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来源 :求学·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营地可以尝到特色饮食,能不能接受就看各人的口味了。和饮食本身相比,进餐的环境更为吸引人,以无边无际的丛林和旷野为餐厅,野生动物就在不远处漫步,这种体验不是随便什么地方就能享受到的。
  ——实习手记
  3年前的9月份,那是一个有着明媚阳光的午后,我坐上开往大学的列车,心情却像行李那么沉重。这本该是放飞心情的时刻,但自从得知自己被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录取后,我的天空就变成了灰色:未来的路,我将何去何从?
  在最初的惶恐和不安后,我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我试着去了解这个陌生的专业,去接触陌生的专业课。渐渐地我发现,这个专业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生动有趣:奔跑追逐的动物,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些都让我沉醉其中;动物间的亲情,动物们简单的需求,让我更懂得思考生命的意义;各种有趣的实验、各种近郊实习也让我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在我心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专业,而是一个特别又神圣的生活体验,它让我回归大自然,也让我了解到保护大自然跟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大二大三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第一次正式接受野外技能培训;第一次使用专业望远镜和GPS;第一次看到各种各样美丽可爱的鸟儿;第一次走在荒山野岭也不会感觉到害怕;第一次意识到生态破坏对野生动物带来的伤害……原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
  今年6月,我又走向了另一个实习的舞台:研究所。在实习工作中我参加了果园的昆虫资源调查。是的,你没看错,我的专业可能碰到的是大型脊椎动物,也有可能是那看似不起眼的昆虫。所谓昆虫资源调查就是观察并记录昆虫样本及其数量,分析其对果园的危害程度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保持在生态允许的范围内。平时调查脊椎动物的时候我们都是用望远镜观察然后记录,由于昆虫与大型脊椎动物的差异性,这次昆虫调查我们主要是室外采集标本然后进行室内分析。老师给我们每一个人发了一个捕虫网、一个镊子、一双手套、几个塑封袋用于昆虫标本的采集。昆虫个体小,感觉器官灵敏,这无疑给抓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使用捕虫网的过程中我们也多次扑了空,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颇有小学生野外郊游的快乐。
  总之,这个专业的学生会有很多野外工作的需要,我上面写到的,看起来还是比较有趣的,但如果你要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短期体验,我还是要先给你打个预防针:野外工作并不是《动物世界》里展现的那样美,辛苦自不必说,野生动物生活的地区,必然都是人烟稀少而且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所以报考前先确认一下自己是否耐得住这份寂寞吧。
  如果你真心喜欢野生动物,愿意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这个事业中,那么建议你留意一下各种NGO(非政府组织)中与此相关的组织,根据它们的要求来完善自己,尽早申请加入实习生行列,这对你的事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其他文献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近代科学的奠基地,科学的重要据点是大学,意大利的几所古老大学在科学的奠基与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帕多瓦大学因维萨里的解剖教学而成为欧洲的医学教育中心,比萨大学则因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实验而著名,博洛尼亚大学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创建于1088年.1988年,430所欧洲大学校长共同签署的“欧洲大学宪章”中,博洛尼亚大学被正式认定为所有欧洲大学的母校,也即“欧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治理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6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演讲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也揭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不足之处。为提高经济危机防范能力,需要各国继续发扬在应对危机中形成的齐心协力、加强合作、同舟共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是为那些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办法自理,且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正常的学生相比有些低下的学生,因为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在每一个班级中都会相应的设定管理员的岗位。班级管理员不仅要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辅助学生完成生活和学习上的工作,还应该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维护课堂纪律,做好后勤的保障工作。  【关键词】服务能力;育人功效;班级管理;教育品质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管理的
《八小时以外》杂志即将创办的时候,由老编辑余秋明带着办刊的方案,来北京跟我长谈半天。《八小时以外》在天津创办,我这天津人对家乡刊物理所当然要出力的,除了提些具体意见和建议,我还特意为他们写了两篇专访,访问电影演员赵丹和著名播音员夏青,顺便为这本杂志求得赵丹墨宝。从此,我就跟这本杂志结下笔缘,每逢回天津探亲都到编辑部,编辑部的人到北京也来看望我。眼见这本杂志越来越火,我高兴得犹如自己供职的刊物。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