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观察期的先入之见对师范生教师信念形成的影响r——以学前教育师范生为例

来源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范生在作为观察学徒时会积累大量基于自身认知的有关学与教的先入之见,这些先入之见对教师教育教学信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250份师范生的成长日志,对其学徒观察期的先入之见进行了考察,并选取16名师范生开展访谈,深入探究学徒观察期的先入之见对师范生教师信念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先入之见与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形成具有直接关联性,同时也会阻抗教师信念的修正与更新,教师情感素质维度的先入之见对师范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师范生要不断反思与检视自己的先入之见,从而形成正确的有关“学”与“教”的信念,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其他文献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更是丰富乡村居民精神文化的重要举措.社会组织作为公共文化治理参与的重要载体,对助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有效弥补乡村文化供给主体单一的不足,在财力和氛围上提供帮助.当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角色不清、能力不足和力度不强等困境.政府要简政放权,赋予社会组织应有的权利、明确角色定位,激发其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历史上的不同时代,人们的空间观念总是和同时代的宇宙观念(世界观)相一致.因而,“空间观”深层次内涵人对自身的理解:人关于“空间”的观念,就是关于空间性存在的“人”的观念.从近代客观空间观念、近代主观空间观念到康德的先天直观的空间观念,再至马克思实践空间观念的演进的背后是人对自身理解的嬗变.马克思哲学实践-生存论视域下,空间观念越来越回归于人的存在本身.
实践教学评价是保障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进行实践教学评价的基础.当前我国各级培养机构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尚不成熟.本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式,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问卷法等方法,探索构建了具有4个一级维度、11个二级维度以及32个观测点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初步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高校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以此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和社会实践经验.分析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现状,探索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收集、保存等困难,很多非遗文化资源流失现象严重,所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势在必行,同时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实施民族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为例,打造数字化基础平台,采用Nginx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前后端分离架构设计思想,研究设计一个经济适用的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通过研制实习手册,发挥手册作为“第三位教师”的作用,落实实践指导,确保实习质量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本研究在对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手册内容进行全面介绍与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手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实习手册的定位、实习指导理念、实习目标定位、实习任务规划、实习评价功能五个方面,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手册的完善提供了启示.
笔者通过对青海省生活在农牧区和市区两种生活环境中幼儿的生态文明素养进行调查发现,生活在农牧区的幼儿虽然生态文明认知没有市区的幼儿高,但是农牧区幼儿在生态文明素养的其他四个指标生态文明规则性、生态文明敏感性、生态文明情感和生态文明价值观上均高于城市幼儿.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认知只是教育基础,全面提升城市幼儿的生态文明素养还需要在分析农牧区良好生态文明教育成因的基础上借鉴经验.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在对世界的体验和理解基础上形成了概念和语言系统,隐喻思维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汉语脏腑成语基于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领域的投射而形成概念,并进一步投射至语言领域形成词汇.经分析发现汉语脏腑成语突出地体现了民族思维中的本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也反映了隐喻思维的系统性及连贯性特点.
未来写作是一项基于学生当下生长并积极建立与未来生活优质连接的活动,具有多主体共生、多能力相协、多感官联通、多活动相融、多学科共助、多场域开展等特点.开展未来写作活动需要全情投入当下生活,对未来生活充满想象,建构优质的写作生态,以及全媒体积极助力.在当下写作时空中,未来写作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有助于写作共同体的建立,与未来生活建立优质连接,促进写作评价的重建,最终促使学生实现自由自觉的人生书写.
为探析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在不同年龄、教龄、学历等层面在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对155名公办幼儿园教师和179名民办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民办教师比公办教师更多使用“自责”的应对方式.具体来看,“31岁及以上”的公办教师比“25岁及以下”的公办教师更多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不同年龄组的民办教师在压力应对方式的选择上无显著差别.“11年及以上”教龄的公办教师比“0-5年”和“6-10年”教龄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更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11年及以上”教龄的公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