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城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大城市务工人员就像洪流一样席卷而来,同时他们的子女也是随之迁徙,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因为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同样作为学生的孩子们就会出现学习习惯上的不同,进城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要显得不那么良好,仅仅只有少数人能够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我们都知道,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而言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通过有效、系统的习惯培养完全可以起到勤能补拙的作用。所以,此文针对进城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一次初步探索。
  关键词: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材施教的教学习惯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习惯左右人生。”知识是学习的结果,习惯是学习的方法,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也是不可缺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的发挥,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长久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习惯就像是放风筝时手里紧紧抓住的丝线,只要紧紧地抓住,无论它走了多么遥远,也始终不会随风而去。作为进城务工子女来说,来到大城市读书求学,由于两地的办学条件不一样,所以在习惯上会有差距,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进城务工子女来说甚至更加的重要,因此撰写此文希望能够对进城务工子女在读书求学上有所助益。
  一、 强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改变传统落后观念
  习惯就是学生在校养成的学习行为,同时也包括在家养成的生活行为,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受益终生的财富。随迁子女在父母的期盼下总是希望能够追赶上城市孩子的脚步,所以学习习惯首先就应该养好。再者,作为随迁子女,毕竟教学方式和学习条件都有所变化,带来的学习习惯也会有不适应的地方。这是一种教育问题,也是一种针对当前随迁子女的急迫问题,学习习惯的逐渐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当然这也会影响随迁子女在校期间是否能够融入新的环境当中。
  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同学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能会使用算盘来计算题目,因为乡村里没有计算器,复杂的计算就会使他们想到拥有古老历史的算盘,而城市的学生就会使用计算器来解答问题。两者的习惯差异暴露出了他们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加上传统的落后观念的刺激,很多学生并不在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甚至都不曾关注过自己有哪些学习习惯。最终导致城乡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差距不断拉大,教育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对于随迁而来的务工子女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在落实“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这一理念的基础上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习惯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二、 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合作共同进步的理念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去在意学习是否有好的结果,只是把日常的学习任务作为必须要完成的习惯。现在有太多学生的学习意识非常淡薄,整天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面对学习更是无奈,只能奢求碰碰运气,这样的学习松懈,这样的学习自我放弃导致的只会是悲剧。例如:一个学生每天都喜欢在安静的地方读书,通过自己对于书本的热爱一直坚持下去,长此以往,这就是一种良好的优秀的学习习惯。
  除了简单的习惯认知以外,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合作被认为是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不论是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存,合作都能够给自己带来较大的益处。合作就是拒绝单独作战,而是在合理分配工作量的同时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得最大的收获。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體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例如:数学或者英语课,大多数学生面临难题都是望洋兴叹,不知所措,但是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如果遇上了难题,我们通过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会不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 重视因材施教教学,发掘不同学生的独特之处
  天底下不可能会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尽管会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终究不可能一模一样,事物是如此,学习也是这样。习惯就是每个人日日夜夜形成的行为方式,这种东西可以模仿,却不可能完全一致。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学习习惯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学会因材施教,懂得如何把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他们不同的知识理论。例如:班上有学生会书法,对于写字十分感兴趣,并且写得也很不错,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让这学生继续坚持写字,鼓励他在书法领域有所成就,同时也要指出他的不足,希望他能够不断进步。而相对于随迁来的学生书法概念根本就不强烈,因此可以让城市学生教他们写字的技巧,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 总结
  “知识改变命运,习惯左右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对于学生是重要的,对于老师而言也是需要重视的,拥有好的习惯就能够有条不紊地学习,能够在自己迷茫错乱的时候及时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晓丽.浅谈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阅读教学,2014(14).
  [2]林惠玉.谈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J].阅读教学,2012(4).
  作者简介:
  苏强强,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诚信是人最根本的品德,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诚信作为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诚而有信、求真务实。诚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发展期间显得更为重要。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状态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时间最长的在学校,其次在家庭。所以,除了社会教育之外,学校和家庭则是开展中小学诚信教育的最大阵地。本文从诚信教育的策略入手,具体描述在实施诚信教育过
摘 要: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促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可以打破课堂的时间限制。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真理,使科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从而达到精准化的教学。  关键词:微课;创新应用;精准教学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點、难点、疑点、考点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可以帮助查缺补漏,同时能强化
摘 要:当前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化技术有很大的优势,研究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目前乡镇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统计学教学;应用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
摘 要:有部分人认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重要,学习好就足以走遍天下了。但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因为自主管理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一份工作,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一种标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引起学生自己的重视。只有这双向的“输出口”(教师引导)和“接收口”(学生主动)同时打开,农村初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才能运用得如鱼得水。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自主管理  自主
摘 要:在近几年经济发展中,城市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的大城市以及东南沿海的城市当中,农民工的数量在急剧地上升,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而走向大大小小的城市,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来源,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中,这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劳动力。但是为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进城务工子女在城市中进行学习,也成为了城市教育以及城市经济
摘 要:土建专业因其专业性、技能性、精确性等特点,在传统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技能的教授,而忽略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渗透,难以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本文通过挖掘土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并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对思政教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课程设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土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课程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
摘 要:工匠精神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精神,是支撑其在教育第一线奋力拼搏、忘我奉献的动力源泉,因此在中职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据此,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为例,探讨工匠精神在中职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实施策略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以“更高效、更人性化、更科学”为基本的发展目标,以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精益求精,从而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
摘 要: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需要老师讲究方法呵护,它会缩短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唤醒学生内心的自信和无穷的潜力,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师爱;人格;尊重  去年秋季运动会,我班50米4次来回往返跑班级接力赛项目名落孙山,其原因是因为夏闻阳同学多跑了一圈,与第三名仅差0.1秒。结果一出,班级同学中叹息声、埋怨声接连不断,回到教室,夏闻阳同学身上自然聚集无数怪异眼神,面对因自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新时代要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的始终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推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四个现实路径:教育宣传、典型示范、校本课程开设、德育活动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