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张力结构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fhv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以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合理张力为“本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群众之间的合理张力为“两翼”。这一“一体两翼”的张力结构完整地呈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旨趣及其活的灵魂,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结构。毛泽东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基本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并强化了这一张力结构,展示了两者深层的同构性及其统一性。
其他文献
伴随着焊接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焊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焊接质量受到如高温、飞溅、烟尘、人为或机械误差、受热变形的诸多因素的干扰影响,使得焊接自
马克思生活的社会是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其现代性思想必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解析对象。马克思着力于揭示资本的升值和人的贬值的内在冲突,研究雇佣劳动制度和价值实现方
中央—地方吏制主要有三种范式:"地方分权式"、"中央集权式"和"还权于民式",其各有优点与缺点。若实行法治,要求"中央集权式"取代"地方分权式";如果要推行民主,则要求"还权于民式"取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