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并脓毒症患者Caspase-12基因多态性及表达的研究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由社区获得性肺炎导致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aspase-12基因多态性,及Caspase-12基因和Caspase-12前体蛋白的表达,了解上述指标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并脓毒症患者34例为脓毒症组,2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以Caspase-12的T125C特异碱基为引物,对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测序及多态性鉴定。RT-PCR法检测Caspase-12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12前体蛋白表达。

结果

脓毒症组Caspase-12的T125C基因位点未检出多态性。脓毒症组血Caspase-12 mRNA及Caspase-12前体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6.44、4.62,P<0.001)。入院第一天Caspase-12 mRNA与Caspase-12前体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r=0.70,P<0.000 1)。Caspase-12 mRNA和Caspase-12前体蛋白表达的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01和0.719。将Caspase-12 mRNA和Caspase-12前体蛋白的截断点分别设为0.907和0.578,脓毒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0%、65.2%和89.9%、70.4%。

结论

本研究未检测到Caspase-12 T125C基因多态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导致脓毒症患者Caspase-12 mRNA和Caspase-12前体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脓毒症有明显相关性,且对脓毒症的预警具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S100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信号通路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比对TCGA数据库中S100P基因在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S100P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其相关信号通路。根据S100P基因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Log-rank检验分析S100P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资阳市人
目的探讨非主疫区(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3日扬州地区23例COVID-19确诊患者病程中的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23~72岁,中位年龄51岁。结果首次胸部CT表现:2例正常,4例病灶累及单侧肺,17例为双侧。19例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主要位于外周,其中2例呈淡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确诊的7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特点,为包头市疫情特点分析提供具体资料。方法从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血常规、肺CT、诊断分型、治疗方法、潜伏期、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系统分析病例特点。结果7例患者来自于2个家庭,由1例来自武汉的无症状感染者直接或间接传播,呈现出典型家庭聚集性。结论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加速了病毒传播,是此次疫情迅速蔓延的原因之一。部分密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0日至2月2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连续收治的30例确诊COVID-19的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随机纳入该时间段内收治的30例非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筛选出可能预测疾病程度的临床指标。结果危重组中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中位年龄为68岁;非危重组以女性为主,中位年龄为58.5
目的分析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为河北省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3月3日河北省所有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资料,回顾性的分析患者流行病学史与临床特征。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河北省11地市317例确诊COVID-19病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分别为270例(85.2%)、28例(8.8%)、19例(6.0%),其中309
细胞因子风暴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风暴与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加重也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细胞因子风暴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自2019年12月以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疫情后蔓延至国内的其他地区乃至境外。目前涉及全球200多个国家,构成全球大流行。针对暴发的疫情,我国相继发布了多个版本的诊疗方案。本文旨在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关注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的变迁,并分析其推荐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其实验室诊断方法仍存在假阴性及假阳性。呼气分析作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手段,由于其无创、快捷简便的优点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质谱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呼气分析被用于微生物鉴别以及呼气挥发性有机物诊断。这篇文章针对基于质谱技术的呼气分析及用于病毒诊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展望其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DCT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MDCT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57.88±12.56)岁,年龄范围为37~75岁。8例患者均无特异
2020年初,我国许多省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曾面临严峻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常见的致命原因是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后续的多器官功能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导致的肺水肿是其重要病理特征。因此,如何减少与消除肺部间质与肺泡腔渗漏,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与弥散功能成为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