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并注重挖掘人类固有潜能,促进个人充分自由发展。高职思政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及观念引入高职思政教育之中,有助于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 思政教育
G711
积极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以其独特的研究范式、研究视角成为了心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并将其应用到社会许多行业和领域之中,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中,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1.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项心理学独立的研究领域,起源于2000年,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幸福,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健康幸福以及和谐发展。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人本主义心理学盛行,给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战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战后心理康复和治疗精神疾病,消极心理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直到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再一次兴起,很多西方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积极心理学,并且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时至今日,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了现代心理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制定测试量表等。在此基础上又吸收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方法、经验分析法等等。在研究内容方面,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积极主观体验研究、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研究等几个重要的领域。
2.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总结起来,积极心理学主要具有下列几方面特点:
一是注重对个体价值和优点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主要作用在于个体心理特质的建设,而并非对个人心理的修补。因此,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当是社会的普通群体,这部分群体身心健康状况良好。传统心理学将研究对象锁定为具有心理疾病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少数社会群体,显然违背了心理学发展的本质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学理当倡导人类的优点,探索人类美德,恢复心理学的积极功能。
二是积极预防的思想。在积极心理学看来,人类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应当源自于个体系统的内部塑造能力,而并非外部的修正和干预。积极心理学同时认为,人类自身就具备预防心理疾病的内在能力,通过加以适当的培养和引导,就会发挥相应的作用。只要对个体的心理特质进行适当的培养和引导,就会激发这个力量。如果仅仅关注个体心理和人格的缺陷,就不会达到这个效果。
三是积极心理学兼顾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与传统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更加广阔,摆脱了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个体心理状况的弊端。在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群体心理现象。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群体、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与交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更多的关注群体心理现象,认为个体经验和意识从环境中获得,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
应当说,积极心理学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传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合理内涵,纠正和弥补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传统心理学研究中悲观色彩浓重的现象,重视个人心理中的积极因素。正因为积极心理学倡导“正能量”,才会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领域之中。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思政教育”的现象,将思政教育视为锦上添花或者可有可无的内容,对于思政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课程组织、思政教师配备等方面存在着敷衍现象,没有按照教育标准和本校实际合理设置相关教育内容,思政教育水平长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现象严重。當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两课”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忽略了思政教育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和深入性等特点。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单向度教学和“一言堂”现象十分严重。在考核思政教育水平和学生思政水平方面,“两课”成绩成为了唯一的考核标准。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
3.思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水平不强。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有部分院校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思政教育教师。大部分院校的思政教师不具备专业的学历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又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思政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严重不符合学生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思政教育
笔者认为,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之中,应当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引导高职院校教师全面准确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深刻内涵,明确其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素质和完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将其视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性理论。二是要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全面应用积极心理学因素,改变传统思政教育单一化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生活等的方方面面。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将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李俊平.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王丽迎, 女,出生于1982年9月,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 思政教育
G711
积极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以其独特的研究范式、研究视角成为了心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并将其应用到社会许多行业和领域之中,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中,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1.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项心理学独立的研究领域,起源于2000年,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幸福,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健康幸福以及和谐发展。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人本主义心理学盛行,给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战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战后心理康复和治疗精神疾病,消极心理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直到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再一次兴起,很多西方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积极心理学,并且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时至今日,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了现代心理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制定测试量表等。在此基础上又吸收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方法、经验分析法等等。在研究内容方面,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积极主观体验研究、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研究等几个重要的领域。
2.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总结起来,积极心理学主要具有下列几方面特点:
一是注重对个体价值和优点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主要作用在于个体心理特质的建设,而并非对个人心理的修补。因此,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当是社会的普通群体,这部分群体身心健康状况良好。传统心理学将研究对象锁定为具有心理疾病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少数社会群体,显然违背了心理学发展的本质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学理当倡导人类的优点,探索人类美德,恢复心理学的积极功能。
二是积极预防的思想。在积极心理学看来,人类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应当源自于个体系统的内部塑造能力,而并非外部的修正和干预。积极心理学同时认为,人类自身就具备预防心理疾病的内在能力,通过加以适当的培养和引导,就会发挥相应的作用。只要对个体的心理特质进行适当的培养和引导,就会激发这个力量。如果仅仅关注个体心理和人格的缺陷,就不会达到这个效果。
三是积极心理学兼顾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与传统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更加广阔,摆脱了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个体心理状况的弊端。在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群体心理现象。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群体、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与交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更多的关注群体心理现象,认为个体经验和意识从环境中获得,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
应当说,积极心理学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传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合理内涵,纠正和弥补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传统心理学研究中悲观色彩浓重的现象,重视个人心理中的积极因素。正因为积极心理学倡导“正能量”,才会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领域之中。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思政教育”的现象,将思政教育视为锦上添花或者可有可无的内容,对于思政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课程组织、思政教师配备等方面存在着敷衍现象,没有按照教育标准和本校实际合理设置相关教育内容,思政教育水平长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现象严重。當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两课”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忽略了思政教育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和深入性等特点。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单向度教学和“一言堂”现象十分严重。在考核思政教育水平和学生思政水平方面,“两课”成绩成为了唯一的考核标准。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
3.思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水平不强。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有部分院校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思政教育教师。大部分院校的思政教师不具备专业的学历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又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思政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严重不符合学生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思政教育
笔者认为,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之中,应当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引导高职院校教师全面准确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深刻内涵,明确其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素质和完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将其视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性理论。二是要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全面应用积极心理学因素,改变传统思政教育单一化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生活等的方方面面。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将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李俊平.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王丽迎, 女,出生于1982年9月,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