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眼周血管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o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幼儿血管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其发病率报道不一,1 岁以内婴幼儿可高达 4%~10%,且女婴多于男婴[1-2].马晓荣等[2]认为,婴幼儿血管瘤常在出生后 2~4 周被发现,6 个月内生长迅速,6~8 个月瘤体开始消退,7~12 岁时基本 80%的瘤体可完全消退.然而,相关报道显示,婴幼儿面颈部血管瘤即使完全消退,25%~69%的患儿会遗留部分并发症,例如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组织松弛下垂、纤维瘢痕残留或色素沉着[3].婴幼儿眼周血管瘤患病率为 1%~3%[4].肿瘤大多发生在上睑内侧皮下,局部组织呈现轻度隆起,位于表皮者呈红色,位于皮下略呈蓝色,患儿哭闹时肿物增大,颜色更为明显.肿瘤可发展至全上睑软性肿大,造成睑裂闭合困难,上睑不能上举,遮盖瞳孔,影响视觉发育,发生弱视、斜视、散光等,严重者造成患儿永久性双眼外观不对称.由于肿瘤的迅速增长或可能无法完全消退或消退后残留纤维瘢痕,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视力障碍或外观受损,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及痛苦,因此,婴幼儿眼周血管瘤应引起患儿家属及医师的重视.
其他文献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实体恶性肿瘤,在我国也位居榜首,临床上通常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据统计, NSCLC占肺癌的比例较高,达80%~85%[1]
Graves病(简称 GD)是一种多基因相关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主要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仍然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血管重建策略.早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由于冠状动脉回弹和负性重构,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较高.随着裸金属支架(BMS )及药物
气管软化症是由于气管和支气管软骨和(或)后膜的结构异常,导致气道塌陷性增加,以呼气时气道后膜过度动态塌陷为特征的常见于儿童的疾病[1-3].气管软化症的发病率在1:1500~1:25
路涵过渡段是高速铁路下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路涵过渡段填筑区域,路基、过渡段和涵洞的材料、强度、刚度截然不同,经常发生复杂变形,主要包括:路基在铁路运营后不同程度
恶性肿瘤是全球排名前 3 的死因之一[1],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威胁,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2018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 1810 万人,死亡病例约 910 万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