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不同病程阶段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及稳态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稳态变化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166例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样本,依据感染时间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分组:早期感染组(early HIV infection,EHI)38例、HIV组94例、AIDS组34例,62例HIV抗体阴性MSM作为健康对照,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CD8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5RA、CD8CD28、CD4CD25CD127)及活化(CD38、HLA-DR)与凋亡(CD95)细胞表达频率。

结果

随着疾病进展,CD4CD45RA T淋巴细胞表达逐步降低,HIV组低于对照组,AIDS组低于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P=0.000),而EH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CD28T细胞在EHI组出现明显降低,HIV组和AIDS组持续在较低水平。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亚群比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活化细胞(CD4CD38HLA-DR)百分比逐级上升,表现为对照组<EHI组<HIV组<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活化亚群(CD8CD38,CD8HLA-DR ,CD8CD38HLA-DR)和CD8凋亡细胞亚群(CD8CD95)均表现为EHI组、HIV组和AIDS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但前3组间两两比较,活化及凋亡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IV感染后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功能均发生改变,活化及凋亡细胞比例增加,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损伤,T细胞亚型重新分布及稳态变化可能是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CD4 T和CD8 T淋巴细胞在HIV感染的早期已经发生免疫活化,对这一阶段免疫应答的研究将是探讨其在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时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佛司可林对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巨噬细胞)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及活化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小儿炎症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尼日利亚菌素活化巨噬细胞,佛司可林(10、50、100 μmol/L)刺激活化的巨噬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
目的总结先天性束带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矫形外科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近期有关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治疗的中英文文献。结果本组7例患儿中,Ⅰ度1例,仅处理其他并存畸形;Ⅱ度以上6例,4例一期"Z"字手术,1例全身多发Ⅱ度分二期"Z"字手术,1例Ⅳ度并马蹄足患儿束带远端肢体已完全自截,仅行马蹄足石膏矫形术。5例先天
目的探讨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膜芯片技术在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患儿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东莞市康复学校38例排除耳聋高危因素的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外周血2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多重PCR扩增结合RDB膜芯片技术针对中国人群4个常见耳聋致病基因20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以Sanger测序技术作为金标准对阳性样本进行验证。结果38例耳聋患儿中,共有16例患儿检出耳
"降落伞样"二尖瓣畸形是一组主要由乳头肌异常导致二尖瓣畸形的罕见心脏瓣膜病,其主要引起二尖瓣狭窄,偶尔亦会导致二尖瓣反流。该病主要引起肺静脉高压和心力衰竭。因为其临床症状出现早、病程发展较快,所以需早期精准诊断,超声心动图、螺旋CT、心脏磁共振成像、心导管造影等目前为其主要诊断方法。二尖瓣成形术是该病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但有时预后较差,术后往往需行瓣膜置换。现就"降落伞样"二尖瓣畸形的相关外科治疗
目的初步建立快速自动命名和快速交替刺激测试(RAN/RAS测试)学龄期本土化常模。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利用RAN/RAS测试对南京市区8所小学的7~12岁儿童进行调查;RAN/RAS测试有6个测试条目,分别为物体、颜色、数字、汉字、数字及汉字混合、数字汉字颜色混合。结果1.共1 048例儿童(男514例,女535例,男女比例为1.00︰1.04)进行测试,分为6个年龄组。2.不同性别各测
期刊
目的分析12岁以下儿童肾上腺区域肿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7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肾上腺区域肿瘤患儿,共90例97例次。分析其年龄分布、肿瘤类型、血生化、肿瘤指标、治疗方法、分期分级及预后情况。结果90例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4 d~11岁1个月[(38.1±31.3)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发热、腹痛。手术者80例(82.5%),未手术者17例(
目的探讨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难复性青少年踝关节旋后-外旋Ⅱ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采用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的青少年踝关节旋后-外旋Ⅱ型损伤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12.7(11~14)岁。闭合复位失败后,均采用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通过12~45个月(平均24.3个月)
目的比较天津地区儿童空腹血脂与非空腹血脂的差异,探讨在儿童人群中进行非空腹血脂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23例,分别采集空腹和餐后1~6 h血液样本,进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肱骨髁上阶梯截骨(M-HSSCO)技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肘内翻患儿资料,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6~11岁[(8.5±0.3)岁]。术中使用M-HSSCO技术进行截骨矫形,肱骨鹰嘴窝近端0.5~1.0 cm处L形截骨,外侧保留三角骨块,近端截骨线同样为L形截骨,外侧去除三角骨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