还是留出单独陪伴儿子的时间,因为这对儿子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让他感受到他在我们的心目中依然是无人替代的。每周,我都会尽量选择几个晚上,和儿子聊他想要告诉我的事情。慢慢地我发现,留给儿子的单独时间越多,他越不会嫉妒我照顾妹妹。对于儿子的活动
你再这样,妈妈真的不爱你了哦。  你再哭,妈妈把你扔垃圾桶里去。  你不听话,妈妈不喜欢。  这些是不是我们常常会对孩子脱口而出的话语?孩子听到这些话,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也许成人并没有仔细地去思考与深究过。  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建构的重要途径。沟通中孩子处于弱势的一方,父母是否能在沟通中关注到孩子的感受与需求,既影响亲子关系的建构,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的感受,侵犯到孩
在我们平淡的日子里,常常不经意地感受着爱与被爱,而那些最让我们感动和难以忘怀的往往是一些爱的细节。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如此,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耐心地、用心地、细心地爱着孩子,比起偶尔一次的“大手笔”,更能让孩子感动和铭记。每一个爱的细节是一颗珍珠,孩子会把它们串起来,存在记忆里作为永久的珍藏。  聪明的父母,不是一次给孩子很多的溢出来的爱,而是把爱细水长流地给孩子,让孩子感觉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
作为孩子的奶奶,我对隔代人一样严格,教育孙辈的和教育儿女的方式是一样的。我不但教育严格,在饮食上也不含糊。小米粥是我家餐桌上每天必备的,还有自己蒸的包子馒头也是全家每天必吃的,菜肴就不必说了,也是自己做得多。我总是批评儿子媳妇:“你们这些年轻人呀,总是图方便,什么都买现成的,既花钱又没有营养,你看我家的孙子,每天吃自家做的热乎乎的饭,身体特棒,一点毛病也没有。”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越来越懒了,每天除
有一天,一只老虎去散步,走着走着,碰到另一只老虎。这只老虎就问:“你在干嘛呀?”另一只老虎回答:“我在散步。”  “那我们一起去散步吧!”  “好啊,走,我们一起去。”  两只老虎一起走着走着,碰到了第三只老虎,它们一起问:“你去干嘛呀?”  第三只老虎说:“我在外面捕食呢!”  “那我们一起去捕食吧。”  “好啊。”  于是,三只老虎一起走。走着走着,碰到一只梅花鹿。三只老虎就商量着怎么抓住这只
谢谢小猴子  浙江龙游/游雨霏(5岁) 爸爸记录  从前,有个小男孩,名叫丁丁,很喜欢出去玩。有一天,他戴着帽子到森林里去玩,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把丁丁的帽子吹到了大树上,丁丁怎么也够不着,他在大树下“呜,呜……”大哭起来。  大象伯伯听到哭声走了过来,说:“丁丁,我来帮你拿帽子。”大象伯伯使劲伸长鼻子,也够不着。大象伯伯对丁丁说:“我拿不到帽子,对不起。”丁丁又大哭起来,他的哭声被长颈鹿听到了,
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  ●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  ●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