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學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3~8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孩子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孩子学前阅读和学前书写技能。”大班孩子对班级里开展的阅读活动总是十分欢喜,每当老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他们总是听得很投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孩子们也慢慢地由听故事转变成自己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围绕绘本《小螃蟹找工作》,在大班幼儿使用精练的语言开展绘本创编多样化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和精确性语言的初次接触
本期的阅读活动选自绘本《小螃蟹找工作》,我首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故事,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找找里面哪些句子或者词语感觉“怪怪的”,导入新词:病句即里面有语病的、不通顺的句子,大家来“找茬”。
幼儿甲自告奋勇地站到前面开始创编故事:
“有一天,在海里长大的小螃蟹来到了陆地,它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它来到了餐厅,它想做一名的厨师。虽然它的钳子拿东西很方便,但是它拿盘子的时候总是会把盘子夹破,这个工作根本不适合它。
它又来到了一个养生馆,帮人家按摩,但是它的大钳一夹,顾客们觉得疼得受不了,他们把小螃蟹赶了出去。小螃蟹又去当司机,但是它不会开车,乱用方向盘。结果,车子一直摇晃,车子就翻了。
小螃蟹又去当理发师,虽然它不用剪刀剪,但是吹头发的时候热得它吐泡泡。后来它换了一份卖肥皂的工作,它一直说:‘快来看啊!快来看啊!这里有可以帮你洗衣服的肥皂,谁来买啊!’然后,它想了一个办法,它把肥皂放在水里洗了一下,就吹出了许多泡泡,把动物们都吸引了过来,大公鸡、梅花鹿、长颈鹿、蝴蝶都来买它的肥皂。大公鸡说:‘小螃蟹,我要一个肥皂。’小螃蟹就给了大公鸡一个肥皂。梅花鹿说:‘小螃蟹,我也要一个肥皂。’小螃蟹就给了梅花鹿一个肥皂。小螃蟹的肥皂卖完了,它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说:‘妈妈,我找到合适我的工作了。’”
大家听得都很认真,坐在位置上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
幼儿乙:我觉得最后的时候小动物太多了,而肥皂太少了。
幼儿丙:是啊,肥皂店里应该肥皂很多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卖完了。(开始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教师:大家觉得最后一段问题最大,那老师再把故事的最后一段讲一讲。(教师再次复述最后一段)
幼儿丁:我就是觉得怪怪的,说不出哪里奇怪。
环顾四周,孩子们的头都低了下去,大家还是没有找到关键的地方。
教师小结:孩子们,我们可以把以前故事里看到的或听到的合适的语言创编到小螃蟹的故事里来,我们一起来再试着编一编小螃蟹的故事吧。
二、对精确性语言的再次探索
前期背景——初次接触用精确性语言创编时,一半的幼儿听说要被大家来“找茬”,总是不太自信的样子。但是有了第一次“第一个尝试吃螃蟹恰到的好处(老师的鼓励和小伙伴佩服的神情很是让人产生巨大的动力。)”,孩子们表达的气氛开始越来越热火。幼儿甲:
一天,小螃蟹感到自己长大了,他对妈妈说:“我要去找工作啦。”
小螃蟹出发了,他爬呀爬,来到了理发店。店里正需要一位理发师:这个工作倒蛮适合我的。
这天,有一位顾客来店里理发,小螃蟹举起钳子理发,一不小心,大钳子把客人弄伤了,客人疼得大叫起来。小螃蟹很难过,他想理发师真不是人做的,太烦了。
他来到了一家大饭店,小螃蟹决定当一名大厨师。一天,小羊来饭店吃饭,小螃蟹想给他给他端一盘菜,可是小螃蟹的钳子太尖了,一下子把盘子都戳破了。小螃蟹心里很伤心,觉得饭店里也不是自己能待的地方。
小螃蟹找呀找,找了好多地方,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里十分着急。这时他来到一家卖肥皂粉的商店,店里生意很不好,没有一个人过来。小螃蟹决定要做些什么。他坐在柜台上,当起了广告员,嘴里吐出了一串串像肥皂泡一样的泡泡。小动物们看到后都被吸引过来,大家争着买肥皂、买洗衣粉。小螃蟹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到了晚上,小螃蟹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妈妈,我当了推销员了,太开心啦!”
幼儿乙:里面说到小螃蟹抱怨理发师真不是人做的,太搞笑了,他本来就不是人啊。
幼儿丙:哈哈,就是啊,小螃蟹太搞笑了,说的话好好玩。
教师:那应该怎么说才好呢?
幼儿丁:改成真不是动物做得就更好啦!
幼儿戊:我觉得还是原来的比较好,改了以后就怪怪的,你们觉得呢?
好多孩子都点点头,很认同的样子。
教师小结: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有时候用一些夸张性的语言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三、用精确性语言的应对策略
1.随机灵动,有效教育。老师要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老师帮助孩子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唤起大家的生活、学习经验,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幼互动,激发兴趣。众多研究都反复证实:教师若能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的精致水平,并将这种精致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于集体教学,那么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的二次尝试中,教师的语言愈“精致”,幼儿表达的欲望就愈强烈。
参考文献:
[1]王帆.绘本阅读指导中的“四结合”.早期教育,2014(06).
[2]孙云霞.使用精致性语言培养学习品质.学前教育,2012(09).
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文作者系课题组成员,批准号为D/2013/02/757。
一、和精确性语言的初次接触
本期的阅读活动选自绘本《小螃蟹找工作》,我首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故事,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找找里面哪些句子或者词语感觉“怪怪的”,导入新词:病句即里面有语病的、不通顺的句子,大家来“找茬”。
幼儿甲自告奋勇地站到前面开始创编故事:
“有一天,在海里长大的小螃蟹来到了陆地,它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它来到了餐厅,它想做一名的厨师。虽然它的钳子拿东西很方便,但是它拿盘子的时候总是会把盘子夹破,这个工作根本不适合它。
它又来到了一个养生馆,帮人家按摩,但是它的大钳一夹,顾客们觉得疼得受不了,他们把小螃蟹赶了出去。小螃蟹又去当司机,但是它不会开车,乱用方向盘。结果,车子一直摇晃,车子就翻了。
小螃蟹又去当理发师,虽然它不用剪刀剪,但是吹头发的时候热得它吐泡泡。后来它换了一份卖肥皂的工作,它一直说:‘快来看啊!快来看啊!这里有可以帮你洗衣服的肥皂,谁来买啊!’然后,它想了一个办法,它把肥皂放在水里洗了一下,就吹出了许多泡泡,把动物们都吸引了过来,大公鸡、梅花鹿、长颈鹿、蝴蝶都来买它的肥皂。大公鸡说:‘小螃蟹,我要一个肥皂。’小螃蟹就给了大公鸡一个肥皂。梅花鹿说:‘小螃蟹,我也要一个肥皂。’小螃蟹就给了梅花鹿一个肥皂。小螃蟹的肥皂卖完了,它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说:‘妈妈,我找到合适我的工作了。’”
大家听得都很认真,坐在位置上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
幼儿乙:我觉得最后的时候小动物太多了,而肥皂太少了。
幼儿丙:是啊,肥皂店里应该肥皂很多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卖完了。(开始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教师:大家觉得最后一段问题最大,那老师再把故事的最后一段讲一讲。(教师再次复述最后一段)
幼儿丁:我就是觉得怪怪的,说不出哪里奇怪。
环顾四周,孩子们的头都低了下去,大家还是没有找到关键的地方。
教师小结:孩子们,我们可以把以前故事里看到的或听到的合适的语言创编到小螃蟹的故事里来,我们一起来再试着编一编小螃蟹的故事吧。
二、对精确性语言的再次探索
前期背景——初次接触用精确性语言创编时,一半的幼儿听说要被大家来“找茬”,总是不太自信的样子。但是有了第一次“第一个尝试吃螃蟹恰到的好处(老师的鼓励和小伙伴佩服的神情很是让人产生巨大的动力。)”,孩子们表达的气氛开始越来越热火。幼儿甲:
一天,小螃蟹感到自己长大了,他对妈妈说:“我要去找工作啦。”
小螃蟹出发了,他爬呀爬,来到了理发店。店里正需要一位理发师:这个工作倒蛮适合我的。
这天,有一位顾客来店里理发,小螃蟹举起钳子理发,一不小心,大钳子把客人弄伤了,客人疼得大叫起来。小螃蟹很难过,他想理发师真不是人做的,太烦了。
他来到了一家大饭店,小螃蟹决定当一名大厨师。一天,小羊来饭店吃饭,小螃蟹想给他给他端一盘菜,可是小螃蟹的钳子太尖了,一下子把盘子都戳破了。小螃蟹心里很伤心,觉得饭店里也不是自己能待的地方。
小螃蟹找呀找,找了好多地方,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里十分着急。这时他来到一家卖肥皂粉的商店,店里生意很不好,没有一个人过来。小螃蟹决定要做些什么。他坐在柜台上,当起了广告员,嘴里吐出了一串串像肥皂泡一样的泡泡。小动物们看到后都被吸引过来,大家争着买肥皂、买洗衣粉。小螃蟹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到了晚上,小螃蟹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妈妈,我当了推销员了,太开心啦!”
幼儿乙:里面说到小螃蟹抱怨理发师真不是人做的,太搞笑了,他本来就不是人啊。
幼儿丙:哈哈,就是啊,小螃蟹太搞笑了,说的话好好玩。
教师:那应该怎么说才好呢?
幼儿丁:改成真不是动物做得就更好啦!
幼儿戊:我觉得还是原来的比较好,改了以后就怪怪的,你们觉得呢?
好多孩子都点点头,很认同的样子。
教师小结: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有时候用一些夸张性的语言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三、用精确性语言的应对策略
1.随机灵动,有效教育。老师要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老师帮助孩子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唤起大家的生活、学习经验,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幼互动,激发兴趣。众多研究都反复证实:教师若能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的精致水平,并将这种精致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于集体教学,那么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的二次尝试中,教师的语言愈“精致”,幼儿表达的欲望就愈强烈。
参考文献:
[1]王帆.绘本阅读指导中的“四结合”.早期教育,2014(06).
[2]孙云霞.使用精致性语言培养学习品质.学前教育,2012(09).
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文作者系课题组成员,批准号为D/2013/0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