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包什么样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视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箱,就是古代学子所用的书包,读书人的随身用品。在书包还没有诞生之前,读书人就是提着木制或竹制的便携式考箱(也就是古时候的书包),去私塾上课,去县城、省城甚至京城赶考,以博取功名。后来因为木(竹)箱太重,携带不方便,人们开始想到使用软的袋子来装书,方便携带,书包这才问世。
  考箱有多种型制规格,有三层的,也有两层的,里面分层放笔、墨、纸、砚。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为显示考生身份,出现了专为科考书生之用的考箱。书生上京赴考,往往期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要把书籍、生活用品均带上,家境富裕的还随带专为书生服务的书童。
  考箱多用脱胎漆器制作而成。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再加工配上彩漆和各种装饰,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布坯相同。脱胎漆器制作繁琐,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有的甚至达到了一百多道。
  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有的考箱还用朱砂或金粉来描绘。书箱四周采用精细竹丝作装饰,而竹丝可达到比头发丝还要细。考箱边角用铜件包角。
  但是,也有普通的考箱,是用竹簟来进行制作。考箱也体现了书生家庭的地位和经济基础。
其他文献
置身于任何一所学校,我们都能感受到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每所学校的建筑风格、内部装饰以及价值导向均不相同,这些都是学校的文化符号,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导引,有什么样的文化引领,学校就会往相应的方向上走。同时,学校文化也是一张名片,它表现出了学校之间最本质的差异。那么,把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四小)与其他学校区分开的就是它独特的“思晓”文化。  历史、现在与未来:“
根据相关调查,目前上海0岁~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带养,并且这个比例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许多年轻父母迫于生活或工作压力,只好选择由祖辈代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