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kp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成熟,社会主义社会改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也给了每个中国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每位抱有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学生,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革新、壮大的巨大推动力。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人格塑造
  中图分類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47-01
  最遥远的梦想,最朴素的生活。这是当代大学生所共同追求的生活理念所在,也是我国在未来建设大同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持所在。在极度缺乏大师级人才的当今中国社会,大学生的科学发展,与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观树立,都是如今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大山之一。无可否认地是,如今的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严重淡薄,对党、对政府的认知意识形态淡漠。当代大学生们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的主导价值所确立的方向似乎偏移过大。
  1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发展坎坷之路
  1.1 当代社会下的价值观确立障碍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于整个社会的文明氛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在中国曾经的一段动荡、黑暗的时期内,成长于这个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生们,其身上所具有的文化气息多少的沾染着社会中的躁动,浮夸。随着西方文明与中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西方文化不断深入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代的大学生所具有的理想选择性也越来越高。当代的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独立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在这样一个更加民主,更加自由的中国社会里,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在树立自身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所需要面临的迷茫会更多,所需要经历的弯路也更曲折。而现在的互联网的技术,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从网络之中获取或真或假的信息。这些营养不良的信息势必给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之路笼罩上更加浓密、撩绕的烟云,导致了大学生与我们的党脱轨,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脱轨。
  1.2 浮夸社会下的角色确立障碍
  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呈现着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同样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环境压力下,大学生,这样一个具有着较高素质、较高素养的知识人群,其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一丝也不比那些非大学生们要来的轻松。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浮夸的社会之中,大学生之间的功利性、名利性似乎也在加重。大学生因为自身年龄、自身社会经验上的缺陷,导致了他们各种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看法理解有限,对于生命的诠释也很狭隘、无知。大学生们长时间的找不到人生意义、找不到人生方向、找不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会加重他们的迷茫感、无意义感、脆弱性,促使他们逼近生命的边缘。大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股踌躇、怅然,正是他们对于浮夸社会的鄙视,对于躁动社会的抵制。大学生们也极易对于理想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构建,对于未来自己人生的规划,走上空谈的错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更显得更肤浅、更幼稚。
  1.3 焦虑社会下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
  成长于计算机社会之下,对于权威敢于挑战、对于公理敢于质疑的当代大学生们,在其身上所洋溢出来的爱国热情依旧不减。但是现在中国时代发展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在这样一个文化兼容性高的社会之中,大学生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爱国情操的培养问题,以及大学生在自己表现爱国情操的行动上,都不能够打破了理性化的理念界限。在相对平稳、和平的中国社会先进,仍旧出现了一幕幕的恐怖袭击、暴力不友好的社会现象。广大大学生在自己愤慨暴力、惋惜生命之余,更多地需要理性地、成熟地去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破荆之路
  2.1 重在共同政治价值认可的培养
  如今,在中国所实行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经过前人们的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同样地,也是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拯救了当年病入膏肓、摇摇欲坠的中国。要想当代大学生们能够良好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那么对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养、认同是核心所在。高校的政治教育要因循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将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理念渐渐的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理想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之间的契合点,使其得以认识到大国与小我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来解决大学生的科学发展问题,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2.2 重在学生社会基础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要能够实现科学发展,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是保证其人格健全的前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求培养出一位位都是名留青史的奇才,但求培养出一位位能够谨言、慎行的安分守己社会平凡公民。社会人才总是表现得多样性。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要保证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基本技能。使得大学生对于自己温饱问题,有着独立解决的能力。中国现在的市场就业压力大,相反,学生所遇到的社会就业机遇也很多。所以,专注于学生基础社会能力的培养,是使得学生更加全面发展的首要基础。大学生们能够安得其所,能够找到自己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意义,是保证整个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只有下层的基础建筑扎实之后,我们才能够去追求上层建筑的建筑问题。
  3 结语
  能够让大学生的得以更加全面的科学发展、更加扎扎实实做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大学生这样一个青年时期,是大学生的整个人格重塑的关键阶段,也是大学生去诠释生活、生存之间意义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重要的阶段中,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这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摆渡者,若没能及时地找到与大学生科学发展的完美契合点,对于整个中国而言,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言,其所带来巨大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编辑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郑永廷.主导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教师在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方面作用至关重要.用爱的方式,实验的演示,生活的事例和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学物理的兴趣.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大力呼唤创新素质人才时,并不是每个人的创新活动潜力都能成为现实,关键存在着影响创新活动所发挥的因素.创新障碍的消除是走上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原有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也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了取得竞争的最大
李学勤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文献学家。1933年3月生于北京,读书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起
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探析,研究者多是从纵向中来解析,从横向进行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邓小平的两个"宣言书"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改革开放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通过对
一、案例介绍座落于晋南的山西焦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山焦”),是以国有资产为主,包括对上市公司和合资企业控股,与地方联营,焦煤焦化一体,内外贸结合的大型一类企业,总资产
集多年写意花鸟画教学之经验,在教法上开拓创新,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立足高处、远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基础素质.提出了"点线面
煤炭开采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具有劳动环境艰苦、生产工艺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的特点,对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如何构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化的课堂,成为当前中职教育发展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