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机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监察法》第33条为分析重点,比照建立了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机制的《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在肯定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机制建立正当性的同时,对现行规定之内涵、之可能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化路径设计。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可能因言词证据的高度依赖性、调查程序启动的便宜性、程序运行的不公开性及架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能性而运行不畅。为此,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价值,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监察证据审查,加强对被调查人权利的保护。
  关键词:监察证据;衔接范围;证据标准
  2017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2018年3月20日,《监察法》正式发布并开始施行。学术界与实务界关于国家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协调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监察委员会调查形成的监察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如何衔接,是重点议题之一。在监察体制与司法体制改革之大背景下,理顺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机制是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应有之义。笔者试以《监察法》第33条与《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为分析重点,从衔接范围、可能风险切入,进行衔接规范化路径之演绎。
  一、问题探究: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之现行规定
  (一)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的范围
  《监察法》第33条以列举的方式对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范围进行了规定,即“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值得对比的是《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所确定的能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行政证据范围较为狭窄,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也就是说《监察法》以明列的方式确立了证人证言、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这两种言辞证据的刑事诉讼可使用性。很多学者认为这两类言词证据的司法使用合理性应予认真检视。
  笔者认为,言词证据的直接纳入避免了原先“证据转化”所带来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办案效率。言词证据虽不如实物证据稳定客观,易受取证主体、方式、环境影响,但不应“一竿子打死”。赋予其作为刑事证据使用的合法性,同时通过衔接机制增强其合理性,明确只有具备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言词证据才能作为定案根据才是合适之路径。
  (二)“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之内涵探析
  “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是指这些证据具备进入刑事诉讼的资格,不需要重新由检察机关履行取证手续,而可以直接作为司法的审查对象。这表示,这里的“证据”,其含义实应为“证据材料”,并不当然具备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一份证据材料,必须通过侦查、起诉、审判三阶段有关证据能力的审查,才具备证据能力;必须经过法庭的当庭质证,才能成为定罪量刑的根据。
  二、逻辑解码: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之风险微窥
  若监察证据不经司法审查,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词证据的高度依赖性
  职务犯罪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较少,存在犯罪线索发现、收集及证据固定上的困难,导致办案部门严重依赖口供、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强调人证之间的“相互印证”。为了形成言词证据上互相印证的证据链,监察机关可能会通过其多样化的调查措施,迫使行贿人或被调查人家属等涉案人员作出与被调查人口供一直的不真实言词。
  (二)调查程序启动的便宜性
  监察程序只要涉嫌职务违法,就可以立案调查。一经立案,就可以对监察对象开展包括留置、询问、搜查、技术性调查在内的一系列强制性调查措施。从这个角度来看,由此收集的证据材料就需要司法机关严格遵照证据规则进行审查。
  (三)调查程序运行的不公开性
  调查程序封闭运行:一是排除律师介入,虽有利于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被调查人作为实质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因此长期处于隔绝、无助的状态而做出不实陈述。二是留置这种强制措施,严格而封闭,自白任意性无法保障。三是调查措施的采取,均是由监察机关自行决定,比如内部审批决定,缺乏监督制约。
  (四)架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能性
  刑诉法第54条确立的非法證据排除规则,排除的证据种类限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物证、书证等五类证据。而《监察法》第33条里的“供述”主体是“被调查人”,有别于刑诉法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称谓。也就是说,刑诉法第54条中没有出现“被调查人”这一术语,司法人员可能因此规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
  三、规范化路径: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之优化设计
  为了防止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在衔接过程中出现紊乱,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实现公正与效率价值为依托,笔者建议从下述几个方面对二者衔接进一步加以规范。
  (一)完善有关立法规定
  为一是扩大取证主体,对52条第2款进行修改完善,增加“监察机关”这一全新的办案主体;二是明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详细内涵。监察机关移交检察机关的证据应明确为证据材料,需经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证据三性审查,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二)严格对监察证据的审查标准
  ①明确司法机关调取录音录像资料的权力。②明确监察机关具体调查人员的出庭义务。③建立针对在看守所留置的被调查人的非法证据预防及核验机制。④建立非法证据随案分卷移送制度。
  (三)强化对被调查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①明确重新调查取证程序。监察调查过程中,如若确定发现非法取证之情形,应依法对相应人员作出处理,并另行指派监察人员重新进行调查取证。②赋予申请强制调取证据权利。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向法院申请向监察机关调取监察机关未移送的其他证据。
  参考文献:
  [1]邹绯箭,郭华.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办案证据衔接及拓宽机制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1期,第91页.
  [2]韩旭.监察委员会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使用问题[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92页.
  [3]朱立恒,王超.纪检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合理运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年第1期,第67页.
其他文献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21世纪城市和地区竞争力及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宝安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需要做好七项工作.
宽容是激励的一种方法,领导干部的宽容能给予下属以良好的心理影响,使下属感到亲切、温暖、友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放开手脚干工作。古语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认清新时期改革的新特点,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主要任务,推动改革在重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关键词]改革;科学发展;体制基础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2-0017-02  
李默庵,1904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北山乡一个贫农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并加入中共党组织。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后脱离共产党组织,参加国民党军的派系混战,任高级将领
十一是多点爱好.我有个体会,比如多读点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马上可生调整情绪之功效.人的物质生命总是要结束的,活100岁最后也得结束,但精神生命是可以“万岁”的,如李白,
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原名蔡林彬,字润寰,号和仙,笔名和森、振宇(与向警予合用)、H.S、和生等。生于上海工厂,长在湖南农村。13岁起作乡镇杂货店学徒3年。1913年人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同学毛泽东结为相知。1915年秋转学省高等师范学校,人专修科文学部,与邓中夏同学。1918年春,与毛泽东等发起成立进步社团新民学会,当选干事,逐步将学会宗旨由初创时的促进个人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在2005年上半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环节多、政策性强、党员关心、群众关注、组织难度大的实际,我厅党组高度重视,充分准
近年来,市场经济中的合同诈骗活动逐渐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以合法的形式——合同,为欺诈手段,诱使他人上当受骗,骗人有商量!从近一段时期各地工商部门查处的合同欺诈案件来看,合同欺诈手段主要有以下20种表现:  1、瞒天过海,伪造证件。骗子伪造单位、伪造营业执照、伪造各种许可证、伪造海关和商检证明、伪造银行票据等等,利用伪造的证明,签订合同,骗取钱财。  2、无中生有,设饵钓鱼。这类诈骗手法往往以紧俏物品
由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三个关键词整合而成的“SoLoMo”概念正日益风靡全球互联网产业,而“O2O”(Onlineto Offline)模式则被誉为“SoLoMo”概念最好的体现方
2017年11月初,九摩尔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苟宏祥受投资人、财经评论人“江南愤青”委托,牵头成立一个名为“网贷债务和解、反高利贷联盟”的公益组织.为方便沟通,他们将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