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图表系统比较研究r——以新旧人教版、鲁科版为例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duoyi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定量方法对新旧人教版、新鲁科版3套高中化学教材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从图表数量、图表密度和图表类型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发现3版教材图表类型都较为丰富,微观模型类图表使用最多,且有不少相同或相近图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重视图表信息;丰富图表呈现形式;相互补充不同版本图表素材.
其他文献
在语言沟通中,言者使用情态副词“高低”表达强调、感慨、立誓、告诫等立场功能.“高低”的历时演变过程也是其语法化、主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言者频繁使用“高低”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情态副词“高低”的主观性逐渐加强,在人们的交际互动中成为言者表达立场的态度立场标记.
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欧茨一直致力于关怀弱势群体与维护公平正义.受外在社会文化思潮、内在的生命哲学思想以及自身族裔背景的影响,欧茨的创作以对当代美国社会的阶级、 种族和权力等政治问题的关注而闻名.通过对底层民众渴望实现阶层跨越、 少数族裔渴望实现种族平等和普通民众渴望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的关注,欧茨揭开了美国民主的虚伪面纱,并将阶层固化、 种族歧视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公之于众.欧茨以文学话语承担知识分子的责任,唤醒公众主体意识,引发人们对政治伦理问题及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作严肃而深入的思考.
针对当前教学一线存在的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组成的表示”为例,从分析教材顺序与具体学情入手、通过梳理教学内容与学业水平、设置真实情境与作业结构、加强多维指导与及时反馈,试图为破解中小学作业管理松、总量多、质量差、指导缺、反馈慢等问题提供探讨示例.
“破、败、伤、灭、断”等动词与“胜、克”在句式变换上存在对立现象,但是从语义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两类对立的动词又具有同一性,他们的词义中均包含动作义与结果义,都属于结果自足动词.这两类动词之所以呈现不同的句式变换格局,是由于其语义结构中结果义的指向不同,“胜、克”的结果义指向动作的施事,而“破、败、伤、灭、断”等动词的结果义指向动作的受事.上古汉语结果自足动词与中古以后出现的动结式在语义结构上存在一致性,结果自足动词与动结式是同样的概念在汉语系统不同阶段的两种不同编码方式.
以沪教版“溶解现象”单元复习课为例,分享了依据“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将“溶液知识”单元复习以“蓝色妖姬——硫酸铜玫瑰花”为载体将真实情境、学习任务、过程性评价和化学核心素养目标整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重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提升对学科价值的认识.
简单介绍了KingDraw、InDraw和MolView 3个免费绘制分子结构的软件界面,其中结合“感受化学键”一课的教学设计,重点介绍了利用KingDraw绘制和查看常见分子球棍模型的操作和方法.其中主要设计几个环节:(1)查看几种常见简单氢化物HF、HCl、H2O、H2S、NH3、CH4的球棍模型,绘制结构式,进而讨论同主族氢化物结构相似性和主族非金属的常见化学键数目规律;(2)绘制几种常见简单有机物C2H6、C2H4、C2H2分子球棍模型,绘制结构式,进而讨论原子均尽可能将化学键全部利用,同时不仅可
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教学的联系和区别.作为初中核心化学物质性质教学的起始阶段,在传授本体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今后学习更多其它物质性质的方法,培养基本的化学素养和能力.
初三化学总复习的授课模式往往比较枯燥、单调,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略学科育人的功能.作者以“酸、碱、盐关系复习课”为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情境、问题情境和生产情境,从中梳理酸、碱、盐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化学理念,提升化学学科育人功能.
以“洗手液的制取”为例,简单讨论了营地教学中化学实验课程开发时的困境与解决方法.结合翻转课堂、STEAM、CDIO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发出适应营地教学特点,适应营地学生学情的实验课.在实施时,充分考虑学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开展活动.
本研究从生活情境“手工皂”出发,依据“皂化反应”的科学原理,结合工程、技术、数学、美术等跨学科知识,将STEM理念应用于实际课堂,为学生提供体验整合性STEM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机会,同时为一线教师将STEM理念与实际化学教学相结合提供了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