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它在承载粮食等生产任务的同时,还具有气候调节、固碳减排、净化水土、维持土壤肥力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对水环境中外源氮磷负荷的消减效果显著。稻田人工湿地氮去除机制主要包括挥发、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摄取和土壤吸附,磷的去除机制包括植物吸收、土壤吸附和微生物去除。氮磷的去除效果受稻田人工湿地土壤、水稻、水分管理和水力负荷等因素影响。对稻田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和劣质水灌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稻田人工湿地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其他文献
将从水貂中分离的犬瘟热病毒(CDV)HB株,以培养纯化的犬瘟热病毒HB株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通过ELISA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犬瘟热病毒结构蛋白的单克隆
北宋时期施行皇帝太庙、皇后别庙制度。诸皇后别庙集中分布地称"后庙"或"皇后庙",并与其南侧的太庙,合称"两庙"。北宋皇后别庙,可以分为三个各具布局特征的历史时段:(1)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