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纯清名言:
要想说别人,自己先干净。保持党的纯洁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转型发展 政府要站好位。政府是转型发展的谋划者、发动者和推动者。
要想拜人民为师,首要的就是要放下官架子,牢固树立”群众第一”的思想,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听得进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
作为能源大省、煤炭大省的山西,传统的“资源过度依赖”和“结构单一”发展模式正显得日益难以为继。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时代要求下,如何奋力实现发展转型,成为山西人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2012年3月10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山西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吸引近百家媒体记者参加采访。
转型跨越使山西站在一个新的平台
“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是袁纯清履职山西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发展目标。新山西“新”的含义是什么?未来几年,山西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什么地方?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山西省省委书记袁纯清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袁纯清向记者介绍,提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这个“新”字既是一个新的定位,又是一个新的内涵,还是一个新的旗帜。“新”在哪里呢?第一,新在结构,就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山西是资源大省、能源大省、煤炭大省,去年挖了7.4亿吨煤炭,运出去5.1亿吨。解放60多年来,共挖了120亿吨,运出去90亿吨,占到煤炭外调量的70%。山西的能源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包括生态的代价。光靠挖煤、卖煤,无论从生态环境、从产业持续以及经济效益来讲,都不可持续。我们首先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一煤独大,或者说煤及煤直接相关产业占比过大的局面。因此,也可以说是新在多元。第二,新在“四化”,就是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这“四化”描绘了山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民生的一幅蓝图,也是一个路线图。工业新型化,就是同时做好地下地上两篇文章。第三,新在富民,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不断改善,让老百姓有新的生活,生活得更加幸福。“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力争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翻番,而且农民收入增幅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总之,“新山西”会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态,新的面貌,新的生态,更是老百姓新的生活。
切实用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一重要平台
国家批准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到现在已一年多。目前,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使山西迎来全面转型、全面改革、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袁纯清说,把转型综改试验区作为转型跨越发展乃至山西省整体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办好“两件大事”、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新路的“一号”工程,全面加以推进。目前,《总体方案》编制批复取得重要进展,一批先行先试试点率先铺开,重大标杆项目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初见成效,各地抓综改、谋转型、促跨越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转型是解决山西所有发展问题的关键。一要抓好先行先试这个灵魂。先行先试是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最大政策,是打开转型之门的金钥匙。要秉持“行胜于言”的理念,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百折不挠的韧劲,敢于担当的气概,不等不靠的为先精神,抓紧先试起来、先干起来,一切有利于试点的工作都要全力以赴完成,一切有碍于转型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破除,一切有助于解放生产力的改革创新都要积极鼓励,在努力先行、大胆先试中把握主动权、打好攻坚战。二要抓好标杆项目这个关键。继续扩大非煤产业比重,按照引领性、标志性、带动性的要求,从项目、用地、政策等方面形成对新兴产业、转型项目的支持倾斜导向,抓好标杆工程、标杆园区、标杆企业建设,形成一批在山西省综改试验格局中具有较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优势板块。三要抓好改革创新这个重点。在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土地管理、融资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通过要素供给的优化配置和叠加组合,形成先发效应,强化先行态势,凸显转型形象。四要抓好工作考核这个导向。把转型综改试验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硬任务、硬指标,加强跟踪检查,搞好协调指导。对先行先试工作出色,转型项目储备多、推进快、质量高和政策创新效果好的市县、园区、企业和部门,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对敢行敢试、快行快试、善行善试的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
转型跨越关键之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关键
山西省转型跨越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今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不避民生难题,直面群众关切,民生的热点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都有"回应",在涉及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和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上提出许多具体实在的措施。
袁纯清说,山西省坚持强省与富民的统一,发展产业与促进消费的统一,改善民生与促进和谐的统一,把这些措施落实好,需要更加注重通过加大投入和制度安排解决民生问题,让山西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断增加城乡低收入居民收入,稳定物价水平,重视解决因环境变化、企业困难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问题。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保障保险、医疗救助等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力加快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步伐,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县、专业村建设,每个县都要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化种养基地,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施好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在贫困地区布局一批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项目,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同时,要结合资源型地区特点,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开展植树造林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宜居生活环境,努力做到发展更科学、生态更优美、社会更和谐、群众更幸福。
“转型没有止境,跨越非朝夕之功。”袁纯清对记者表示,转型是一场攻堅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是对山西省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考验。山西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攻坚克难,以转型时不我待、跨越前景可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鼓起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勇气;带头开拓创新,以超前眼光和战略思维,善于运用现代的理念、市场的机制、资本的手段推进转型发展;带头狠抓落实,把目标任务变成具体项目,把政策措施变成自觉行动,把各项规划变成发展成果。同时,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加强信访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当好首都 “护城河”,以优异成绩、良好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要想说别人,自己先干净。保持党的纯洁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转型发展 政府要站好位。政府是转型发展的谋划者、发动者和推动者。
要想拜人民为师,首要的就是要放下官架子,牢固树立”群众第一”的思想,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听得进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
作为能源大省、煤炭大省的山西,传统的“资源过度依赖”和“结构单一”发展模式正显得日益难以为继。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时代要求下,如何奋力实现发展转型,成为山西人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2012年3月10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山西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吸引近百家媒体记者参加采访。
转型跨越使山西站在一个新的平台
“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是袁纯清履职山西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发展目标。新山西“新”的含义是什么?未来几年,山西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什么地方?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山西省省委书记袁纯清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袁纯清向记者介绍,提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这个“新”字既是一个新的定位,又是一个新的内涵,还是一个新的旗帜。“新”在哪里呢?第一,新在结构,就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山西是资源大省、能源大省、煤炭大省,去年挖了7.4亿吨煤炭,运出去5.1亿吨。解放60多年来,共挖了120亿吨,运出去90亿吨,占到煤炭外调量的70%。山西的能源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包括生态的代价。光靠挖煤、卖煤,无论从生态环境、从产业持续以及经济效益来讲,都不可持续。我们首先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一煤独大,或者说煤及煤直接相关产业占比过大的局面。因此,也可以说是新在多元。第二,新在“四化”,就是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这“四化”描绘了山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民生的一幅蓝图,也是一个路线图。工业新型化,就是同时做好地下地上两篇文章。第三,新在富民,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不断改善,让老百姓有新的生活,生活得更加幸福。“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力争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翻番,而且农民收入增幅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总之,“新山西”会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态,新的面貌,新的生态,更是老百姓新的生活。
切实用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一重要平台
国家批准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到现在已一年多。目前,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使山西迎来全面转型、全面改革、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袁纯清说,把转型综改试验区作为转型跨越发展乃至山西省整体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办好“两件大事”、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新路的“一号”工程,全面加以推进。目前,《总体方案》编制批复取得重要进展,一批先行先试试点率先铺开,重大标杆项目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初见成效,各地抓综改、谋转型、促跨越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转型是解决山西所有发展问题的关键。一要抓好先行先试这个灵魂。先行先试是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最大政策,是打开转型之门的金钥匙。要秉持“行胜于言”的理念,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百折不挠的韧劲,敢于担当的气概,不等不靠的为先精神,抓紧先试起来、先干起来,一切有利于试点的工作都要全力以赴完成,一切有碍于转型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破除,一切有助于解放生产力的改革创新都要积极鼓励,在努力先行、大胆先试中把握主动权、打好攻坚战。二要抓好标杆项目这个关键。继续扩大非煤产业比重,按照引领性、标志性、带动性的要求,从项目、用地、政策等方面形成对新兴产业、转型项目的支持倾斜导向,抓好标杆工程、标杆园区、标杆企业建设,形成一批在山西省综改试验格局中具有较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优势板块。三要抓好改革创新这个重点。在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土地管理、融资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通过要素供给的优化配置和叠加组合,形成先发效应,强化先行态势,凸显转型形象。四要抓好工作考核这个导向。把转型综改试验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硬任务、硬指标,加强跟踪检查,搞好协调指导。对先行先试工作出色,转型项目储备多、推进快、质量高和政策创新效果好的市县、园区、企业和部门,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对敢行敢试、快行快试、善行善试的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
转型跨越关键之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关键
山西省转型跨越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今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不避民生难题,直面群众关切,民生的热点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都有"回应",在涉及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和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上提出许多具体实在的措施。
袁纯清说,山西省坚持强省与富民的统一,发展产业与促进消费的统一,改善民生与促进和谐的统一,把这些措施落实好,需要更加注重通过加大投入和制度安排解决民生问题,让山西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断增加城乡低收入居民收入,稳定物价水平,重视解决因环境变化、企业困难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问题。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保障保险、医疗救助等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力加快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步伐,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县、专业村建设,每个县都要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化种养基地,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施好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在贫困地区布局一批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项目,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同时,要结合资源型地区特点,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开展植树造林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宜居生活环境,努力做到发展更科学、生态更优美、社会更和谐、群众更幸福。
“转型没有止境,跨越非朝夕之功。”袁纯清对记者表示,转型是一场攻堅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是对山西省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考验。山西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攻坚克难,以转型时不我待、跨越前景可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鼓起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勇气;带头开拓创新,以超前眼光和战略思维,善于运用现代的理念、市场的机制、资本的手段推进转型发展;带头狠抓落实,把目标任务变成具体项目,把政策措施变成自觉行动,把各项规划变成发展成果。同时,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加强信访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当好首都 “护城河”,以优异成绩、良好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