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block与Forsus功能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Twin-block与Forsus功能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 66例骨性Ⅱ类错畸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戴用Twin-block功能矫正器进行矫治,观察组戴用Forsus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下齿槽座角(ANB)、下齿槽座角(SNB)、上齿槽座角(SNA)、上中切牙角(U1-SN)、下颌长度(Co-Gn)、下颌升支高度(Co-Go)、 下中切牙角(L1-MP)及覆盖、覆合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NB、SNA、覆盖、覆合较治疗前减小,SNB、U1-SN、Co-Gn、Co-Go、L1-MP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NB(3.75±0.83)°、SNA(80.51±1.24)°、覆盖(3.05±0.77)mm、覆合(2.16±0.29)mm小于对照组的(4.31±1.02)°、(81.67±2.19)°、(5.35±1.21)mm、(2.47±0.42)mm,SNB(80.45±6.23)°、Co-Gn(115.29±3.9)mm大于对照组的(75.74±4.15)°、(111.73±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rsus功能矫治器改善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效果更好,更利于促下颌生长,下颌骨长度明显增长,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部分危重患者存在昏迷、张口呼吸或长期留置胃管的问题,由于不能经口饮水,口唇和口腔黏膜容易干燥,引起干裂、溃疡、疼痛、感染等,导致患者不适,加重其心理负担,甚至影响预后。为解决此类问题,嘉兴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口腔湿化仪,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9 2 0066979.0)。新型口腔湿化仪由喷雾装置和固定装置组成。喷雾装置包括壳体和水箱。壳体上设有喷雾口,可喷出纳米水雾;壳
目的设计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质控)核查表(Checklist)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等指南及相关文献,设计重症医学科质控Checklist,包括质控数据收集、病历质量核查、特殊诊疗、院感防控督查4个部分。每月由副高以上职称医师担任质控主任,负责全科质控的实施,每日晨交班时完成过去24 h内的数据收集,对当日拟进行的特殊诊疗行为进行讨论、登
目的分析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症的疾病特点,总结该类疾病的救治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7例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手术信息、治疗方案以及转归等。按照是否在入院48 h内完成清创手术分为清创组(14例)和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同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
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是决定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可能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DNA甲基化的机制明确,研究手段也相对成熟,因此其在脓毒症相关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现通过回顾近年来对于脓毒症中DNA甲基化机制的研究,从病原学和免疫学等方面阐明DNA甲基化修饰在脓毒症病理生理进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对DNA甲基化在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问题愈发严重,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与医疗保健带来了困扰,研发新型抗菌药物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资金。噬菌体作为一类能够特异性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可依赖宿主菌大量复制,种类丰富,且研发成本低,在抗感染治疗方面的价值十分可观,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新一代生物抗菌剂。现通过对噬菌体杀菌机制、噬菌体抗感染方面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噬菌体抗感染治疗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 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策略。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用于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受到高度关注,其不仅能替代受损的肺上皮细胞,还能通过分泌抗炎和抗纤维化因子来促进组织修复,减轻ARDS。现就MSC及其旁分泌因子等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平衡治疗ARDS的相关机制及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脓毒症对肝脏的影响包括缺血和休克引起的缺氧性肝炎、过度炎症导致的肝细胞损伤以及胆汁代谢改变引起的胆汁淤积等,其中胆汁淤积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早期并发症。脓毒症患者胆汁淤积与黄疸及肝损伤密切相关,可导致感染风险及病死率增高。目前对脓毒症合并胆汁淤积发生的确切机制仍未明确。现就脓毒症早期胆汁淤积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LACE)干预计划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93例AMI合并CS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LACE干预组(46例)和常规干预组(47例)。常规干预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电话随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危险因素及MRC肌力评分量表评分(MRC评分)与肌电图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机械通气≥7 d且进行MRC评分的患者,按照MRC评分分为ICU-AW组(MRC评分<48分)及非ICU-AW组(MRC评分≥48分)。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相关危险因素、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