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2000与IOLMaster 500、A型超声测量白内障眼部生物学参数的比较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1987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最新的OA-2000光学生物测量仪与广泛应用的IOLMaster 500、A型超声测量白内障眼生物学参数的一致性。

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5-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152例(152眼),对所有患者依次采用OA-2000、IOLMaster 500、A型超声波(A超)这3种设备进行检查,获取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s、Kf)、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W-W)、中央角膜厚度(CCT)、晶状体厚度(LT)和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等参数。数据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ltamn法进行分析。

结果:

①OA-2000、IOLMaster 500、A超对AL和ACD的检出率分别为97.3%、78.2%、100%和99.3%、97.3%、100%;OA-2000、IOLMaster 500对Ks/Kf的检出率为99.3%、98.6%;对W-W的检出率为97.3%、94.7%。其中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且AL≥26 mm的17眼中,OA-2000、IOLMaster 500、A超对AL的检出率分别为88%(15/17)、65%(11/17)、100%(17/17)。②3种设备间测得的AL、AC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3,P=0.02;F=10.57,P=0.01),其中OA-2000和IOLMaster 500测得的AL、ACD参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超与其他2种设备测得的AL、A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OA-2000和IOLMaster 500测得的Ks/Kf、IOL、W-W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3种设备对AL测量的平均差值:OA-2000和IOLMaster 500为0.03 mm,OA-2000和A超为0.13 mm;3种设备对AL≥26 mm的AL测量的平均差值:OA-2000和IOLMaster 500为0.06 mm,OA-2000和A超为0.43 mm。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A-2000和IOLMaster 500在AL测量结果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8,P=0.02)。⑤通过Bland-Altamn法对各设备的AL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在95%的一致性范围内一致性良好。

结论:

OA-2000、IOLMaster 500、A超在白内障患眼中的眼部生物测量结果无差异,但OA-2000对AL的检出率明显高于IOLMaster 500,同时在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的AL测量中,OA-2000测量的精确性及可靠性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中不同的掀瓣时机之间静态眼球自旋(SCC)定位识别成功率的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7-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205例(410眼),其中行FS-LASIK的患者183例(366眼)为FS-LASIK组,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的患者22例(44眼)为Tr
目的:比较儿童进展性近视眼与正视眼的调节功能特征,探讨调节对近视的潜在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68例儿童,进展性近视组[(等效球镜度(SE)≤-0.75 D)]与正视组(+0.50 D≥SE≥-0.50 D)各34例,测量内容包括主观调节幅度、远距调节灵活度及调节刺激-反应曲线(ASR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调节功能
目的:以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分析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系统对于自发荧光图像识别的能力,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图像,按是否患有糖尿病标准,纳入正常组102例(200眼),糖尿病组105例(200眼)。受检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眼底自发荧光影像等检查。采用基于二维格子复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的外斜视类型,其患病率处于各种共同性外斜视首位,但关于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最佳时机等仍存在争议,笔者将依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针对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表现、疾病分型、视功能特点和控制程度等方面进行概述。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间运动视觉功能相关大脑皮层功能改变。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6-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5例(25眼)作为弱视组,年龄6~15岁,招募健康志愿者25例(2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6~14岁,采用水平左向、右向移动垂直正弦光栅,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图像获取数据。受试者完
目的:探讨近视初发阶段公立小学学生近视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提供思路。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杭州市拱墅区1 004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近视相关问卷调查以及眼部参数检查。研究对象在睫状肌麻痹验光后,等效球镜度(SE)≤-0.5 D归入近视组,SE>-0.5 D归入非近视组;组间参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同时以近视/未近视组为因变量分别与其他协变量
目的:抽样调查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的近视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抽取甘肃省兰州、天水、庆阳、武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11 48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眼科检查,如选用室内灯箱式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双眼视力,使用Topcon公司的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及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查等
目的:探讨正视眼和早发性近视眼刺激性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值)、刺激性集合性调节/集合比值(CA/C值)、反应性AC/A以及反应性CA/C之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9~14岁早发性近视患者27例为早发性近视组,另选取20例正视者作为正视组,在双眼视状态使用精工自动红外验光仪和改良式Thoringt
期刊
目的:明确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导致黄斑水肿的患者首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24 h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是否与治疗应答相关,并分析可以预测患者长期治疗效果的阈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门诊明确诊断为BRVO且采用0.5 mg雷珠单抗玻璃体腔首次注射+PRN治疗方案的患者276例。记录注射前,注射后24