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渤海SZ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期,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程度,在三角洲相储层构型理论指导下,应用新钻井岩心、水淹等资料,对油田开展精细解剖,明确了构型要素的空间接
【机 构】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油田加密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技术示范”(2016ZX0505800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综合科研项目“渤海双高油田挖潜关键技术研究”(YXKY-2018-TJ-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SZ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期,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程度,在三角洲相储层构型理论指导下,应用新钻井岩心、水淹等资料,对油田开展精细解剖,明确了构型要素的空间接触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构型表征的注采连通程度定量分类方法。结果表明,SZ油田非主力油层以三角洲前缘坝缘微相为主,平面构型单元注采接触关系及层间相带干扰是导致其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因素。按照非主力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类型,采用“水平井开发动用、注采主流线小井距加密”等海上特色挖潜技术,可有效改善非主力油层的开发效果,为老油田的稳产、增产提供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近些年随着电力系统互联规模的扩大,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变得更复杂,电力系统以重负荷运行越来越接近于极限区域,国内外多起大停电事故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准确在线诊断故障、分
<正> 构造与成矿有着密切关系,它是把矿液从矿源地输送到矿区的通道,并借助于断裂、裂隙、破碎带、劈理、片理、层间滑动、不整合等而形成适当的导矿构造。元古宙的金属矿床
1研究意义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节约型社会,电力牵引是各种运输方式中唯一能以电代油的,其节约能源的优势十分明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速轨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