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绿色营建智慧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ish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时代,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逐渐普遍.研究极具地域的传统绿色营建智慧,不仅是响应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号召,也是对建筑地域性的强调,对本土文化的追溯.基于对传统建筑文脉的溯源与传承,从宏观到微观,从环境与建筑特征、绿色设计思想和绿色营建智慧三个方面,对皖南地区传统建筑营建的生态设计思想和绿色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运用Phoenics和Fluent两种模拟软件对其进行模拟验证.重点总结了皖南地区传统建筑在场所环境、空间营造和结构营建中的绿色设计方法与措施.旨在通过提高材料、能源和发展空间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传统适宜技术的使用率,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当代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计成的《园冶》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造园学专著,也是文学成就很高的论说散文,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和浓厚的文化意蕴.《园冶》综合运用对偶、排比、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辞藻华丽,意象丰富,意境优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形成了与古典园林美和谐统一的文风,其中既体现了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学,彰显寻幽之趣,又兼具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追求雅致之美.这些都是古代造园家留下的宝贵经验,对后世造园著作影响深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源远宫是明清时期陕西鄠县一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民间秘密宗教场所.“王重阳收徒郝大通”等彩画内容是其具体表现.源远宫古建彩画展示了民间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它带有浓重的全真教文化印记,这和元明时期全真教在北方一带的影响有关.明世宗崇信道教的史实,为今天解开源远宫建造之谜带来启发.研究对于源远宫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学术参考.
公民道德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承载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实践活动,已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其生成有着清晰的逻辑进路.在理论逻辑上,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贯彻与体现;在历史逻辑上,它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公民道德的探索与选择;在文化逻辑上,它是中华优秀文化与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双重作用的结果;在现实逻辑上,它是实现美好生活,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把握其生成逻辑,对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而言具有重要
“做保福”是中国传统民间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习俗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发生巨大分野:北方地区的“做保福”习俗逐渐消失殆尽,而南方地区“做保福”习俗发生合乎时代潮流的转型.对南方现存“做保福”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存和利用民俗文化,推动基层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边境贸易与边境旅游两大产业是否耦合协调对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二者耦合发展的微观机理出发,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耦合发展的演变特征:2002~2019年,中国边境八省区旅游和贸易耦合发展水平、协调水平及同步性持续改善;边境地区涉及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耦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全局空间自相关由扩散转向集聚,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双变量集聚水平呈现由东向西、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空间效应呈现出显著的优化和改善.
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深度贫困地区仍面临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短缺、产业升级受限、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意识固化等障碍.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政策推进-产业造血-责任落实-内源提升-返贫预警”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机制,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干部在宁夏移民乡村扶贫治理中扮演着政策链条末端执行者和资源分配者的重要角色.村干部巧妙地利用地方性知识和人际关系等有效工具变通使用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移民群众享受到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少数村干部将精准扶贫政策转变为谋利的工具,导致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此外,实地调研也发现隐藏在扶贫实践背后的村干部扶贫行为逻辑,以及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政策实践逻辑来解构国家的扶贫政策文本.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教育内容的承担者、沟通的连接者和价值的实现者,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语言风格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实践智慧,旁征博引的诗词闪耀着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质朴平和的表达形式彰显至真至深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深刻研究并认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语言艺术本质,从更新话语理念、丰富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增强话语魅力上寻求话语创新的现实理路,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视角深入分析了女性地位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共产制到私有制、群婚制到个体婚制、母权制到父权制而呈总体下降趋势的历史演变过程.恩格斯指出,一方面女性地位下降主要表现为女性在经济、人身、性关系、子嗣等方面的权益丧失,这既激化了两性冲突及社会内部矛盾,也加剧了男性的独裁统治和品格败坏;另一方面,消灭私有制,参与社会公共劳动,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以现代的个人性爱为基础缔结婚姻,则是提升女性地位并实现两性平等的基本条件.恩格斯关于女性地位的思想对于推动建立男女两性平衡
文章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演进的百年历程及成功经验.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恪守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本手段、基本政策和根本立场,成为党的民族政策百年演进的主旋律,又在紧密结合中国多民族的现实国情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促进党的民族政策,做到与时俱进.在变与不变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民族政策基本内容、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推向前进的必要条件,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