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读名著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bbish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 阅读, 再阅读。” 我们的学生已经五年级了, 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多接触阅读材料,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小语第十册中的这些名篇佳作凝聚着作者的智慧才华, 积淀了他们珍贵的人生经验, 闪耀着他们的高尚情操。这为通过语文教学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方法指导, 使学生走进名著, 搭了一座便捷桥梁。
  一、以课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看名著
  “得法于课内, 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 把方法转化为能力, 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 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1.上行下效, 教师先行。
  教师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曰: “为人君者, 犹盂也; 民, 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圆水圆。”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上行下效” 的道理。显然, 作为教师应作好读书的表率,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把学生带进书籍的世界里。所以, 教师应尽量多阅读, 博览群书。
  2.精选版本, “导” 读名著。
  一学生说他自己不爱看名著的原因是名著篇幅太长, 而且每页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字, 连一张图片都没有。为此我们可根据学生年龄阶段来精选适合他们的版本。低段学生可推荐注音版, 来适应阅读, 而中高段学生则应注重丰富性, 根据课文插图来引入名著, 并选择插图本名著, 可以消解学生一看名著就想起“密密麻麻的字” 而害怕的心理。
  3.品片段, “诱” 读原著。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名著精彩片段来诱读, 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通过片段的阅读, 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 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 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 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动词的准确运用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 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二、以媒体为辅助点引导学生看名著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内与外,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 学生良好的阅读精神状态和阅读环境, 能产生出最好的阅读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图像、音乐等各种视听手段结合起来, 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 使学生身心均处在一种持盈保泰的自然状态,精力充沛, 精神愉悦、自由, 心物相融, 神融笔畅, 不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而且起到最有效的阅读效果。
  1.媒体造势, 情境阅读。名著是作家情感心意, 心性外化而出的笔歌墨舞, 是作家感受生活的艺术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有针对性地通过音乐、图像,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走向, 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深入名著。如《“凤辣子” 初见林黛玉》, “凤辣子” 为何许人也, 通过阅读感悟, 学生已初知其人性格。在教学时,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 播放“凤辣子” 初见林黛玉的电视片段,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王熙凤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 这就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使阅读升华为一种情感享受。
  2.媒体讲解, 愉悦阅读。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达, 信息来源丰富, 利用媒体进行名著讲解和评论也成为一种时尚, 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家讲坛” 就是一种名家讲名著的栏目, 我抓住机遇, 引导学生读名著。学了《草船借箭》, 看易中天先生讲“三国”, 就指导学生读《三国演义》, 并有重点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媒体观赏, 对比阅读。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 比如四大名著都有对应的电视连续剧;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有对应电影《城南旧事》; 小说《小兵张嘎》有对应电影电视剧《小兵张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了课文后观看这些电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再去读原著, 并指导学生从中寻找相同和不同。这样, 学生得到了名著的熏陶, 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 还提高了比较鉴赏能力。
  三、以名著为载体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名著是文学史上有定评的重要作品, 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它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汇中的名著选篇, 通过研读教学,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 以求能举一反三,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课堂教学而言, 多和精都必然有“度” 地限制, 因而此时阅读技巧尤为重要。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时, 由于文学作品的篇幅较长, 短时间很难阅读完, 特别是对于长篇巨著的阅读分析更是如此。这时我们也可以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
  一篇课文的学习只是管中窥豹, 只见一斑, 更大的天地其实在文外的更大天地, 这天地是由书延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让每一个学生经受名著的熏陶, 欣赏祖国丰厚的文学宝库, 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 真正地由一个字到一句话, 再到一篇课文到一本书, 最后到一种人生, 真正地被文字及深藏背后的精神之美吸引、沉醉。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其他文献
刑事被害人权利包括控诉权、上诉权、知情权、获得国家赔偿和社会援助等,涉及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多方利益.
在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刑事速裁程序是司法实践的产物,它的首要目标是提高诉讼效率,经过试点、立法刑事速裁程序日益成熟.这也催生着更加高效办案模式的产生,任何优化办案模式的产生都是实践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的需要,速裁工作组应运而生.速裁工作组在运行中对于质效提高和法制宣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但节约了司法资源,更节约了被告人的时间成本.因此速裁工作组的运行,对于解决当前案多人少的矛盾,提高案件办理专业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正处在运行初期,在办理模式、文书简化等问题上还需要积极探索,以期推进司法责任
临时性用工岗位工作人数的快速激增,给劳动用工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难.近年来临时工在用工方面的负面问题不断增多,也成了社会大众关注的敏感话题.劳动关系是用以维系企业和用工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基础条件,临时工在国家现行法律体系中处于何种社会地位和作用,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当前我国劳动关系规范问题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对于临时工问题也应进行因势利导.对此,有关方面应在临时用工问题上进行深刻反思,并根据现有问题对多方协同机制进行探讨研究,从而让临时工方面的负面效应问题得以减少,对我国劳动关系实现规范化、市场
台湾人谢东奇失业后,意外开发“乐活栽”都市种菜商机,创下月收入40万元(新台币,下同)的佳绩。未来,他还要进军有机蔬果市场,继续乐活。  台湾风灾过后菜价飙涨,一把蔬菜动辄三四十元起跳,贵得让家庭主妇们买不下手。台北市仁爱路有户人家,却丝毫不受影响,轻轻松松采收自己在顶楼栽种的地瓜叶、空心菜。    网上贩卖栽种箱    随“乐活栽”老板谢东奇爬上顶楼,他边替顾客翁小姐种下韭菜苗,边提起:“台风后
公司有序、稳定、长期发展,离不开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然而,按照现阶段我国情况分析,公司债权人保护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公司法》中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为了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研究债权人利益保护中法律问题的解决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债权人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公司法》中债权人保护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公司法》中债权人保护方面法律完善的几点措施.
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建设中的特殊群体,其为推动我国发展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其在劳动过程中,难免会遭到侵权事件,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由于我国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较差,致使法律援助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法律工作者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寻找出完善我国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体系的方法.
“无行为则无犯罪”是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共识,因此对犯罪的认定应从行为入手,而且我国《刑法》将实行行为作为犯罪规制的基本形态,准确界定“实行行为”的定义以及认定“着手”的时点,对于案情的整体认定、界定罪与非罪、判断犯罪形态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现有的“实行行为”的概念以及“着手实行”的认定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
《民法典》施行以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正式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相比此前的《婚姻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既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原《婚姻法》的优点,又根据社会的进步发展,进行了某些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使《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更加适合当今的婚姻关系.本篇从研究分析国内外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演进入手,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讨论,最后从适用的角度,探讨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实践运用的问题,期望通过本篇研究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研究运用提供参考借鉴.
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民法规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其在促进人们生活质量提升上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有很多关于民法规范的行为,因此,在实践中还需要注重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以此更好地促进我国法律体系完善,为司法裁决提供依据.本文对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进行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成熟,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融资形式,对活跃市场、缓解资金不足、将闲散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等等都具备极大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民间借贷也面临着不容小觑的风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频繁发生的民间借贷案件体现了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如何有效降低法律风险和进行防范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